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及法治方法推动经济发展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y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法治思维是在我国依法治国理论上的创新、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行政领域的新发展,是对我国现有法治理论的总结与升华,是与法治中国相对应的先进理论,值得深入挖掘。这一概念,强调思想转变,并且突出党对法治理念的态度,也是在思想层面所提出的明确要求,有机地将“法治”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得行政法学理论与依法治国有机结合,建构了行政法学研究的新视域,是法学与政治学研究结合的新进展。
  关键词:法治;法治思维;经济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在以往的党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明确指出党员机关干部要合理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执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议中再次对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了系统化的阐释,这是我国采取依法治国方略理念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合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持续推动改革和发展,破解社会各个层面的管理难题,提高社会管理人员的创新水平,而完成这些的前提就是我们党员干部首先要做好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表率。
  历史经验表明,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法治相对于人治而言,更能保持社会的稳定,而且法治也是最基本和稳定的方法。为实现依法治国,十八大报告表明了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是思想层面和工作层面上的具体实施办法。对于社会层面来说,各个阶层能否顺利实行依法治国,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于决策制定者和人民群众能否普遍接受与法治理念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即法治思维。之前立法是我国依法治国以及法制建设的工作重心,即“有法可依”,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现在和将来法治建设的重心将会转移到如何使中国的各个社会阶层知法和守法上。普通群众和党员领导干部在意识里都应具有法治思维,不仅公民应培育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等,领导干部也亦然,而且要有理有据的依照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目前,我国党和政府依法执政的中坚力量是各级领导干部,所以他们将如何培养法治思维、合理运用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直接影响党依法执政理念的落实、影响各级党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效果,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成败。从另一方面说,如果说连党员领导干部都不遵从法治思维、不养成养成运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习惯,起不到领导带头作用,社会的其他阶层将更无从下手,久而久之也就没人把法律当回事,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将无从谈起。
  法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规范和引领作用。而各级领导干部是党依法执政、推动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将直接决定党的经济政策的落实、影响各级党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效果,也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经济发展,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一定要具备法治思维,要学会运用法治方式来履行工作职能,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领导干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树立法治思维观念,也就说无论是在处理工作,还是是其他事情时,要将合法、合规摆在首位。其次,要增强法治思维的能力,也就说要心中有法,并且能够熟练的运用法律解决问题、以及重大决策。最后,要提成依法履职的水平,就是说要严格的约束自身的行为,守住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认真履职,坚决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领导干部只有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才能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起到应有的作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努力打造清单明晰、程序正义、问责法定、公开透明的具有较高公信力、满意度的现代诚信政府。因此,各级政府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具体或宏观服务时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推进法治建设,加强保障宪法实施和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建设,加快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是加强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社会规范建设,保障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坚持严格公正实施法律,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四是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健全普法和依法治理体系,深化“法德共进”,进一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严格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五是深入实施诚信建设活动,建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诚信是法治型政府的基本要求之一。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来管理国家、管理经济文化事业,所作所为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为人民所知晓、参与和决定。这就要求政府工作公开、透明。政务公开是“阳光行政”的内在要求,关键是做到内容具体、真实、新鲜,反映实实在在的东西,让群众清楚明了政务的运作轨迹。
  另外,政法机关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发挥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中流砥柱的作用,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更应树立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法做好政法工作,并充分发好工作职能:
  一是创新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政法机关在依法打击刑事犯罪、优化法治环境的同时,要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社会风险研判应对机制,参与构建富有中国法治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二是强化能动司法,服务经济发展。审判机关应紧密围绕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和重大工程项目,立足工作实际,通过妥善审理企业破产、土地征收及经济合同纠纷案件,积极保障和服务企业发展。同时组织法官到行政机关举办法制讲座,规范行政行为,促进依法行政。以走访、座谈等形式深入企业了解基本情况,提供法律帮助和支持。同时,强化失信被执行人惩戒力度,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立足司法职能,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惩治、防控,建立“老赖”曝光台,定期披露、公布失信“黑名单”和“不良记录”,与公安、银行、房管、铁路、民航等部门建立执行联动机制,对失信行为进行谴责和钳制。开展执行工作“一打三反”专项行动,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打击力度,
  三是强化普法宣传力度,增强群众法制意识。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开展好“送法进企业”、“送法进校园”、“送法进社区”、“送法进农村”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法制意识和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充分运用新兴媒体扩大普法效果,在官方微博开设“公安专线”、“法官说法”等栏目,及时发布典型案例,组织图文并茂、生动直观地以案释法,营造“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推进经济发展走上法治化、规范化快车道。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安守宸.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的法治信仰[N]. 本溪日报. 2015-12-23 (004)
  [2] 卜泳生. 领导干部要自觉增强法治素养[N]. 苏州日报. 2014-12-10 (A06)
  [3] 本报评论员. 筑牢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根基[N]. 法制日报. 2016-04-08 (001)
其他文献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rn大家上午好!rn今天,海峡两岸学者相聚在美丽的滨海城市烟台,举办中华名楼文化研讨会,共同探讨中华名楼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两岸文
依法行政是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管理国家和本地区事务中,依据法律规定行使法律赋予自身的行政权力.政府机关作为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担负着大量而重要的管理国家事务和经
期刊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发展的进程也随之不断推进,在这个创新的世纪,更加倡导尊重个性、弘扬个性。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个性化教学方式的建构是个可贵的尝试,更是教育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有关个性化教学的理论的研究是教学发展的必然,同时也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尝试着分析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方式的理论,并从学生角度对当前现状作浅显分析,以期取得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小
扩大专业市场的经营区域。一是做好在建项目。在建项目中应履行合同、创建名牌、打造企业品牌,利用在建项目结识朋友,开阔市场,锻炼队伍。二是强强联合。目前我们已经与部分
一、制度环境与制度变迁制度是人们制定出来的以规范政治、经济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约束条件,它直接界定权利与义务的分配.制度环境则是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基础的政
多年前,我在澳大利亚的荒原上挪动了一块石头。这块石头只有我的拳头大小,它位于艾尔斯巨石附近,就是那块经常可以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号称世界最大的岩石,它通常在阳光的照耀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中小企业为市场经济增添了诸多活力,但是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借贷合同的效力一直得不到法律的认可,加剧了企业的融资难题。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出台,正式承认认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借贷合同的法律效力,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就企业、其他组织之间借贷合同效力的历史演变、法律承认其合同有效的必要性以及法人、其他组织之
本刊讯 9月3日至4日,国务院台办副主任龚清概深入江苏昆山部分台资企业调研,召开台商座谈会,听取台商意见和建议.rn龚清概实地考察了昆山试验区台湾中小企业商品交易中心、光
此次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启示有三:要坚持内部管理型战略,搞好企业基本面,有充裕的现金流和较强的偿债能力;投资要审慎,对股票、债券、基金投资更要慎之又慎;对业绩的薪酬奖励,
古人早就说过:“友谊,因缘而生,因情而结,无欲无求,君子之风。”真正的友谊是一种相互信任、相互交心、纯洁高尚的人际关系。真挚的友谊,不是靠投其所好,不是靠施舍,不是靠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