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空气中三甲基苯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k12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工作场所中1,2,4-三甲基苯、1,3,5-三甲基苯的测定方法.方法 依据"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研究规范"的要求研究了色谱条件的选择、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方法的精密度、采样方法的选择、采样效率、解吸效率、样品的稳定性及待测物的穿透容量等指标.结果 采用DB-VRX毛细管柱可将待测物与现场干扰物质分离;在17~3200 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均为0.018 μg/ml;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12 mg/m3(以采集1.5 L空气样品计);用相对标准偏差表示方法精密度范围批内为0.82%~1.70%,批间为2.0%~3.9%;解吸效率为93%;在选定的流量下采样8 h,1,2,4-三甲基苯、1,3,5-三甲基苯的穿透容量分别大于2.59和4.22 mg,采样效率100%;样品可在室温下保存7 d.结论 该方法各项指标均达到"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研究规范"的要求,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1,2,4-三甲基苯、1,3,5-三甲基苯的检测。

其他文献
尘肺病是我国目前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粉尘危害的控制,自"八五规划"至"十一五规划"都将粉尘危害控制和尘肺病防治的研究列入科技攻关项目。
期刊
经济全球化拓展了企业的运营与操作空间,劳动力群体流动性空前增大,劳动者的职业生命质量面临诸多小确定因素。
期刊
目的 分析某地区木工机械致手外伤的伤情特点及预后情况,并就预防手外伤发生,提高手外伤治疗水平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 对1997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因木工机械致手外伤就诊并住院于顺德乐从医院的3792例患者进行调查,并填写调查表格,然后结合住院病案,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致伤机械类型、伤情特点、治疗情况、预后情况等资料,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铣床是最常见的致伤机械,多指背
重症中暑一般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3种类型.热射病的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意识不清.现将我院诊断的2例职业性重症中暑(热射病)病例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GSTT1、GSTM1和CYP2E1基因多态性与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业人员肝脏损害的关系.方法 以某皮革厂69名肝功能异常的DMF作业人员为病例组,选取与病例组相似岗位、DMF接触水平相近而肝功能正常的125名工人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PCR-RFLP方法分别对GSIT1、GSTM1和CYP2E1 PstI位点基因进行分型.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中GSTM1阳性和GST
目的 调查职业性锰接触的危害程度和工人健康状况,为职业病防治和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西2家大型锰矿生产及锰冶炼厂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并进行5年历史性队列研究.结果 近30年锰作业场所空气中二氧化锰平均浓度为0.45 mg/m3;2007年锰累积暴露指数(年空气锰平均浓度与作业工龄加权值,CEI)的平均值为5.77 mg·m-3年.近5年接触者的
著录格式基本执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可以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
期刊
患者男,37岁,农民,2005年7月始在某市某化工公司氨噻肟酸车间烃化岗位任操作工,主要接触氨噻肟酸(头孢类抗生素的中间体)。
期刊
口服来苏儿(煤酚皂溶液)中毒致多脏器损害近年多有个案报道.我院自2002年8月至2006年3月收治11例口服来苏儿中毒患者,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慢性钡中毒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40例钡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长期接触硬脂酸钡,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无力及血钾降低,并有神经精神症状,补钾、补镁治疗有效.结论 慢性钡中毒可引起肌无力、血钾降低、神经精神症状,治疗的关键是补钾,患者大多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