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道德记忆的保护与构建

来源 :学术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an1987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道德记忆包含村民道德生活经验和往事,与村民道德实践活动中涉及的各种物质载体密切相关。乡村道德记忆载体记录着乡村的变迁,保留着村民道德生活的历史,见证了乡村道德文化的发展。为了保护乡村道德记忆、延续乡村道德文化传承、保存村民共有精神家园,必须探索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乡村道德记忆的传承机制。乡村道德记忆的传承应当依托道德生活叙事,注重与实践相结合,保护好道德记忆载体。
其他文献
民营企业产权刑事司法保护面临理论准备欠缺、保护内核及其位阶关系甄别不明、实践保护不足等现实问题。对此,应以刑法谦抑性作为涉民营企业产权犯罪的定性基础,保证法益侵害认定的规范形式与实质侵害相统一。刑事司法保护的法益内核包含超个人法益(社会法益)和个人法益,在保护过程中需呈现法益保护位阶的梯度关系。为优化其实践路径,应坚持刑法谦抑性与罪刑法定原则,谨慎界分一般经济违法与涉民营企业产权犯罪行为;限制适用经济犯罪兜底罪名,体现刑事司法保护价值维度,确保犯罪违法所得认定的合理性。
本文主要根据历史文献资料,研究《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人随地归"条款订立过程及其原因,分析沙俄代表在议定该条款时的主要策略,探讨新界西边的边民愿意臣属清王朝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