浅谈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d9652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 在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动下, 新的课程改革已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 要求教师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过程和方法, 知识和能力这三方面确立课堂教学目标, 从而完成对学生的较为全面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健康心理及健全人格的影响和铸造。
  教学目标涵盖认知、智能、情意三个领域, 这为思想教育的渗透提供了广阔天地, 如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诸课文时, 除了应明确认知、智能目标外, 教师更应从渗透品德教育的角度着手, 挖掘文章固有德育因素, 以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和文中塑造的人物对困难的态度、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生的强烈渴望,教育他们正确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不幸, 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加速学生情感的升华, 使他们获得求知的动力, 受到完美人格的熏陶。
  在语文教学中,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目标是显性的, 也是书面考试时的重点, 能在教学过程中受到较好的重视而得以落实, 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却往往因其隐含性, 而被忽略或者浮光掠影地三两句话带过。当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偏差时, 不能忽略教师必要的点拨和引导。教师适时的点拨诱导, 如暗夜里的明星, 给学生导航, 避免他们在黑暗里摸索, 甚至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教师如何在教学中用心感受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与否, 把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呢? 我认为, 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利用情感打动学生
  语文学科是听、说、读、写和人文教育的综合。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因为语文教学不单是认知活动, 也是情感活动,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伴随着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师若能把握好这一点, 便能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翻开语文教材, 我们不难看到文本丰富的精神资源,那些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中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同志亲友、对大自然的深挚情谊, 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典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 在这些文学作品中, 我们不仅仅传授语文知识, 而必须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一位学生在学了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之后, 完成了一篇习作《我的叔叔于勒之续》, 文章语言算不上精炼, 却结合自己独特的感悟, 紧扣文章主题阐述了自己观点, 实属难能可贵。在《孔乙己》这篇小说教学中通过四次哄笑全面而深刻地阐述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 又在众人的哄笑声中可怜的离去, 我在授课中紧扣笑声讲述, 学生领悟也较好。
  二、情感教育的渗透
  语文教師不仅要发掘和运用教学内容已包含的情感因素, 更应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情感化处理, 并把它自然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学中, 让学生保持一种特定的情绪和情感, 就能为他们创造一个引起积极思维的特定情境。教师将知识的传授与情感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天衣无缝予以结合, 通过各种文章的阅读和教学, 从字里行间,人物言行及思想情感等多方面在心理上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并接受前途理想、爱国爱民、弘扬正气等教育, 体现文道统一的实质。
  不过要强调一点, 就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作不着痕迹的渗透, 避免说教式的大道理,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这很容易反感。语文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征, 站在学生的角度潜心引导并与之平等探讨, 尽可能让他们从熟悉的生活中寻找相应的事例,与文本自然结合, 一起体察作者的用心,获得美的情感体验和健康的心理影响。
  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即教书又育人任重而道远。“亲其师, 信其道”。要想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师必须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学生比较年轻,尤其是初中生, 缺乏生活的经验,往往自己认准的事情或观点就认为是正确的,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能适时地加以引导,我想会有助于学生树立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东西都是抽象的、无形的, 看不见也摸不着,引领学生走进生活, 在鲜活的例子上能让学生受到感染, 让学生不断明白, 把握分寸, 从而受到良好的教育。
其他文献
当新课程这个词随着时间渐渐远去,像之前的所有改革一样一点点变为历史的时候,回过头来看,或许会发现,我们之前认为很重要的东西,现在已经不重要了;我们之前没感觉到的东西,却变得非
<正>崇法为民守,公平心里有。著书行世震庭堂,厚!厚!厚!勇敢担当,品行高尚,奋楫刮垢。甘做燃灯秀,庭前独角兽。啃难硬骨待出征,吼!吼!吼!早逝英年,碎心怀念,照人依旧。【题解
<正>~~
容器育苗是指利用装有基质的各类容器生产苗木,容器苗木的移植不受季节限制,起运和栽种过程中根系不易受到损伤,具有造林成活率高,造林后缓苗期短、生长快的优点。另外,容器育苗较传统育苗产苗量高,如樟子松露地播种时,1公斤种子产苗量仅为3万株左右,而利用容器进行苗木生产,1公斤种子可产苗12万株左右。  一、育苗容器的种类和规格  1.育苗容器种类 根据容器是否易被分解,分为可分解容器与不可分解容器。可分
【摘 要】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瑶族中有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和坳瑶5个支系,是瑶支系最多的县份和瑶族主要聚居县之一。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世界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金秀”。因此,金秀瑶族自治县需要把本土的瑶族音乐文化加入到中学音乐欣赏课堂当中,永久地继承弘扬下去。笔者通过对金秀县民族高中音乐教育的认识,作出了在音乐欣赏课中加入本土瑶族音乐文化的设想和探索。  【关键
黄瓜是喜温作物,生长适温以白天25~32℃、夜间14~16℃为宜,喜弱光,喜湿,怕涝,不耐旱,要求较高的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由于根系较浅,要求富含有机质,通气性好的壤土,因此,黄瓜较适宜在大棚中栽培。  1.播前准备 在辽宁省盖州地区,一般4月10日左右开始整地,亩施2000~3000公斤农家肥、磷酸二铵25公斤、碳酸钙40公斤,随着翻地施入,之后覆大棚膜。大多数种植户采用大棚内再起小拱棚育苗,这
针对目前生猪市场持续低迷的现状,《新农业》3月下半月刊推出了《“天蓬元帅”身价扫地》专题报道,文章刊登以后,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反响。生猪行情到底怎么了?这样的行情,养殖
造成高中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状的根本原因是,以“教”为中心,用“灌输”与“接受”的教学方式一统天下。小打小闹的局部改良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笔者以为应当淡化“教”,凸显“学”,建立一种全新的以学生自修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自主学习方式。这是语文能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阶段已完成了拼音、识字、写字、造句的基本训练,并已开始练习写作,最迟到初中阶段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也已具备,高中阶段还训练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抱着使每个学生通过学习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是最基本的有效教学。我想,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课前备案的有效性  老师在课前备课的时候通常要考虑到很多方面,如:教学教材、教学学生、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等。因此,老师课前备课是否具有有效性也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的数学有很多都是描述性的定
八识者,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前六从依得名,第七相应立号,第八功能受称。从依得名者,如依眼之识,名为眼识,乃至依意之识,名为意识,六识皆从所依之根以立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