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万次助儿呼吸,静心母亲苦难的涅槃

来源 :知音·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zhongl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你如果难受就哭吧,哭了会好受些。”王秀珍双手一边放在儿子胸口按压,一边柔声安慰道。“妈,可我没力气哭。”邵达说。“那就背一首你写的诗给妈妈听。”邵达便轻轻背诵着自己写的诗句:“如果活着/只要一次机会/我愿意放弃所有/只留下亲情温意/即便寒凉袭来/也不会胆怯……”
  每隔两三秒钟,王秀珍就这样给儿子按压一次,继续着这样的母子对话……
  王秀珍家在江苏徐州市大许镇邵楼村,她和丈夫邵明才以种田为生。1990年11月,她生下儿子邵达,邵达6岁患上进行性肌肉萎缩症,医生给他勾勒了一个凄迷的未来:随着年龄增加,他将全身僵硬,不能呼吸,不能行动,18岁前生命之火可能就会熄灭!
  王秀珍和丈夫借债救治儿子,但无法遏制病魔的肆虐。邵达12岁时已无法坐立,只得辍学。自此,他要忍受全身撕裂般的疼痛,绝望却无力哭泣。一天,王秀珍从书店给他买来一本诗集,想让儿子培养一样爱好。当邵达打开诗集,泰戈尔的一首《生如夏花》顿时攫住他的心:“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治如火/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乐此不疲……”他黯淡的生命星空像划过一抹亮色。
  邵达开始学着写诗。王秀珍和丈夫只有小学文化,帮不了儿子,只能多找人借点书。邵达渐渐写下一些稚嫩的诗行,用笔写上20个字,就需要花费一天时间,他借此倾尽心中的悲哀和绝望。
  诗歌相伴,亲情护佑,邵达奇迹般闯过了18岁的生命门坎!2011年,21岁的邵达却完全失去呼吸和行动能力。王秀珍买不起呼吸机,尝试用双手为儿子做心脏按压,每两三秒钟就要按压一次。
  邵达睁着眼睛的时候呼吸会好一点,睡觉时耳鼻就开始发青,王秀珍要掌握好按压时的节奏,而睡着的邵达微微张开嘴唇,跟随她按压的节奏一开一合地呼吸着。
  白天,邵明才要下地干活,王秀珍一直守在儿子旁边按压。夜晚,困意来袭,她就用两个电筒外加一个灯泡照射自己,努力保持清醒。她不是钢铁,困极了就咬手臂,手臂上布满了她咬的牙印。因为长时间按压,她双手变得肿胀,连筷子都拿不起来,她以跪姿、侧躺姿势按压时,肘部、膝盖因为长时间受力,皮肤变成了黑褐色。王秀珍还在丈夫替换她时,抓紧时间做了很多坐垫,这些坐垫放在邵达的胸口、身体下面,让儿子的身体尽量舒服一些,她也靠着坐垫来帮助自己调整姿势,纾解酸疼的身体。三年,每天24小时,王秀珍和丈夫累计为儿子按压3000多万次。儿子生命就像油灯上闪烁的小火苗,一阵风就能吹灭,她只能用单薄的身子挡着,用粗糙的双手拢着。
  2013年9月,徐州慈善总会捐献了一台呼吸机,还捐了一部手机,邵达凭着手指尖的微弱触感,用手指尖点击手机按键,灵感来了,就打开qq日志,点选拼音输入,在手机上写诗。后来,有好心人送了他一台电脑,电脑放在床边桌子上,无线鼠标被他放在肚子上,他用手掌移动鼠标,点选拼音输入汉字,每次在电脑上写完几句诗行,他都累得气喘吁吁。
  王秀珍年轻时漂亮,也爱美,但自从儿子生病后,她便没有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更别说打扮自己。2013年6月,邵达情不自禁在电脑上写下一首《大方的母亲,小气的娘》:“大方的是我母亲/但小气的却是我的娘/从不买件新衣裳/不向往物质要求/无别的所求/一心节省为了儿子/大方的母亲小气的娘/为了我好你受了太多伤……”写好后,他颤抖着读出声来献给母亲,王秀珍哭成泪人。
  2013年11月,王秀珍和邵明才被评为央视《温暖中国》十大年度人物,央视记者在邵达的空间里发现了这首诗,让王秀珍参加颁奖会时带上。12月1日,央视颁奖晚会现场,编导让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著名播音艺术家瞿弦和看着这首诗朗诵,瞿弦和却激动地说,自己虽然70岁了,但一定要背下来,一辈子都要记住一个母亲的伟大和她为儿子所做出的牺牲。朗诵时,瞿弦和饱含热泪,字字、句句饱蘸着激情,此时王秀珍就坐在观众席上,她多次捂着嘴哭泣。
  2014年4月,加拿大医生麦时任听说母子俩感人的故事后,提供了独家药方,邵达的手能上下移动了,这也是他诗写得最多的一年,他渴望用动人的诗留住生命的芬芳。2015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邵达的新诗集,徐州市作家协会破格将他吸收为会员。他虽没有诗人的冠冕,却是生命和爱的歌者。
  20年来,王秀珍因为长期超负荷付出,加上很少睡个安稳觉,导致肝肾失调,引发起高血压等多种中老年疾病,以至身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医生建议王秀珍要从饮食、作息入手调理身心,同时需要以一些调养类的保健品进行科学调养。王秀珍明白自己一定要好好地活着,才能更好地照顾儿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她睡眠质量大幅提升,身体机能也得以自然修复,一度近乎崩溃的她又有浑身使不完的劲。是啊,苦难于她只是一场涅槃,王秀珍活出了静心女人般的风采,她始终保持着那份静心和淡定,而延续着儿子脆弱的生命是她永远的快乐!
