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蕴楼:忘不掉的文登里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ic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秋颖,陈蕴楼的女儿,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济南军区战士,她回忆:
  二零二师作为志愿军第二批入朝部队,入朝作战最激烈的战斗是在文登里阻击美军的坦克劈入战,美军坦克直扑志愿军阵地,志愿军没有打集群坦克的经验,但炮兵以变应变,马上把榴弹炮直瞄平射,击溃了美军坦克冲锋。文登里留下的78辆美军坦克的残骸,成了美军望而却步的障碍物,这是志愿军战史上第一次打垮敌集群坦克冲击。
  这场战斗对二零二师的志愿军指战员的印象太深了,以至于回国后,陈蕴楼常常念叨的一个地名就是“文登里”,对孩子们常常说的话是“这么多战友都牺牲了,活着真幸福!”
  陈蕴楼后任六十八军副政委。2018年11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几经抢救后清醒过来的他,倚靠在病床上,挥动双手,一板一眼,字正腔圓地大声唱起志愿军战歌:“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位志愿军老兵也许在弥留之际,又回到了烽火连天的朝鲜战场,又见到了当年血染三千里江山的战友们,守在一旁的孩子们眼晴都湿润了。
其他文献
第五次战役结束之后,抗美援朝就存在两个战场,一在前线战场,一在停战谈判桌。  美国一边准备在朝鲜半岛建立一条有利的防线,一边寻求停战。所以才有《艾奇逊回忆录》中的那句话:“我们就像猎狗一样到处寻找能和中国方面取得信息交流的线索。”  1951年6月23日,美国国务院表示:我们乐于结束敌对关系。  6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表示:马立克的提议是公平而合理的。  6月29日,李奇微发表了声明,邀请中
期刊
这或许是这个侦察班的小伙子们,在朝鲜笑得最灿烂的一次,抑制不住的兴奋从金城反击战结束后庆功照片中的每一张脸上传递出来,让人暂时忘掉了战争的残酷。  这个故事,具有一切英雄“传说”中必须具备的元素:风雨交加的天气、临时接受的紧急任务、复杂多变充满危机的敌后环境、机智的指挥官和勇敢的战士、最后以少胜多大获全胜的战斗……在今天看来,他们似乎像极了电影《红海行动》中的特战小分队。  金城反击战中,志愿军二
期刊
我1951年初入伍,4月开始学飞行。1952年7月毕业后分配到空军第四师,那时我刚好18岁。空四师十团的第五次轮战,我可以说是全程参与。10次升空战斗,我参加9次,仅因负伤错过一次。  抗美援朝期间,我方空军出战的时间并不晚,1950年12月就到了前线机场,但那時候空军出战着实不易,多次入朝修建机场都被敌军轰炸,最后只得在安东浪头机场附近临时搭建了一个15平方米的小房子以供对空指挥。一个雷达标图桌
期刊
第三次战役:1950年12月—1951年1月  第二次战役之后,“联合国军”退回三八线以南地区,开始转入战略防守阶段。第三次战役是志愿军对预先有防御准备的敌人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进攻。志愿军六个军及配属的炮团约23万人,与朝鲜人民军约7.5万人并肩作战,经过8个昼夜的连续进攻,突破敌人在三八线的防御,攻克汉城,将敌人驱逐至北纬37°线附近,歼敌1.9万余人。  红旗漫卷汉城  临津江,距离汉城75公
期刊
抗美援朝对我来说是一场巨大的考验,这期间所经历的困难多如牛毛,从极度寒冷到敌方无差别轰炸,自然条件、敵方的嚣张气焰等都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有困难就得想办法。想办法克服,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巧”字。  我们行军打仗,常常需要爬到山顶上去。那时候的朝鲜,气温能达到摄氏零下四十度,整座山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尽管我们能开辟出上山的小路,但经雪、雨一淋就结冰,滑溜得不得了,穿着我们配发的胶鞋根本上不去
期刊
1955年冬,我应征入伍,并跟随队伍一起进入朝鲜。  在朝鲜村庄,很少见到年轻人,他们大都上了前线,只有老人忧愁地呆在房檐下晒太阳或是干杂活。每当看到志愿军战士,他们就面带笑容地说:“撒拉米请坐下来休息。”在和当地老百姓朝夕相处中,我刚入伍的不安被一点点化解了。  新兵训练结束,我被分配到一三四师四零一团通信连。我记得我们通信连参加了西海岸至宏建岛的海底电缆通信架设,何振东排长带队,当时我在三班。
期刊
自毛泽东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抗美援朝的号召开始,山东,这片红色热土,就迅速掀起了参军参战的热潮。当时的山东,流传着一句话:“参军比考秀才还难!”从东海之滨到泰山脚下,到处都是广大青年踊跃报名的热血画面。  沂蒙山区的宋大娘,把家里的“独苗”送上了前线。德州平原县刘宝中,三个儿子都是民兵,他一次把两个儿子送到了朝鲜战场。临行前,他叮嘱儿子:“到了朝鲜要狠狠地打美国鬼子,要像个从老根据地去的兵。”这样的
期刊
我在朝鲜只待了半年多的时间,却跟着部队打了不少仗,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自己参与的最后一战。  这次战斗发生在1951年。接到上级命令,要求我部在抱川拖住敌军5天,不准他们踏过阵地一步。  命令下达当天,我们连就赶到抱川构建防御工事。那时候开战,敌军就爱用一个路子:先拿飞机投弹轰炸我方阵地,再派出坦克开路、步兵紧随其后。为了躲避敌人的空袭,我们将工事挖在了深深的地下,敌人一开始投弹,我们就躲在工事里面不
期刊
在战场上做卫生员,可真真是“在枪口上过日子”——把伤员抢到后方,得冒着枪林弹雨;一个伤员安顿好了,还得背上一担架的弹药,转头立马上前线。我们整天都在生死线上徘徊着,其中一次“战地救护”,让我至今难忘。  这是1952年发生的事情。一天下午,我和另外一位卫生员李金奎同志接到命令,去遭到敌机轰炸的友军炮兵前沿观察所实施救援。  我们越过三道封锁线,在敌机的“冷炮”轰炸下迂回抵达目的地。此时,观察所所藏
期刊
1951年5月,我所在的第三兵团开始入朝作战。刚到朝鲜,作为兵团保卫部的干事,我就参加了第五次战役。随后,我又跟随队伍参加了夏季金城反击作战。在朝鲜战场的近四年时间里,我参加过多次大小战役,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上甘岭战役。  1953年5月,为在谈判中赢得更多的筹码,美军向上甘岭地区发动多次进攻,敌我双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战斗异常激烈。这时,由于长期在坑道里作战,有些战士因条件艰苦、战斗频繁,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