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迎世博绿化景观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in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迎接上海世博会,诠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上海市启动了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绿化和市容行业围绕加强城市市容环境建设和管理,优化窗口服务,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市民素质等要求也制定了符合本行业特点的行动计划。奉贤区根据全市部署,制定了本区优化绿化景观的行动计划,深化“和谐城市”的理念,以展示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绿化面貌。
   1. 奉贤区绿化景观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设想
   奉贤区位于上海市南部,南临杭州湾;北倚黄浦江,属上海市的郊区之一。要制定奉贤区优化绿化景观规划,首先要进行现状调查。上海世博会前,经过全面踏查和现状分析,概括奉贤区绿化景观存在以下问题。
   1.1奉贤区老城区景观效果差
   奉贤的中心城区分为新老两部分,其中老城区的绿化多建于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由于建设时间长,绿地布局不合理,某些植物生长过于杂乱密集,急需调整布局,优化植物配置,更换长势差的植物。
   1.2奉贤区老绿地植物品种少
   奉贤老绿地的植物配置以常绿树种居多,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雪松(Cedrus deodar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瓜子黄杨(Buxus microphylla)等植物在绿地中占有较大比重。时间长后绿地郁闭度过高,蚜虫、霉污病等各类病虫害发生严重,景观面貌差。根据多年绿化工作实践,究其原因一是种植时注重近期的绿化效果,密度过高,植物经过数年生长,生长空间重叠,相互拥挤,难以保持完整的树型,出现长势差或死株的情况。二是设计时对植物的生态习性考虑不够。没有按照植物的光照需求、冠幅大小、下木等因素合理选择种植品种。
   1.3沿街绿地和主干道路色彩单一
   奉贤南桥镇的主干道路,其两侧绿化是城区的绿色廊道,但原有植物配置以绿色植物为主,缺乏其他色彩。另外,沿街绿地和隔离带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而长势不良。这些情况在南桥镇解放路和S4入口处表现比较突出。
   1.4绿化景观优化设想
   奉贤区迎世博优化绿化景观工程针对区内部分绿地景观面貌差,植物配置不合理,缺乏层次色彩,植被缺损空秃等问题进行了改造,规划完成绿化整治150公顷、优化调整40公顷、布置花坛花境0.68公顷、新增立体绿化1.75万平方米、布置立体花坛9处。
   2. 绿化景观优化的理论
   2.1生态位理论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生态学认为任何生物维持自身生存与繁衍都需要的一定的生态位。同样,植物生长也需要足够的空间,以获取生长所必须的光照、水分和营养物质条件。将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应用于绿地的整治改造中,是城市绿化长效管理的有益尝试,充分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绿化理念。
   2.2生物多样性理论
   天然形成的植物群落一般由多物种组成,与单一物种的植物群落相比具有更大的稳定性,能更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因此,物种多样性是促进城市绿地近自然化和美化景观的基础,也是提高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针对奉贤区绿化多常绿树种、色彩单一、草坪老化、地被植物少或空秃等缺陷,在绿化景观优化中补种开花植物、色叶植物,空间开阔的地带种植花境,空间狭小的地方适当安排垂直绿化,从而丰富绿化景观的多样性,构建具有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
   2.3适地适树理论
   立地条件与树种特性相互适应,是选择绿化树种的一项基本原则,绿化种植应把握地带性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合理选择上、中、下层植物,尤其要大力推广栽植乡土树种。我国很早就认识到适地适树在绿化种植中的重要性。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对适地适树有所阐述:“地势有良薄,山、泽有异宜。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精辟地反映了适地适树的重要性和意义。
   3. 绿化景观优化的实践
   3.1根据生态位理论营造植物适宜的生长空间
   通过调查统计我们认为有150公顷的绿地需要进行绿化调整和整治。根据生态位理论,在绿化景观优化中适当采用“减法”和“加法”方式。一方面,对绿地中的植物材料加以删减,以达到视觉的最佳构图、最佳景观效果,保证植物生长的最适环境;另一方面,绿化工程的加法则是对植物生长过于稀疏或空缺的地方进行补种,营建完整的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基于这一思路,我们采用了以下一些做法。
