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e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中学生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通过多年的摸索,教师真正体会到要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就要把品德与生活(社会)融入生活,紧密与生活联系起来。
  【关键词】 课堂教学;资源;延伸;生活化;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式生活化、拓展延伸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自教师教育,内化自己的道德情感,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这些已成为中学思品课堂教学中的主流方式。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
  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中学生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学中,教师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在教学《家长关爱教师成长》一课时:课前,教师先把班上一名学生婴儿时、幼儿园时、小学时的三张照片做成课件,再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上课时,教师用课件展示三张照片,请照片中的学生谈谈成长中的感受,让鲜活的生活现实与教科书结合成一体,引出了教学主题。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介绍一件自己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并讲一讲有关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学生带了大大小小十多双手套,都是他妈妈一针一线亲手勾出来的,这位疼爱孩子的母亲打动了很多人的心。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他们在心中油然升起对家长的爱。由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让教材与中学生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教师,教师中有你”的关系。因此,在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 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实现。 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与文本对话。 课本剧的角色扮演旨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融入文本之中,让文本中的情境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并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参与辨析。如教学《寸今难买寸光阴》,在“快!快!不能快点吗?”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几个事例,结合平时的实际进行表演。这些事例有很大一部分是班上学生真实生活的写照,表演起来入情入境,对学生的触动较大。这样的角色扮演,不仅使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获得体验,而且还为师生、生生对话搭建了舞台。表演之后,学生对“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
   其次,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进行道德行为内化。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旨在让学生阅读文本,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个行为片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重要的是情境中总是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行为思想方面的信息,可供他们观察、体验、探究,从而得出自身的价值判断。如教学《教师要向你学习》,在“什么是真正的取长补短”环节,可让学生凭借文本范例和各自的生活经验,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些场景,再在组内分工合作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全班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教师随机进行价值引导,诸如:谁有过这样的体验?这是真正的取长补短吗?说说理由。学生通过观察、倾听、评价,感悟到真正的取长补短应该是大家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的过程。诸如:相互利用、武力征服他人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学生品德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生活,让品德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拓展教学时空。如教学《中学生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一课时,可以在校园内模拟人行横道和红绿灯的场景,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应该如何遵守交通规则,怎样才是真正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就这样在生活中内化了自己的道德行为。
  
  三、拓展延伸生活化。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们要善于联结课堂内的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中学生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只要是能在室外活动体验的教学内容,教师都尽可能把学生带到室外,让学生在贴近自己生活的活动中自教师体验、自教师教育。在教学《保护环境》一课,在课前调查中,学生发现环境污染特别严重(各地电视台曾报道河道污染严重问题):居民都把垃圾倒在垃圾桶外、河沿上;河水中不时可看到塑料袋、泡沫浮子、烂衣物等生活垃圾,河水呈暗黑色,散发着臭味……要改变这些现状,靠教师们的孩子是力所不能及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所掌握的观点不是纸上谈兵呢?有的地方教师带领全班学生,聘请镇管城建的干部,开展了一次“整治污染大行动”的实践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再次实地考察污染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探寻导致污染的各种原因;想想提高环境整洁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连续三个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教师们来到学校附近的河道捡垃圾、写标语、向附近居民宣传保护环境重要性,几天的努力,河水清澈了。正是在这富含生活性的情境引导下,把学生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中学生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使教师们的品德教学能更加贴近中学生的生活,体验回归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的理念,实现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们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教学理念。换言之,品德课的教学要以中学生的生活为主线,以中学生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密切联系中学生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中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中学生,让中学生走进生活,让品德融入生活,用现实生活教育学生,才能达到教师们所期望的教学目的。
  
  【参考书目】《中学文综教学天地》杂志,2010年合订本,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课本,专接本教材,知识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针对高校现存的教学观念、教学体系、教学模式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无法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效衔接问题,从更新教学观念、调整专业结构和教学内容、构建和完善教学与实践结合体系等方面,进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校实用与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关键词:社会需求实用与专业型人才培养高校模式    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人才培养质量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矛
从学校德育的本质来看,德育不是在一般意义上教人生活的技能和常识,而是在精神层面上引导人明确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化道德准则为日常行为。   学校工作中的养成教育是帮助学生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准则,促进其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健康人格的成长,中等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实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良好习惯的形成则是提
随着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和工作岗位变化的加快,人们需要不断的学习扩充自身的知识容量,终身学习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往往受制于时间、工作性质、地点等因素不能走
在疫情阴霾尚未消散的特殊时期,全球防控形式依然严峻,国际经济环境日趋艰难,中国时尚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正进入至关重要的时间窗口,亟待化危为机.2020年5月1日,以“重
期刊
摘要 我国高职美术教育现状存在着教育模式与培养目标的严重脱节的问题,改变现状,要从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改革高职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加强高职美术教育中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及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入手。  关键词 :高职;美术教育;现状;创新模式;探索  高职美术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高职美术教育也更加
据天猫提供数据统计显示,3月24日至30日期间151场线上创意发布共吸引超过400万网友观看,观看总量达1100万次,带来品牌总营收超过5亿元。云上时装周的举办表面上看是传统平台适应数字化模式的一次试炼。但从另一方面而言,时装周的专业属性也为已陷入同质化泥沼的直播带货模式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让广大消费者对时尚的不同维度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了解到产品背后的创意之源。放大聚合效应打造协同共赢新生态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就如何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面对课堂,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实效、高效,如何使物理课堂生活化,如何使课堂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阵地,如何创设开放平等实效的课堂,是每个物理教师面临的问题,本文从研究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创新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物理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观念 诱思探究 有效 创造性     我们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的重点逐渐向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靠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取深度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及运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
目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信息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在硬件设备上和信息人才方面已得到了较大提高。但与国内其他一类城市相比,在信息的及时采集、信息的横向共享等方面还有所欠缺,且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上只是针对单个的信息系统进行实施上线,而未从整体上实现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相互联通。本文通过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探究该院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关建议,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前,就提出人格长城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创造真善美之人格。”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从这些教育家的讲述中,就可以看出,他们都是把德育放到了一个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