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尚杂志文化功能的边缘化现象探究

来源 :大众科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ene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大牌时尚杂志圈总有几个特别普遍的现象:1.厚、重但不算贵。2.常客不多,而读者更少。3.长寿。这三个怪象似乎应当是相克的,但却很和谐地共生共存,直到今天也还是维持着这种平衡。基于本团队一年多内针对上述矛盾以及中国时尚杂志《服饰与美容》内容的研究,本文将从如上现象入手,根据中国时尚杂志发展历史以及影响因素逐步分析其文化功能边缘化的原因与结果,进而对中国时尚杂志的发展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并以此实现对中国时尚杂志的再定位,促进中国时尚杂志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时尚;文化功能;可持续发展
  每次走进时装店,总能看见店内有那么一两本时尚杂志,虽然可能已经是好几年前出版的,但看上去完全是崭新的;许多咖啡厅、高级酒店的大堂里也经常会有那么几个书架上放着不少各个年代的时尚杂志,封面卷曲但内页却很平整;学校门口书店货架上的时尚杂志总是很快销售一空,但销量并不稳定。由此可见,时尚杂志的身份好似已经发生了转变——在时装店里,它是一种招牌,是时装店自负的载体;在咖啡厅里,它是一种消遣,是无聊的客人打发时间、化解尴尬的工具;在学校门口书店的货架上,它是一种效应,是追星族们离自己偶像更近一步的机会。然而,这些最常见的场景中时尚杂志文化载体的基本身份却被挤到了边缘。作为商品,中国时尚杂志很好的将自己销售了出去,但却渐渐在这似乎美好的商业幻影里将自己“溶解”了。
  一、怪象分析
  《服饰与美容》作为《Vogue》杂志的中国版,首先在厚度方面的差别就十分明显:中国版的该杂志平均每期在300页左右,而美国版的该杂志,在出刊频率相同的情况下,平均每期在120页上下,也就是说前者的厚度是后者的两倍多;但在价格方面,二者总体差距并不大——前者平均每本20元人民币,后者则是20美元。但综合页数来看,美国的《Vogue》则比中国版的价格相对更高。对于这一现象,中国版大规模的生产可能是降低成本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不同的销售模式。单靠市场零售去支撑《服饰与美容》的生产是完全不可能的,其较大收入自然还是在商业广告方面,越多的商业广告意味着越多的资金,但同时,在不增加页数的基础上,也就意味着有效内容比例的减少。为了不让时尚杂志彻底成为宣传手册,增加页码扩大“分母”就成为了维持其身份的最好选择,而杂志本身也就自然变得越来越厚。
  中国时尚杂志很少出现抢购甚至哄抬价格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产品的市场总是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不少人都或多或少买过一两本时尚杂志,但却很少有人长期订阅;这其中读者仅占一小部分,而真正意义上为了时尚文化而消费的有效读者则寥寥无几。这种现象的产生并单纯指向消费者对时尚不感兴趣,从另一方面看来,这恰恰说明消费者可能还不够了解时尚,又或者是因为一两次翻阅而对“时尚”产生了误解,误判自己与时尚无缘,如此,他们也自然不会向身边的朋友推荐,故难以达到杂志预期的宣传效果。有效读者少同时也指向了追星族买周边的行为,他们中有的只是为了封面消费,有的是为了内页偶像写真消费,甚至还有人完全一样的杂志会买上好几本,一本用来收藏,一本用来剪贴,一本用来反复翻看自己的偶像等等。而这些人,尤其是其囤货行为,也相对弥补了该杂志缺乏有效读者而造成的入不敷出的遗憾。
  如上所述的两种现象便是促进中国时尚杂志长寿的两大原因:越来越多的商业广告为杂志生产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资金,使其拥有大规模生产的潜力,同时也平衡着价格;流量明星的大量使用为其销售提供了大量潜在的消费者,而价格的相对合理为其囤货行为赋予这类消费者购买能力,实现了生产与消费的相对平衡;而不少明星本身的带货能力也为杂志的广告招商带来了许多机会,使杂志广告位形成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从而能从广告中获取更多生产资金。从而在商业方面貌似形成了一条生生不息的产业链,却在文化层面,实则是渐渐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二、受众分析