   (1) 疏伐过密和生长不良的植株,保证植物获得充足的光照、水分和养分等环境条件。植物的疏伐一般按照灌木避让乔木,速生树避让慢生树,弱树避让壮树的原则进行,在实施中还要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2) 对部分杂乱无章法的植物配置加以调整优化,从实地条件和绿地功能出发,合理组织密林与疏林、乔木与下木、乔灌草(地被)的结合,展现丰富的自然景观。
   (3) 抽稀下来的植物合理组织安排,用于空缺区域的补种,使“加法”与“减法”相结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体现节约型绿化建设方向。
   (4) 绿化的补种要兼顾近期和远期景观效果,植物材料的种类选择、种植规格、间距要适度,确保绿地长期、持久的生态景观。
   3.2 通过提高绿地生物多样性构建景观多样性
   绿地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可以提高绿地的稳定性,同时也能提高绿地景观的多样性。根据规划我们在40公顷的绿地增加植物种类,通过布置花坛花境,新增立体绿化,布置立体花坛等手段丰富景观多样性,具體采用了以下做法。
   (1) 针对植物配置单调的问题优化绿化景观。抽稀拥挤的常绿树种,补种开花、色叶植物,如樱花(Cerasus serrulata)、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金丝桃(Hypericum monogymum)、红枫(Acer palmatum var. atropurpureum Schwer)、红叶石楠(Photinia serrulata)等适宜本地生长的植物品种。
   (2) 推广新优品种的应用。在空间开阔的广场以丛植、孤植的方式种植挪威槭(Acer platanoides Crimson king)、洋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北美红栎(Quercus rubra)等新品种,目前这些植物生长良好,取得了理想的景观效果。
   (3) 丰富主干道路的景观。在奉贤南桥镇的主干道路解放路,在保留绿色廊道功能的基础上,针对原有植物配置以绿色植物为主,缺乏其他色彩的情况,改造中运用大花金鸡菊(Coreopsis grandiflora)、醉鱼草(Buddleja davidii)等多个植物品种形成花境,增加了群落的层次感,营造出色彩丰富、花繁叶茂的城市景观道。
   (4) 增加立体绿化等的表现形式。在一些单位和居住区周边隔离护栏上因地制宜地种植粉团蔷薇(Rosa multiflora Var. cathayensis)、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紫藤(Wisteria sinensis)等植物进行垂直绿化,丰富绿化的表现形式。对于部分老城区的道路,两侧建筑密集,空间狭小,采用花箱的方式增添道路绿化色彩。在城市广场、高速公路出入口等重要的景观节点布置立体绿化的主题景点,烘托世博会欢乐、祥和的氛围,塑造出城市绿化亮点(见图1、图2)。
  
   图1:S4高速公路出口“世博门”主题景点
  
   图2:S4高速公路出口“腾飞”主题景点
   3.3按照适地适树原则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
   优化綠化景观工程中植物的配置尽量选择在奉贤地区表现良好的品种,根据不同植物在空间和营养生态位的差异,进行合理的组合,配置成多层次复合的群落结构。例如以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作为上层优势种,以乌桕(Sapium sebiferum)、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作为中层小乔木,以桃叶珊瑚(Aucuba japonica cv. variegata)、龟甲冬青(Ilex crenata cv. convexa)、构骨(Ilex cornuta)等作为下层灌木,林缘有紫荆(Cercis chinensis)、红叶李(Prunns cerasifera)、红枫等开花色叶的植物,形成了景观丰富、生态位相互补充、植物长势良好的绿化景观。
   4. 绿化景观优化的体会
   奉贤区迎世博优化绿化景观工程是以“八无三规范”标准作为整治的目标。通过整治、调整、优化和持续改进,使奉贤区的绿地在世博期间基本做到绿地内无垃圾、无大型杂草、无黄土裸露、无设施破损、无积水、无死树枯枝、无明显病虫危害、无明显漂浮物;也基本做到绿化种植规范,植物修剪规范,养护作业规范。经过我们的努力,奉贤区完成了优化绿化景观的既定目标,奉贤区城市绿化总体水平和城市景观面貌得到了提升。
   在绿化调整改造中,笔者认为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老居住区的大树影响通风采光问题以及停车难问题均十分突出。一方面老居住区的大树生长高大密集,影响到室内的通风采光。以往是通过修剪来缓减大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但这种方法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大树过密的问题,如果将大树进行搬迁在技术上存在难度,也不符合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另一方面老居住区建筑密度高,公共空间少,没有规划机动车停车区域,破坏绿化停车的问题普遍。这些难题的解决需要理论的创新,更需要有待智慧的园林绿化工作者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更好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王祥荣.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J].中国园林,1998,(2):14~16.
