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现场数据处理系统SAP1500

来源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3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一套以袋装微机PC1500为基础的大地震现场地震处理系统SAP1500。系统设计以《地震现场工作大纲和震情分析指南》为依据,实现了地震定位、地震目录编辑、地震序列分析和震源与介质特征分析等多项功能。系统以地震现场地震台网记录震相数据或地震目录为原始数据,通过分析处理可为大地震现场地震工作者提供现场地震趋势分析所需的基本数据和图件。
其他文献
用在一个地震台接上到的同一震源区内的较小地震的振幅谱去除大地震的振幅谱,求得较大地震震源同频趋势的斜率。利用Q值在0.0001-100Hz之间几乎是常数是特性,用网格搜寻法对较大地震的振幅谱
地震定位需要确定震源的空间坐标和发震时刻,可以通过使观测走时和计算走时的拟合差达到最小来实现。遗传算法是解决此最优化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对遗传算法确定震源位置的基本思路进行了说明和分析.讨论了拟合差随迭代次数的分布特征,最后,给出了最优化过程搜索震源位置在四维空间的分布。
在日本东北大学NEC PC 98系列微机地震波实时处理软件的基础上,成功开发了IBM PC机型上的地震波实时处理系统,并实际应用于成都遥测地震台网。该系统的技术优势主要在于用AR模型对信号进行
目的:通过比较患者对改良颞部皮下注射法和常规颞部皮下注射法进针时的疼痛反应程度,探讨改良颞部皮下注射法的临床可行性。方法:以复方樟柳碱颞部皮下注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
目的:观察自体板层角膜转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bullous keratopathy,BK)的临床疗效。方法: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15例15眼行自体板层角膜转位术治疗。其中自内障术后8例;白内障术后
在文献[1]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各台站直达波初动震相清晰度存在差异时如何利用井下和地面观测资料联合确定震源位置、发震时刻及区域平均波速的最优化方法。理论和实际检验表
目的:研究LDL—R基因和HMG—CoA—R基因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随机选取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各10例,正常结膜组织10眼。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结膜中HMG—CoA—
目的:探讨矫正共同性外斜视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对60例共同性外斜视的患者进行主眼手术,观察手术量、术后视力和立体视的恢复效果。结果:通过和非主眼手术组的对比,行主眼手术者
根据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俄罗斯科学院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在国际上首次同时使用中国、前苏联和蒙古的地磁复测点资料,以及东亚地区的地磁台站资料,计算出1980.0年东亚地磁场
目的:构建hTERT启动子启动的双自杀基因载体CDTK(pc-ChCDTK)。方法:利用PCR扩增CMV增强子、hTERT启动子、yCD及TKgly4种元件,并构建过渡载体T-CMV,T-hTERT,T-yCD,T-TKgly,连至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