  根据本项目开始时所做的问卷调查看来,在117位調查样本中,63.25%的人接触过时尚杂志,这其中大部分是出于打发时间和支持自己偶像的目的;仅26.5%的人接触过欧美版时尚杂志,且仅9.4%的人有定期购买的习惯。在105位调查样本中,只有31人知道《服饰与美容》是《Vogue》的中国版。在8位调查样本中,7人会因为自己偶像的写真照而重复购买同一本时尚杂志。在接触过时尚杂志的64人中,73.44%的人都认为中国时尚杂志中有过多的广告植入且其中大部分认为这影响了他们的阅读体验。
  在2019年11月第二次问卷调查的31个接触过杂志的有效样本中,时尚和文学类杂志为最受欢迎的两类。这一样本中,有29人偏好纸质版杂志,且大部分人购买杂志的频率并不高,超过一个季度购买一次的人数为14人,有每月购买习惯的人数为10人,而其余7人购买频率相对不规律。调查显示大部分人(26人)能接受的杂志单本定价在100元人民币以下,且其中有9人只能接受30元以下的单价。他们大部分对杂志具有收藏价值这一事不太看好,即有过半的人数认为杂志在最大程度上有60%的收藏价值,其中在7人心中,杂志的收藏价值低于40%。就第一次调查问卷来说,大部分样本是在校大学生,但专业不限。而第二次问卷是与我校艺术学院同学合作设计并推送,样本中部分是艺术专业的同学,也就意味着此次样本中长期接触时尚杂志的人很大程度上比第一次占比更大,回答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更高。
  由于时尚近几年在中国的发展相对前几十年迅速了不少,当代年轻人则成为中国时尚杂志的主要受众定位,这自然是一种向好发展的趋势,但受众中有效读者的减少,却也让其发展陷入窘境。虽然中国时尚杂志单本价位并不高,但在不少人眼中却是轻奢产品。“中国时尚杂志的发展是一个仿效国外时尚杂志并进行艰难本土化改造的过程。”赵云泽(2011:108)兴起于国外,且自身相对缺乏相关发展经验,中国时尚杂志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是必须小心谨慎的,因为其仍处于成长阶段,尚未形成稳定的气候,就像正值青春年少的少年,有一定的独立思想,但还不具备完全独立自主的能力,故其以效仿为主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但这一行为习惯一旦形成惰性就会随之产生,以至于现在很多时尚杂志内容缺乏本地特色而不能较好吸引潜在消费者;受众本身对“时尚”的接触有限,加之内容零散、主题模糊,故其消费目的不能得到满足,而从此认定该杂志不具有学习、欣赏、收藏等价值,因此该杂志的文化功能在受众层面被削弱。   三、时尚与潮流
  当代大众总喜欢把“时尚”二字挂在嘴边,却常对真正的时尚嗤之以鼻。在任何服装店试衣服,“时尚”“潮”等总是店员常用的模式化夸赞;朋友聚会,“你好时尚”总是被用作一种寒暄模式;甚至就连很多不曾接触时尚的老年人,也渐渐把“时尚”用作口头禅。而当面对时尚秀场、时尚摄影等时,他们总不自觉的产生一种抗拒,甚至还会发问:“这些设计有什么用?”在他们眼中,这些“无用”之物甚至是奇装异服,是怪物。产生如上定式思维并非是时尚本身的问题,相反,是由于长期对时尚和潮流的模糊定义,而导致了时尚概念在大众意识中的扭曲。
  “时尚”与“潮流”是两种概念,前者更注重独一性属“授众友好型”,而后者更注重普遍性属“受众友好型”。时尚是潮流成型前的状态,也是潮流过气后的状态,但时尚绝不等于潮流。时尚讲求的是独一无二性,其承载的只是设计师个人的故事,表达的也只是设计师个人对世界的态度与看法,它可以不依赖于社会共同认可而存在,也就是大众所不能接受之怪;而潮流讲求的却是社会的认可,其承载的是整个社会对同一事物的认同,表达的是得到社会认可的审美观,它必须建立与社会的共同认可之上,也就是大众所所认为的好看。
