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谈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y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很多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观念、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的互动式课堂将是课堂教学的主流,多了很多动感。
  新教材的使用,给学生充分提供动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生物学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人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从而使生物课堂教学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生物的基础
   良好生物学习的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要想使学生学好生物,我们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良好的生物学习习惯。生物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积极举手发言等一些外在形式,而是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要乐于与人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学习。
  此外,在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对学生提出一些统一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分享。这样就可以为学生学习生物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学生活中的生物知识,感受生命的美丽
   《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生物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生物知识。”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从生活入手,引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通过自己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或经验引导学生学习生物。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物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生物知识。
  在生物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认识生物知识、发现生命乐趣,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的同时感受生命所带来的乐趣。同时,我还努力创设条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学习并理解生物知识。重点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生物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生物知识的运用,体验到了生物知识的真正价值。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为主线,结合生活实际考虑,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非常重要,它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恐惧感和枯燥感。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成功,体验课堂的乐趣。同时,还可以使教师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里中,和他们一起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与带来的快乐。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
  新课改提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知识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生如果不实行“再创造”,则会对学习的知识难以真正理解,更不能灵活运用。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角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将学习的知识进行挖掘、再创造。
  四、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作业
  1. 设计趣味性的作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客观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我们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趣味性的生物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2. 设计探索性的作业。完成生物作业不只是一种生物知识学习活动,而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及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生物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如:观察作业、调查作业、实验作业、小组合作作业等形式。
  3.设计生活性作业。生活是学习生物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生物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生物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体验生物知识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生命之美,生活离不开生物,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五、 适时的课堂评价激励
  教师课堂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因此,评价时的动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
  1.瞬时评价,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激励性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更重要的一点,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
  2.延缓评价,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能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应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等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缓性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每当一种意见提出时,教师都请学生给予评判。
  3.多角度评价。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对激励的渴望更甚。在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时,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生物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育目标有多远,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学生,并且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及对教师的评价时,都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
   总之,在新课改春风的吹动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转变自己的角色,努力使 自己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适应新时代、适应新课改、适应每一位学生。
  (河北省正定县第七中学)
其他文献
教了一个学年的小学数学,时间虽短,感慨良多。回忆读书时对数学的印象,除了做题就还是做题。记得那时自己就在心中默默发誓:长大我要是当数学老师,就决不布置这么多作业,让学生们天天玩。  儿时的想法虽然多少有些幼稚,但细想想,教师每天让小小的孩童们握着铅笔,埋头练习、计算,沉迷于题海之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实在不可取。既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也不符合儿童的数学发展规律,更不能引起儿童对数学的兴趣。  托尔
期刊
摘要:本文笔者就职业素质训练体系问题从构建意义、原则、运行要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职业 素质 训练 体系 构建     中等职业教育的性质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劳动者为目标,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教育。在21世纪实现现代化历史进程的今天,中等职业教育应注意在各科教学中挖掘、渗透职业素质训练的内容,构建由“专业技能训练体系”转为“职业素质训练体系”的总体思路,打素质
期刊
摘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诱发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为基本内容的心理动因,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首要条件,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关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重点,另外教师应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
期刊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人们去探索。”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那就会视数学学习为一种苦役,也就不可能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效果较差,成绩也不理想。  我连续教了两届一、二年级,让我知道刚刚入学的六、七岁儿童,他们在学习中的新鲜感和兴趣要远远高于他们所要学的知识。因此,对低年级学
期刊
单项选择题是高考题型中必不可少的题型,题目语境化、交际化、侧重考查语言运用能力的程度在逐年加大,表现在:题干隐蔽性强,句子结构变化复杂等。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在做题时感到无所适从或错选。下面就单项选择题中的一些结构变化例举如下:  1.Do tell me the ways you think of ___ the problem as soon as possible.  A. to solve B
期刊
低年级是教育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的思维是今后思维发展的奠基石,正所谓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此,更需要教师的精心培养。教育在教学中只有扎扎实实地设计好每一个步骤,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以情激思  积极的思维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感情体验基础上的。因此,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   针对低年级学生想象思维比较发达的特点,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生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经过学生个人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想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后百人之二十的学生。  如何将这些新理念转变为教师自觉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师应怎样挖掘课堂内容才能让学生学得乐此不疲,从而使课堂变得扎实、有效更具吸引力呢?本文力图考察《认识圆》、
期刊
课堂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就能运用自如地把备课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课堂这个艺术舞台上传授给学生。  教师的任务是力求营造全体学生都乐意与老师一道学习的良好氛围,把学习数学知识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语言的感知和理解、知识的运用有机融为一体,使师生配合默契,每个学生都积极思维,使课堂教学达到令人信服的艺术境地。下面,我就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艺术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教学中
期刊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有利于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对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有着积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单一,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知识的消化和理解,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随着课程整合实验的深人进行,必将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技术的意
期刊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情感必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情感因素也当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积极的情感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重要因素  有人曾调查了参加第一到第四届全国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