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皇帝孟昶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0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昶是五代时期后蜀的皇帝,以七宝溺器而闻名天下。其实,孟昶还有着令人惊叹的另一面,甚至说他是个“明星”皇帝也不为过。
  ◎强悍的驾驭能力
  孟昶继位后蜀帝位时,年仅16岁。手下的大臣都是和他故去的父亲一起出生入死打天下的铁哥们,仗着功劳大,个个骄横得不得了。大将军李仁罕霸占大量民田,还挖人祖坟,并野心勃勃地向他伸手要权。孟昶迫于形势,就让他做了中书令,可他不知收敛,小孟昶不动声色,只是暗暗准备,不久,就抓住机会,断然铲除了这个祸患。御林军首领张业是李仁罕的外甥,不但没有受到牵连,反而还升为宰相。张业以为是孟昶畏惧他,越加目无朝廷,随意捕人,很快也被孟昶以凌厉之势诛杀满门。孟昶的霹雳手段,一举扭转了随时都有可能被政变推翻的不利局面,迅速地巩固了政权。他还创造性地用文臣出任地方的知节度。
  ◎勇于听取谏言
  有的臣子上书说,中央官员位高权重,应当从那些操守好、形象好、官声好的地方官中来选拔重用。这样的建议应该说没有问题,但是从国家用人的层面来考虑,显然又不够全面。孟昶这样表态:“何不说根据每个官员不同的特点和才干来任用他们的官职,以扬长避短,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呢?”左右的其他大臣就顺着他的意思爬,请求以此来责备这个上书的人,孟昶坚决地说:“我见唐太宗初即位,狱吏孙伏伽上书言事,都被高兴地采纳并给予嘉奖,你们不建议我鼓励他说话,怎么还劝我拒谏呢!” 他的清醒,他的胸怀还是难能可贵的。
  ◎注意了解民情民意
  孟昶首创举报箱,“于朝堂置匦,以通下情。”(《新五代史》)无论何人,都可以通过这个窗口表达诉求。孟昶根据民意,制定诸多惠民政策,使后蜀的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斗米不过三四钱”,而后蜀广政年间,“斗米三钱”,比“贞观之治”时期的米价还便宜。“川民为之大悦。”
  ◎注重思想教育
  公元953年,孟昶命人在石头上刻《论语》《尔雅》《周易》《尚书》等十经,后来又刻在木板上,让后蜀的臣民随时随处都可以听到先贤的教诲,以培养尊重文化崇尚道德的良好社会风气。他亲作《令箴》,谆谆告诫各级官吏,做好官,行善政。孟昶的这个《令箴》,感情十分真挚,内涵极为丰富。其中的“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个字,成为后世历朝历代反腐倡廉的道德官箴。作为一个封建皇帝,能够在一千多年前就如此明了官员和百姓之间的利害关系,是罕见的,也是难得的。
  ◎讲究孝道
  新皇帝继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有的皇帝甚至恨不得立刻就将前朝的一切扫荡干净。可是孟昶却不这样,他一直到五年后才改元为庆政。 一次他的母亲得了重病,御医们束手无策了,可他却偏偏不信这邪,没日没夜地查阅医书,自拟药方,老人家服药后竟痊愈了。他针对当时医书过于杂乱的情况,组织编著了二十卷的权威药典《蜀本草》,对于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开启春联先河
  五代之前是没有春联的,人们只是将一块长方形桃木板钉在门上,以驱除邪恶鬼怪。直到有一天,孟昶在某一年除夕,忽然想起一个新点子,要翰林学士辛寅逊为他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利话挂在自己寝宫门上。辛学士好不容易想了两句,孟昶看了几个都不太满意,最后只得亲自动手,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就这样就应运而生了。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此后,每逢年节都要在门前贴上一副大红春联的习俗就一直延续到现在。
  ◎作唐音创画院
  孟昶酷爱音乐,流传在台湾的“南管”音乐,被外国人称之为“唐音”,也是孟昶命人制作的。 今日台湾、南洋、福建等地的南管馆阁,所供奉的开山祖师爷就是孟昶,又称之为“孟府郎君”或“郎君”。
  孟昶还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画院,请当时的著名画师进院创作。
  孟昶真的了不起,孟昶是个异数,他在政治、思想、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贡献,遗憾的是,这并没有成为他标名青史流芳百世的理由,而是始终以一个反面典型作为后世为政者的鉴诫,对这样一个悲剧人物,我们除了感叹外,是不是还应该投去充满敬意的一瞥呀?