  时尚更重视的是故事、精神以及对社会的映射,而潮流更重视所谓的比例、搭配和色彩。这也就是为什么对很多社会运动而言,时尚圈都是“孵化基地”,例如:女权运动、LGBTQ运动等。一般而言,时尚产业的产品大都以间接、抽象、意识流的方式表达,故这种精神的传达是悄无声息却潜移默化的,尤其适合社会基础还不够稳定的运动前期;但由于观众的受教育水平不等,或研究专业与之不相关,因此常给许多观众陌生感和“莫名的高级感”,从而使得感兴趣者相对较少;反观微博、小红书等社交软件中,服饰搭配等总是最受欢迎的话题之一。各种关于流行色、流行款式的预测总能吸引不少关注者,“显白”“显腿长”“显腰细”等总是能抓住不少弄潮儿的眼球,这虽然在某个侧面反映出了一种大众诉求,但潮流自身是不自知的,反而是对这种诉求的研究、精神转化、再成品造就了时尚。也就是说,时尚与潮流之间存在一定的延迟性。
  以“标出”的观点来看,时尚是此文化圈中的异类,是被标出项,故而显眼且常受非标出项——潮流所“排挤”。但这种排挤是目前仍是建立在一个不太公平的基础之上的,因为作为中间项的大众对时尚的了解并不深入,再加上非标出项的拉拢,很多接触异项的机会就被从众等心理隔绝了,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对时尚以及时尚杂志报以敬而远之的态度,从心理上暗示时尚不属于自己,暗示自己时尚是奢侈的、无实际意义的、又不能当饭吃的空中楼阁。
  四、再定位与可持续发展
  既然时尚杂志是一种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它具有兼容性,它既是商品也是文化产品,因此也就不可能完全独立于市场而存在,故商业广告等营利性的版面不能完全取消,但也不能喧宾夺主。如若时尚杂志失去了外部资金支持,则又极可能迅速陷入效仿的恶性循环中去,在这一产业中,读者是消费者,但又不能是无效读者,否则文化功能就会被边缘化。针对这一问题最重要的不是考虑如何赚取更多的资金,而应是考虑如何将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时尚杂志不是教材,却胜过教材。由于时尚本身是孤独的,人人都可以是时尚,但不能要求时尚属于每一个人,也就是说,时尚杂志不可能实现普世性,因此,时尚杂志应该做的是“授人以渔”而非“以鱼”来发掘每个个体及其成为时尚的可能。同时,文字、图像等都可以是时尚文化的载体,但对作品过于详尽的灵感解释实属不必要,尤其是当这些解读并不出自原作者之口时,则很容易出现过度解读甚至是错误解读的现象。
  如上所述,时尚杂志不可能完全剔除商业广告,却可以把广告作出创意而不是仅仅陈列单品和价格,毕竟广告本身也可以是时尚,因此,时尚杂志可以和品牌商联手将广告的商品和文化价值融合,把广告做成艺术品陈列在杂志中。同理,明星的流量现象和粉丝的应援行为也是当今社会的时尚,而杂志能做的绝不仅仅是利用这其中的消费者心理来获利;明星的知名度固然是宣传杂志的较好手段,但专业模特,除去了明星光环的影响,却能将杂志意图体现的主题予以更纯粹的展示,例如,人们的关注点会从精致的五官、完美的身材等转移到需要展示、传达的文化本身。
  对流量明星、商业广告等的大力推崇,也导致在当今的社会,很少有中国时尚杂志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导致此现象的另一个原因便是:内容的零散和主题的模糊,使消费者无意识地将其等同于宣传手册。从《Vogue》九月刊的纪录片中可见美版的《Vogue》每一期都是有特定主题的,例如:文艺复兴等,因此每张摄影作品背后都有特定的故事,这些主题大多是抽象的,因此对创作者而言发挥空间很大,足以让每个人讲出自己的故事,使每一期杂志都变得具有独一无二的收藏价值,而这正是中国时尚杂志所需要的可以效仿的部分。
  最后,时尚杂志在国外尤其像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甚至还有自己的“副业”,如在权威认证的软件“MasterClass”上进行网上授课、举办时尚主题晚宴“MetGala”等,故多元发展“时尚杂志+”产业也是为时尚杂志提供自身发展资金的一个重要手段。
  中国时尚杂志目前仍处于成长阶段,但也正因此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年轻一代逐渐开始接触时尚,感悟时尚,创造时尚的今天,时尚杂志也应跳出固有的发展圈,不断更新自己的定位,调整成长模式,为这些时尚创造者提供更多、更大、更国际化的舞台,并助力中国时尚不断走向世界舞台,让自己成傳播发扬中国时尚文化的使者。
  参考文献:
  [1]梅琼林, 李文洁. 透视时尚杂志的文化策略[J]. 社会科学, 2005(8):123-128.
  [2]红尘. 论时尚杂志畅销的时代特征[J]. 新闻界, 2005(1).
  [3]简平. 透析时尚杂志的泡沫式繁荣[J]. 新闻记者, 2007(3):62-64.
