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在“问”,“问”在巧妙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_wong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引导者,推动课改,义不容辞。追求课堂的高效性,是每一个教师的毕生追求。那么,面对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师到底该如何引导,才能达到有效;如何提问,才能算“问”得巧妙。文章认为,教师要注意引导,引导在“问”,“问”在巧妙。
  关键词: 提问 驱动性 启发性 探究性 分解
  自2009年,以“向课堂要效率”、“把课堂还给学生”为主题的系列教改已开展得如火如荼。从城市到农村,从苏南到苏北,教改的大潮已遍布全国各地。
  教改,到底应该怎么改?教改后的今天,课到底该怎么上?如何才能让课堂高效?课堂活动是一把双刃剑,要实现高效,首先要在形式上有所改变,要把课堂活动组织好。我认为,真正高效,是要让内在的学习有力起来,这个有力包括身体上的有力,还包括学习思维上的有力。那么,什么事学习思维上的有力?主要是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之后的收获和表现,而不是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活泼程度。我曾经听过一节作文课,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两组分别描写朱自清的父亲。写完之后学生之间不交流,但交换自己的写作成果,在借鉴别人习作方法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成果。如此反复了两三次,教师以学生最终的成果作为课堂评价的对象。整个课堂表现得安安静静,也看不到学生间的互动,但正是这种思维上的互动,让学生对这样的作文课乐此不疲,收获自然也是满满的。所以,要想有高效的课堂,教师的作用重大,尤其是老师的组织提问很关键,一定要“问”得巧妙。
  课堂教学时,老师的恰当引导能顺利推进课堂教学,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恰当的引导,离不开教师巧妙的提问。如果在课堂中与学生交流只是一问一答,只是让学生参与而已,是不行的。只有这些话题与问题形成教育联系时,才会对学生产生持久的教育影响。其实,当学生在课堂中越是积极参与活动,教学的效果越好,课堂的高效性也就更容易实现。以下我就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错误提问方式阐述自己的看法。
  一、提问之“驱动性”
  不难发现,在课改的背景下,在语文课堂中,问题的提出者往往还是教师,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不多,甚至没有,使学生成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摆设,也似乎是教学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我在教学《品质》的过程中,让学生说说能想出什么其他的办法可以让格斯拉避免被饿死?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会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用感染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激发其内驱力,从而培养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宗旨,这种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动力。提问是引导学生认真求索的动力和关键。采用驱动式的提问,能促使学生产生求知激情,带着一种欲望去探索发现,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机遇。
  二、提问之“启发性”
  语文之问不仅仅在于文本、知识,有不少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由于语文教师在对问题的外延的把握上有偏差,缩小了问题的外延,认为教学中的任何一个问题的提出,都应是为掌握知识服务的,由此把语文只看成求真的学科,而缺少语文教学的诗意,多了些真的思考,少了些美的享受。在此,我只想引述一位教师的思考之言,以期引起教师的关注。“语文之问与科学之问迥异其趣,语文之问偏于审美,科学之问则重于理性”。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放松,全然进入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和学生情情相融、心心相印,让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寸肌肤去感受、去触摸课堂中的每一个当下,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感受震撼,让学生在上课的同时享受快乐。启发式提问就是要学生突破思维常规,教师可以精心选择一些启发点,供学生设想。如在教《辛德勒名单》一文时,我把“高斯早晨起床随意射杀犹太人”“高斯原谅了给他服务的小男孩”“高斯痛打犹太女孩海伦”这些画面重点投影到屏幕上,并设计下列程序进行教学:①同桌对话;②文本理解;③思考问题;④借题拓展。与抓住问题进行质疑并借题发挥,使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受到了教育,还了解了人性到底如何复杂。教师的提问要富有启发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擅长设疑、擅长提问。问题提得巧妙,才能激发全体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才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才能鼓励学生有创意地思考,产生独特的个人感悟。
  三、提问之“探究性”
  课堂中很多教师的提问题由于指向不明而使学生难以理解,或则问题设计极端化,过难或过简;或则问题大而无当。教育家奥苏贝尔认为,教师要在教育活动中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通过提问将原有断裂的距离在内心成功地弥合,而所提问题时是否有效,关键看问题与学生原有知识的距离。教师设计问题时倘若把握不好这个距离,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有教师讲长江三峡时,如此提问:“长江三峡是哪三峡?”如此提问,势必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觉得那么认真地预习,迎来的竟是如此简单的问题,久而久之会产生厌烦情绪。而在教授《谏太宗十思书》时,提问“谈谈你对十思的理解”则过于宽泛,让学生难以回答。那么,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到底该如何提问才具有探究性呢?