  编辑/许宏
其他文献
◎引子  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曾有过写诗的经历,它其实不一定是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也许是一封信,也许是一段日记,它也许是在生命当中动情过的那一个刹那留下的几个句子,我们称它为诗,这些句子是一个活过的生命留在天地之间最动人的几个句子。偶然碰到一个朋友,他说,我大学时写过诗,可是后来就停止了。诗的年龄是在什么时候停止的成了我后来很好奇的一件事,那或许是人内心最私密的一个部分,那一心境一直保有在那个地方
期刊
提到心学,大多数人的认识恐怕是官方对他的定性,叫做“主观唯心主义”。“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理”听起来确实感觉有点西学所说的“唯心”的感觉,但是略加深入了解的就会知道这说的并不是一回事,这种并未深入了解就用西学概念解释国学的行为有些刻舟求剑的意味。笔者认为,会产生这种误解,其根本在于心学中关于“心”的定义。  这个学派称为“心学”,这个心字想必是非常重要的吧?究竟什么是心学中所说的“心”呢?
期刊
一生极重践履的阳明,本身就像只鞋。这只鞋上插着高贵的权力意志的权杖。形成心学的倒T字型结构——不是十字架,也不是钻不出地平线的大众的正T字型。他的“致良知”功夫就是要你站在地平线上。然后脚不离地的无限地向上升华,把人拉成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  拔着头发离地球的是阿Q,当缩头乌龟的是假洋鬼子,只是鞋而无权杖的是读书没有悟道的士子,只耍权杖而不愿当鞋的是政治流氓——那个意志不是高贵的权力意志,只是反人
期刊
这是一部被镌刻在金属上的文明史和艺术史  这是代表着权力、信仰和尊贵的符号和象征  然而,当它们重现天日的时候,曾经是如此残破不全  是这样一门手艺在恢复着青铜时代往日的辉煌  为了解开青铜器修复这门古老手艺的传承之谜,我们探访了青铜器文物修复专家贾文忠先生。贾文忠先生告诉我们,他从事青铜修复手艺的父亲,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拍摄了很多修复后的青铜器照片,现有20多件存在海外的博物馆中。 如今,贾文
期刊
墨子对于贤能人才的价值有着极其深刻的认识,对人才的使用也具有独到之处,了解墨子众贤使能的育人之道,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开阔经营视野,拓展经营思路,更好地应对挑战与机遇。  ◎让众贤:让人才多起来  《亲士》篇云:“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意思是说,到一个国家主政者却不能蓄纳贤士,那就要亡国了。发现贤人却不急于举用,
期刊
裴度年轻时很有才,可长相有点对不起观众,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对不起。有一天,他在路上与一行禅师走了个对面,禅师看了他一眼,慈悲之心顿起,拦住他说:“恕老衲直言,从相上看,你的嘴角纵纹延伸入口,恐怕有饿死的横祸,你当努力修行,或可免灾。”裴度心想,人长得什么样是爹妈给的,有什么办法,于是向禅师道谢,并没往心里去。  ◎心地善良,拾金不昧  一天裴度闲来无事,到附近的香山寺去游逛,意外地捡到一个包裹,里边
期刊
《孔子世家谱》的续修,不仅是孔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它也为中国目前的家谱热再添“一把薪火”。  历时13年的《孔子世家谱》续修完成,并于2010年9月24日在孔子诞辰2560周年之际于山东曲阜举行颁谱典礼。《孔子世家谱》的续修,不仅是孔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它也为中国目前的家谱热再添“一把薪火”。 “中国第一家谱” 新修的《孔子世家谱》共80册,4万多页,重达125公斤,被称为“中国第一家谱”
期刊
我们都曾有过美丽的梦想,只是,在茫茫人海中,在漫漫征途中,我们太容易将它们放弃或遗忘,当我们幡然悔悟时,梦想已被我们遗落在人生的旅途中。  从前有两兄弟,住在80层楼上,一天两人旅游回来,发现大楼电梯停电了。无奈,两人只好爬楼上去。一路气喘吁吁,到了20层。一合计,觉得背包实在太重,于是就把行李扔在了地上。  放下行李,顿觉轻松许多。轻装爬到40层,两人又开始累了,于是就互相指责对方为什么没注意到
期刊
王阳明,公元1472年出生于浙江余姚,但后来举家迁徙至浙江绍兴,因此他童年和少年的大部分时光是在绍兴度过的。他初名王云,5岁时改名叫王守仁,31岁时自京师告病回绍兴养病,在会稽山阳明洞中研习道术,号“阳明子”,因此人们称其为阳明先生,乃至于后来,王阳明之名竟盖过了本名王守仁,他的学说也被人称为“阳明学”。  ◎立志做圣贤  王阳明从小的志向,就是做圣贤。17岁的时候,他开始研究朱熹的“格物致知”,
期刊
胡雪岩是个敢于突破陈规旧矩,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本事开创局面的人,他创业之初的资金几乎全是借来的。  做生丝生意由大家集股,药店可以打官府的主意,而典当业他则看中了苏州的富家公子,其实也是抓住了一次借助别人的资金开创自己事业的机会。  胡雪岩因生丝销洋庄,去了一趟苏州,在苏州结识了苏州富家公子潘叔雅、吴季重、陆芝香等人,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迅猛,由广西进湖南,经湖北,沿长江直线而下,定都金陵,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