  编辑/阿诚
  征稿信箱:jxnr2016@163.com
其他文献
2011年2月中旬,利比亚班加西爆发了反政府的抗议活动,此后的几天,骚乱和流血事件不断升级,不法分子开始对外籍企业进行“打砸抢”。局部暴乱很快演变成内战,并迅速向全国蔓延……战火突发  纳努特省,距离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约230公里,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承建的7300套住宅及其相关配套设施项目,分布于该省的提季、卡堡等6个规划新城区,1000余名中方员工分布于各工区,项目现场指挥部坐落于提季。  2月
1.雨夜命案  明朝年間,京城名捕马洛在外查案。  这天,天色已晚,马洛正在一条崎岖的山路上匆匆赶路,不料忽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马洛一路狂奔,好不容易才看到一座庙,就赶紧跑了进去。庙里漆黑一团,马洛借着闪电之光,才隐约看清屋内正中是个神坛,神坛上供着一尊神像。那神像虽着朝服王帽,但长着两只长耳朵和一张三瓣嘴,赫然是兔头人身的模样,忽明忽灭的闪电之下,让人觉得十分诡异。  马洛在墙角发现了一张破草
阚福林  (中国田径队前总教练)  总共15届田径世锦赛,我带队参加过12次,总体印象,北京这届最宏伟,最壮丽。不仅来的国家最多,有207个,运动员人数也是历届最多之一。要不是国际田联为提高比赛水平,提高了参赛门槛,参赛人数与参赛国(地区)同步登顶应该不成问题。  作为田径界的一员老兵,“鸟巢”令我极为振奋,深感骄傲。中国队实现了大突破。尤其男子项目,百米、4×100米接力、跳高、跳远取得的成绩是
阿婷三十出头了,这么多年,她一直想找一个“高分男人”,可她一直没找到。什么是高分男人?在读大学时,阿婷就和一帮姐妹总结了一套标准,根据男人的外貌、穿戴、谈吐等,分别打分,相加后高于九十分,就属于高分男人。  这天,阿婷独自在咖啡馆闲坐,忽然,她注意到一个穿制服的帅气男人,看样子是咖啡馆经理。阿婷眼前一亮,习惯性地为这个男人打起分来。这个男人的外貌、穿戴,和顾客的交谈,无不合她的心意,最后分数加起来
阿芳开了一家舞蹈馆,有一门课专教肚皮舞。  女教练叫额吉,得过国际肚皮舞大奖,是阿芳慕名请来的。  有了额吉,这门课好评不断,生意火爆。就在这时,阿芳意外地接到额吉的辞呈,说孩子病了,她要去医院照顾,不能来教课了。  阿芳极力挽留道:“没事的!你可以抽空来兼职教肚皮舞呀!”但额吉还是执意走了。  阿芳觉得,“孩子病了”其实是额吉的借口,她的真实目的一定是想跳槽。走就走呗,难道只有你额吉一个高水平的
陈军亮本是一名底层北漂,与北京“拆二代”李玲结婚后,跃升为有房有车、生活优越的中产阶层。2015年,李玲怀孕导致妊娠反应休克,陈军亮这才得知,原来妻子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根本不能生育。为保女儿婚姻,岳父李建华立下遗嘱:自己百年后,数千万家产由女儿和陈军亮共同继承。在巨额财产诱惑下,陈军亮打消了离婚念头。但作为家中独子,无法做爸爸始终是陈军亮的内心隐痛。2016年,陈军亮与前女友韩萍诞下私生子,
姜家村村主任老姜退下来了,村民选他的儿子小姜当了村主任。  小姜一上任,就遇上强台风来袭,他马上抓紧布置,让贫困户麻九搬出危房,安排住到村部。  强台风过去了,一大早,有个村干部赶来向小姜汇报,说是全村情况倒还好,就是麻九的房子成了问题,说倒,它没倒;说没倒,它倒了。小姜着了急,说:“走,过去看看!”  老姜听了他俩的话坐不住了,也跟着去了现场。  小姜到了那里,绕着危房转了两圈,发现麻九的房柱用
小贼毛三趁着夜色,翻墙进入了村头的一户人家。他已经打听好了,这是户有钱人家,儿子在外经商,家里只有一个老头。  可谁知,毛三脚刚落地,就被发现了。他想翻墙逃走,被老头抓住脚脖儿,一抖手拽了下来,抬手就打。毛三赶紧求饶:“老人家别打!”  老头停住手,说:“你个小偷,不打你打谁?”毛三眼珠子一转,张口就说:“我是个话剧演员,这次要演一个小偷,可几次排演,就是过不了关。我怕失去这次演出的机会,就想实地
改编自温瑞安同名小说的电影《四大名捕》热潮才退,在网易上连载的温瑞安新作《少年无情正传》已在一个月内陡然汇聚起700多万的点击量。沉寂10多年后,温瑞安就像一名闭关修炼多年的高手,在这个夏天,重回江湖。  2012年8月17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在北京王府井的一家酒店见到了温瑞安。1954年出生的温瑞安已近花甲之年,却是一副俊朗之貌:长着四方阔脸,皮肤红润,两道剑眉斜插入鬓。他一面利索地招呼记者落座
大多数时候,我们去忙一件事,总有一种急于办成的心理作用推动,于是乎绞尽脑汁,动用各种可用的“人脉资源”。有时,一件本来不算大的事情,在这些“关系”的“发酵”下,反倒“酝酿”成了一件大事。也让那些被求助者,脸上有了光:“看看,这么多人,给我打电话!”  等不及或不愿意等,这是大多数人的心理。本也无可厚非,合乎情理。  可是,有时候,享受等待的过程,反倒比知晓事情的结果,更令人心生向往。这样说来,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