  [4]王洁, 赵云泽. 从版权合作到内容本土化——时尚杂志的必然选择[J]. 国际新闻界, 2006(3):70-74.
  [5]袁艳. 对时尚杂志批判的批判[J]. 编辑之友, 2004(6).
  [6]赵云泽. 中国时尚杂志的历史反思[J]. 国际新闻界, 2011(5):108-112.
  [7]周春玲. 时尚杂志与大众文化[J]. 天涯, 2000(4):142-149.
其他文献
摘 要:计算机电子通信工程技术的应用广泛,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利,推动了社会整体的进步。在应用过程中,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安全性也是尤为重要的一方面。本文针对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特点、应用以及安全措施进行深入分析,为促进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整体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安全思考  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是非常重要,在各个领域都广泛使用。在实
期刊
摘 要:《大公报》自创办之初,就十分关注山东地区,不断报道山东地区的新闻,无论是涉及范围还是报道数量,都相对较多,其中,有关山东省教育状况的报道数量占比重较大。通过对《大公报》报道的整理分析,力图从中窥探近代山东教育发展存在的种种问题,并了解在新旧碰撞的时代,教育转型的状况。  关键词:《大公报》;近代报刊;近代山东;新式学堂  1、新式学堂代表之省  山东省的“教育”如此受到关注,与独特的历史背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即将到来的5G时代使得数字化、信息化全方位的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电子产品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手机、平板、笔记本丰富了精神世界同时大大方便了人们日常生活。对于承载无数功能实现的电子产品,本身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如何对电子产品的质量进行有效的设计和控制,是生产企业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电子产品电磁兼容的重要性
期刊
摘 要:文章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安全意识、安全技术等角度出发,尝试提出了科学应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防护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黑客攻击;防火墙技术  引言:  现阶段,互联网惠及千家万户,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与此同时,木马侵袭、黑客攻击等新的风险也随之产生,对网络环境中各类信息的安全利用构成了很大威胁。此外,“互联网+”理念的出现与实践,
期刊
摘 要: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是办公内容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具有办公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稳定可靠性强以及安全保密性好等多方面的优点,是未来办公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办公自动化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使办公自动化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办公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可以说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引领了办公现代化的趋势和变革。本文
期刊
摘 要:原因自由行为理论一向是刑法中的一个值得探讨与深究的难题,不仅是因为其涉及的问题相当复杂,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其背后所反映出的刑法原则和法治背景之下的可罚性冲突。对于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与否,现在刑法学界学者几乎达成共识,都认同原因自由行为具有可罚性,各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也认同理论界以上观点。但是,在传统刑法理论体系中,“无责任则无刑罚”的责任主义使处罚原因自由行为面临诸多问题,甚至与罪
期刊
摘 要:目的:对比SD大鼠正常胃组织经6MeV与8MeV电子线单次20Gy照射后的损伤与修复。方法:将7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实验A组,实验B组。利用专利技术对实验A组、B组大鼠胃分别行6MeV 和8MeV 单次20Gy照射,照射野为3×3cm2,照射后不同天数光镜下观察大鼠正常胃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56天内未见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同一时间,B组大鼠胃黏膜糜烂、黏膜下水肿及炎细胞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符号化生产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甚少提及乡镇旅游符号化的研究,由此基于保留较大原真性的地区,以其地区的文化主题餐厅为案例,利用实地调查,结构访谈等方法对文化构建和饮食质量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发现经营者和顾客都在寻求符号的真实性,因此乡镇饮食文化空间符号化生产更多的是基于当地的风俗习惯和精神信仰,没有过多的进行商品化展演,也不愿意进行商品化,但顧客的喜爱程度却很高。同时符号化生产很大程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普及与移动技术的提升,网络成为金融犯罪的一种重要途径,大学校园变成了网络诈骗的重灾区。本文论述了当前我国大学网络诈骗的主要背景,分析了校园诈骗的主要形式与特征。针对最为普及的电话诈骗与短信诈骗,提出了校园防诈骗电话移动应用的框架设计、需求分析与流程,为研发相关的产品提供了有价值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网络诈骗;移动应用;通讯录;电话诈骗  一、校园诈骗的背景研究  随着互联网和移
期刊
摘 要: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在人类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全局的重大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媒体技术的革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途径也随之拓宽,与此同时也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这个新媒体时代,“二次元”文化也逐渐应运而生,并深受当代青少年群体的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