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三岁那年,带着青春与期待,师大毕业的我,回到了粤北山区,踏上了我魂牵梦萦的三尺讲台,充满了对美好人生的憧憬与向往。整天围着那些成熟而又稍显稚嫩的学生,忙忙碌碌;在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后,自己在岁月的流逝中也渐变苍老。中师使命完结时,昔日的同事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分流去了高级中学,有的调离去了珠三角。而我呢,依然坚守着那昔日的阵地,去适应新的初中教育。疲惫、厌倦、无奈充满了整个身心,我变得缺乏耐心,方法粗暴,我失落、自责和无助。
日子越过越久,自己也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日臻成熟,也以自己教出成百上千听话的高分学生而自豪。但渐渐地,对教育所怀抱的理想、信念和激情,在平淡、琐屑、单调、辛劳中被一点点消磨、吞噬,心在一步步失落、困惑、倦怠。那一份灵性,那一份纯洁,已被现实抹平了棱角;灵魂已迷失在喧嚣、变幻的纷繁尘土中,氤氲在功利而近乎麻木的精神氛围之中。我时常在追问:这样年复一年地干下去,究竟人生有什么意义?我不止一次在呐喊:谁来拯救我的灵魂?但是,更多的时候,空虚仍然占据着我的心灵,内心的杂乱和浮躁更加速了我心灵的混乱。
我困惑!我迷惘!
直到有一天,读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我僵硬的情感在激荡的思想碰撞中得到了舒缓,灵魂得到了安顿、宁静与复活。它让我重新审视自我,审视教育,唤回了我久违的走上讲台的冲动。我要让自己过着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沿着实践、读书、科研相结合的道路前进,不断去发现、思考、创新。
随后,我又投入到了母校的怀抱,成为了一名教育硕士研究生。在这里,我感受着学术的召唤,感受着那些执著于教育研究的师长们的启迪,自己在学着读书、读教育、读他人、读自己,学着形成并表达自己的思路与观点,学着过一种自己向往的生活。此刻,我充满着期待,充满着向往,体验着自身发展的喜悦,享受着诗意的教育栖居生活,追寻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意境。
我幸福着。弥漫着希望!充满着力量!
日子越过越久,自己也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日臻成熟,也以自己教出成百上千听话的高分学生而自豪。但渐渐地,对教育所怀抱的理想、信念和激情,在平淡、琐屑、单调、辛劳中被一点点消磨、吞噬,心在一步步失落、困惑、倦怠。那一份灵性,那一份纯洁,已被现实抹平了棱角;灵魂已迷失在喧嚣、变幻的纷繁尘土中,氤氲在功利而近乎麻木的精神氛围之中。我时常在追问:这样年复一年地干下去,究竟人生有什么意义?我不止一次在呐喊:谁来拯救我的灵魂?但是,更多的时候,空虚仍然占据着我的心灵,内心的杂乱和浮躁更加速了我心灵的混乱。
我困惑!我迷惘!
直到有一天,读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我僵硬的情感在激荡的思想碰撞中得到了舒缓,灵魂得到了安顿、宁静与复活。它让我重新审视自我,审视教育,唤回了我久违的走上讲台的冲动。我要让自己过着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沿着实践、读书、科研相结合的道路前进,不断去发现、思考、创新。
随后,我又投入到了母校的怀抱,成为了一名教育硕士研究生。在这里,我感受着学术的召唤,感受着那些执著于教育研究的师长们的启迪,自己在学着读书、读教育、读他人、读自己,学着形成并表达自己的思路与观点,学着过一种自己向往的生活。此刻,我充满着期待,充满着向往,体验着自身发展的喜悦,享受着诗意的教育栖居生活,追寻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意境。
我幸福着。弥漫着希望!充满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