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石窟中的唐、宋殿堂建筑形象研究

来源 :古建园林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ongtao34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剑川石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的石宝山脉。其十六窟、一百三十九躯摩崖造像分布于石钟寺、狮子关、沙登箐三个区域,又称为石钟山石窟(图1)。石宝山因其”石相可宝”而得名,光洁红润的岩体表面风化形成纵横龟裂纹,呈现出瑰丽的丹霞地貌。山体表层为质地疏松的红砂质岩,易于雕刻,为石窟的开凿提供了优质石料。而石宝山古木参天、兰谷幽深的灵秀佳境,亦是石窟寺选址的理想场所。 一、剑川石窟开凿的历史背景 剑川石窟开凿于南诏、大理国时期。南诏国(649—902年)与大理国(937~1253年),几乎是平行
其他文献
有一位老禅师,一天晚上在禅院里散步,发现墙角有一张椅子。禅师心想:这一定是有人不顾寺规,越墙出去游玩儿了。老禅师搬开椅子,蹲在原处观察,没多久,果然有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小和尚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落地时,发觉刚才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但出乎意料的是老禅师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件衣服。”小和尚感激涕零,回去后告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