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

来源 :承德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shuzhui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患肢水肿、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附加关注、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及社会家庭状况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
其他文献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3岁,因“反复活动后胸闷10余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近10年活动后反复发作胸闷,休息数分钟可自行缓解,期间未规范治疗。2019年2月患者胸闷症状较前发作频繁,走平路10余米即可出现胸闷、气喘症状,持续约数十分钟方可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以“不稳定型心绞痛”收入科。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无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无吸烟及饮酒史。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香入脾”理论,认为芳香之气偏入脾,故芳香药对脾也具有特殊的调节作用。通过梳理古代本草书籍记载的常用芳香药种类,并统计其性味、归经及药物功效,进而探讨芳香药的药物特性及其与脾的特殊作用。芳香药大多为性温,味辛、苦之品,主要归脾经,次归肝经,在现代中药学的药效分类上,则以理气、活血化瘀、发散风寒之功效居多。可见芳香药确实偏于入脾,且其功效并不局限在化湿与开窍,再加上辛能行散、苦能燥湿、温则升阳,辛开苦降尤利于脾胃恢复升清降浊之生理功能,进而维持五脏六腑的气机循环。因此认为,临床应用芳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沉香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分析沉香治疗腹痛相关疾病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TCMSP)检索沉香所有化学成分并筛选作用靶点,分别检索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筛选腹痛相关基因。利用Cytoscape软件进行网络合并,筛选核心网络。进一步采用蛋白互作网络(PPI)、基因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等探索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结果:共计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沉香有效成份8个,疾病相关靶点214个,药物相关靶点87个。最终共筛查到69个基因,分别富集于1
在乳腺癌化疗期间,患者会产生许多未满足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从需求现状、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旨在充分了解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需求,并针对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为进一步优化肿瘤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超声组织处理仪与水浴锅加热两种不同孵育方法在不同时间点对真菌六胺银染色的影响,探寻其最佳的染色方法和时间。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病理科确诊的真菌感染病例标本78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后分5个时间段处理:分别在62℃孵育5 min、10 min、15 min、20 min和30 min。每个时间段又分别采用超声组织处理仪与水浴锅加热行六胺银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两种方法在不同孵育时间的染色效果及差异。结果:共收集78例真菌感染的组织标本,超声组织处理仪组的六
子午流注学说基于“天人相应”整体观,认为人体气血随不同时辰阴阳消长而循序流注于十二经脉,与睡眠节律密切相关.胶质淋巴系统是能清除脑内代谢产物的交换流动系统,对阿尔茨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表达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中关于DNMT1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相关性的研究,研究类型不限。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立至2020年4月3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is V2软件、E
仑伐替尼是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一线用药,可通过多靶点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从而延长肝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进展时间。其作用不劣于索拉非尼,同时对于索拉非尼治疗失败或不耐受的患者也有较好的效果。仑伐替尼联合其它治疗方式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其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经导管化疗栓塞等多种方式的联合治疗目前正在临床试验中,这些试验结果将会给肝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选择方案。本文通过介绍仑伐替尼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作用机制、治疗效果、剂量以及不良反应,为仑伐替尼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并期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的85%,是世界上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目前NSCLC的治疗以手术切除、放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为主,效果不甚理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新热点,主要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解除T细胞受抑状态,使T细胞活化从而阻断肿瘤免疫逃逸。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较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方式更安全有效,对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本文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应用中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是最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与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以及心脏猝死(SCD)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虽然目前有关OSA致SCD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但根据目前的文献报道,OSA致SCD的机制可能与间歇性缺氧、氧化应激、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胸内压波动以及心脏重构有关。本文主要对OSA致SCD的病理生理机制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