  [2] 刘秀晨.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关于植物配置减法设计的思考[J].中国园林,1993,(3):26~27.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介绍了公路工程中试验检测的重要性,常用材料的检验项目、频率和有效措施及主要途径,针对当前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结合本人多年从事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切身体会,认为试验检测重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必须在工程施工中加大试验检测工作力度,通过预防,达到以监控为目的,有效地控制公路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程质量   一加强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性 1 试验检测是一项尤
期刊
摘 要: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公路管理现代化、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贵州省高速公路建设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为例,论述了公路项目建设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实施内容以及系统在实际运用中的功效,并总结了实施成功的经验。  关键词:高速公路;项目管理;系统;功效    1贵州省高速建设实施公路项目建设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贵州省高速公路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目前包括厦蓉格都、水盘高速、汕坤高速
期刊
摘要:以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结构模型:斑块-廊道-基质模型为研究理论依据。依据现场调研1:1000测绘地形图和研究区域相关历史环境资料对研究区域行进斑块类型划分,并对划分出的各个斑块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表明研究区域类不同斑块之间的稳定性存在的差异。研究结果将对研究区域的景观生态格局研究起到理论和数据支撑作用,并为当地城乡规划提供生态理论支持。  关键词:景观斑块;定性;定量;研究  1、引言  在景
期刊
引言  目前我国的建筑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和管理水平,尤其是企业内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水平,与国外建筑企业比较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合同管理水平低、合同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在建筑市场上,不慎签订一个的合同就有可能导致企业面临破产的窘境。因此,各建筑相关企业必须加强对合同管理的科学性研究,加强对控制合同风险对策的研究,提高企业内部合同管理意识。  1 建筑企业合同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1 尚未形成系统的合同管
期刊
摘要:绿色建筑设计在中国正逐渐成为主流。在政策和监管层面上,中国已在全国强制执行建筑节能标准,为加大“十二五”推进节能减排力度,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2011年5月12日向社会公布了“十二五”期间我国公共建筑节能目标,即力争实现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10%,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降低15%,彰显我国进一步强化公共建筑能耗控制的坚定决心。中国还公布’了建设部绿色环保建筑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基于自
期刊
摘要:钢结构以质量轻、抗震性能好、强度高、塑性韧性好,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在工业厂房、高层住宅、豪华写字楼等项目中广泛应用,钢结构的设计、制作、安装存在的现实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将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现结合自己的经验,对钢结构工程的质量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钢结构施工 通病 预防措施  一、钢结构工程设计过程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一)设计图纸中经常出现以下一些问题:1、
期刊
[摘要]:石灰岩是水泥的主要原料,由于石灰岩是可溶性岩石,其开采中水文地质条件至关重要,因为溶洞的存在,常常造成矿井突水。分析石灰岩矿的水文地质条件,预测石灰岩开采中可能遇到的水文地质问题,对于以后石灰岩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石灰岩水文地质条件开采     1、区域概况  安溪县湖上石灰岩矿区属南岭纬向构造带的东延部分,位于感德~长坑背斜之东翼。矿区主要地层由老至新有:上石炭统船山组、
期刊
摘要:本文重点提出工程建设中造价控制管理的关键,在合同管理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思路及对于大型工程采取中期结算的造价控制理念。  关键词:工程造价 控制管理中期结算    根据本人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认识和工作经验,工程造价管理是基本建设工作中十分重  要的部分,工程造价的高低、直接反映出投资效益的好坏,也能充分体现出建设项目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工程造价控制是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只有在进行全过
期刊
摘要:城建监察大队是一支城市管理的行政执法队伍,其办公室主任作为对领导层负服务责任的主要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城建监察大队办公室主任的职能,更好地体现从属性、服务性的根本职责,就有必要加强对城建监察大队办公室主任职责的探讨,明确其定位,正确理解承办、参谋、管理、协调以及延伸的职能--补偿作用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参与政务、管理事务”,履行好職责
期刊
摘要:城市化进程使土地资源的压力不断升级,为此,沿海城市纷纷把目光聚焦海洋,借填海造地来缓解城市用地矛盾,我国正处于以临海工业、滨海旅游、港口开发为目的的填海造地高潮。对围填海的认识不足、管理权责不清導致了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日本、香港等地区填海案例的解读和借鉴,分析归纳其填海经验和教训,提出围填海规划指引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围填海、启示    围填海为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空间资源  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