  教《最后的常春藤叶》这一课文时,提问:“贝尔曼到底算不算一个为了他人舍生忘死的人?”结果,同学们的反应十分强烈,有的人认为,如果贝尔曼知道自己会死绝不会救人;有的人认为,贝尔曼是一个老人,以他的阅历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此行的危险性……这一问题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引发了学生对目前社会上“助人为乐的人最终乐不起来”这一怪象的关注和思考。课程改革就是要创新、探究。不但教要师要探究,学生更要探究,探究式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很多心理学家把探究能力看做求异思维的能力。求异,即坚持答案结论的多维性,是探究思维的核心。学生通过创新思考,培养了思维的多向性,增强了创新意识。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探究因素,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让学生在标新立异中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提问之“分解”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一篇文章往往只提一个问题,会造成问题提得过于宽泛,让学生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问题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所以,对于一些繁难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它转化为一个个小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尤其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注意化大为小,循循善诱,由近及远,由难及易,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到中心问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肖邦故园》,文章内容庞杂,有些还不易理解,直接让学生分析“人的精神气质与故乡故国的关系”,恐怕难以做到。所以可以就“精神气质”和“故乡故国”分别提出一些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肖邦故园的特点?故园对幼时的肖邦的影响?远居巴黎,故园对肖邦的影响?肖邦音乐与故园的相似之处?肖邦音乐对波兰人民的影响与作用?再让学生联系这二者,进而达到理解主旨的目的。这样的提问是对统领全文的大问题的分解,便于学生逐步认识学习,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总之,新形势下的教师为了更好地适应课改的需要,在发挥学生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必须学会引导,做到“引”得有效,学会提问,做到“问”得巧妙,提高课堂效率。
其他文献
目的旨在探讨阿瑞匹坦对黑色素瘤患者顺铂治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的作用。方法 170例接受含顺铂方案治疗的黑色素瘤患者,随机分入阿瑞匹坦组和对照组进行预防性止吐治疗。记录患
摘 要: 人际意义指语言有建立和维持人们日常交际中的社会关系的作用。说话者通过语言表达个人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对事物的推断等,同时影响听话者的态度与行为,从而建立和维持一定的人际关系。本文以人际意义理论为指导,分析人际意义在政治访谈类节目中的实现手法。研究发现,本段访谈以语气、情态及评价为人际意义的实现手段,主持人和受访者采用这三个手段,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达到了影响他人的目的。  关键词
用太赫兹(THz)时域光谱技术研究了室温条件下的萘醌及其衍生物1,2-萘醌、1,2-萘醌-4-磺酸钠、甲萘醌、白花丹素、胡桃醌的光谱特征,得到了各自的吸收谱和折射率。结果表明,萘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概念和特征,提出了文献资源的建设原则和发展规划,以及文献资源、数字资源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文献资源 建设规划 评价标准  作为知识和人才高度密集的高校,是文献最主要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为了满足高校师生的教学科研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现代文献发展形势和师生的文献利用方式,在文献资源建设和评价方面多下工夫。  1.文献资源的概念与特征  
摘 要: 由于动画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各类大中专院校都开设了动漫专业,然而这种高速发展下的动画教育却存在该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隐藏着供求关系的危机和矛盾。作者对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与危机、民办中职动画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动画专业建设的构想,旨在为国家提供更多优秀的动画专业人才。  关键词: 动漫产业 动漫专业教育现状 动漫专业建设  一、当今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与存在的危机  我国的动画
摘 要: 针对目前中职生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探讨了在职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健全人格 培养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课程目标要“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者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心灵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
摘 要: 职高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普遍好动,自我控制力较差,知识基础不牢。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创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语文课是“学以致用,有的放矢,学有所乐”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学有所成,使语文课堂教学步入正常轨道。  关键
摘 要: 数码摄影在新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新闻摄影图片作为当今最直观、立体、快捷的新闻传播途径将会发挥更大作用。数字化应用在给新闻摄影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新闻摄影带来了冲击与挑战。  关键词: 数码影像 新闻摄影 挑战 对策  一、数码影像时代新闻摄影面临的挑战  (一)真实性受到挑战,图片可以造假。  数字摄影技术对新闻摄影来说是一柄双刃剑,在带来高时效与便捷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为一些别有用
随着有线电视业的迅猛发展,传输线路维护量十分繁重。尤其同轴电缆的人为短路故障带有隐蔽性,检查难度大,费时费力。如何快捷方便查到短路点,将其修复,是保障有线电视节目安全、高
摘 要: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动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主体参与意识 主动探索者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