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探究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RUOFEI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是一项新的护理技术,目前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它既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保护血房。又有利于临床的用药和紧急抢救。保证了合理的用药时间,为输血、输液提供了方便。同时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48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12-01
  1 静脉留置针输液造作方法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它的导管柔软,管径粗,易于操作和固定。当患者躁动或变换体位时,套管针不易滑脱和损伤血管。尤其同延长管和三通相连接,方便了术中给药,给危重患者抢救和休克病人输血补液提供了有效治疗通道,为此类病人带来极大方便。
  2 正确封管是留置针成功的关键
  肝素为一种酸性粘多糖,是临床常用的抗凝剂,在体内外应用时均具有强抗凝作用,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通常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头内先缓慢推注2~3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使封管液充满整个管腔,以拔出针头是针尖有液体溢出为佳。
  3 延长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护理对策
  3.1 做好留置针留置前对患者的评估和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输入药液的性质、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内容:①告知患者及家属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意义、目的、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的预防等;②指导患者避免碰撞或按揉留置针部位,避免留置针肢体剧烈运动或用力,适当限制留置针肢体的活动;下肢应用留置针输液时,应抬高肢体20~30度,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③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等。护理人员应提高工作责任心,加强巡视,随时观察掌握患者病情和输液留置针的使用情况,对于不能配合、昏迷、躁动、精神失常患者给予置管肢体约束,避免留置针抓脱和滑出,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保证留置针的使用效果。在研究影响留置时间因素分析是认为,为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输液过程中,要告知患者适当活动留置肢体,以促进静脉血回流,减少肿胀及静脉炎的发生。
  3.2 改进和提高操作技术。提高穿刺、送管、固定、封管等技术。穿刺前,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用细、短留置针和选用粗大的静脉,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能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壁造成的伤害,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穿刺时,采用适当的进针角度和速度,正确掌握送管时机和技巧,提高一次穿刺、送管成功率,避免静脉内膜受损;穿刺后,留置针封管时注意封管液的选择和剂量,推注封管速度宜缓慢,保证正压封管,防止药液刺激血管壁。通过改进静脉滞留针操作方法,降低了堵管的发生率,延长了留置时间。首先,在穿刺见回血后即松开止血带并打开调速器,在液体缓慢输注的条件下继续送管,保证及时冲净残留在留置针腔内的血液,防止增加血栓的形成机会而发生堵管。其次,输液过程中,延长管呈U型固定,肝素帽高于留置针尖端,不易回血,减少堵管的发生。再次,封管前将刺入肝素帽的针头外拔三分之二使退针匀速,保证正压封管,同时采用脉冲式封管法在管腔内形成涡流,彻底冲走管壁内腔附着的药液、回流血液和大分子液体,降低堵管机会。在探讨静脉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封管效果时发现,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的不同,直接影响留置针的留置效果,将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将延长管的远段改进为近段后,可显著降低导管内回血率和堵管率,延长滞留时间。因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在远段时,液体空间相对较大,延长管的弹性面积相应加大,使血管内压力大于延长管内压后回血率和堵管率增加,留置效果降低。
  3.3 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在留置过程中应对穿刺点进行密切观察,保持黏贴保护膜清洁干燥,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等异常反应,及时拔管,并给予局部热敷等。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应用“三消法”消毒皮肤,即穿刺前消毒、穿刺后消毒、拔针前消毒,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在探讨浅静脉留置针保护膜的改良应用,可减少留置针的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方法是将透明的保护膜中心开窗0.3cm乘0.3cm,对准穿刺点,使保护膜与皮肤黏贴好,每天消毒穿刺點两次,用一次性输液贴覆盖穿刺点,改良后的保护膜可有效减少皮肤炎性反复和留置针拖出的发生。关于黏贴膜的更换时间,在对颈内静脉穿刺管黏贴膜更换时间的研究中提出,导管滑出和导管细菌培养阳性与更换时间无关。可能与出汗,渗出多,活动大,薄膜易脱落等因素有关系,建议最佳更换粘贴膜的时间为每周两次,如果有脱落现象及时更换。通过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降低了置针的感染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4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有穿刺部位感染,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和静脉血栓的形成。
  4.1 穿刺部位感染。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病人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容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在进行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4.2 皮下血肿。准备进行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操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应认真选好弹性好、走向直、清晰地血管,避免在关键部位和静脉窦的部位进行操作,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根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4.3 液体渗漏。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过紧,并加强对床此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对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应避免在下肢进行穿刺。
  参考文献
  [1] 陈明.静脉留置针在SICU病人输液中的应用研究.实用护理杂志,1999,15(5):6
  [2] 甘兰君.基础学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84
  [3] 帅淑华.留置静脉针穿刺及冲管方法的改进.实用护理杂志,1998,14(10):54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逐渐加强,护理纠纷呈上升趋势,儿科护理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理纠纷更易高发。在应对儿科护理风险时,应首先剖析构成儿科护理风险的要素,并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分析每个风险要素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风险表现,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儿科护理 风险管理 风险应对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46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防治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4例宫颈癌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成员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成员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膀胱残余尿量、术后拔除尿管时间。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尿潴留的发生率为7.1%,膀胱残余尿量为(67.4±34.7)ml,患者
期刊
摘要:护理安全是每一个护理工作者非常看重的问题,尤其儿科这样一个特殊科室,更应加强护理人员相关方面的安全意识。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简要分析儿科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儿科护理 护理安全 护理人员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47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
期刊
摘要:目的:对采用时间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而产生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方法:在我院随机的抽取8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实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观察组采用时间护理来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分析这两组患者在心理和病理等方面的情况,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及探讨。  结果:在对两组的患者进行了为期50天的治疗,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心理、病理等方面的改善和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胸外科术后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正确有效护理措施,为提高此类患者护理效果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其生命安全。  方法:对42例胸外科术后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均给予综合性护理措施,记录其临床结果后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42例胸外科术后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经上述措施进行护理后,95.24%痊愈出院,死亡率为4.76%,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胸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然后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2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差异。  结果:对照组43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后,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情况的表现出:非常满意9例,基本满意15例,一般满意6例,不满意13例,满意度为69.76%;研究组44例患儿,除了采用常规护理后更注重
期刊
摘要:本文就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的效果观察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 社区护理 效果观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47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06-0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代谢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且病程
期刊
摘要:目的:对本院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腹部真菌感染的预防性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分析。  方法:对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74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人。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预防性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观察,并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诱发因素、真菌分类等,并进行合理的护理。  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肺部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人流术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并为妇产科开展新型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5月收治的80例人工流产孕妇,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妇产科护理措施;选取我院于2011年6月~8月收治的80例人工流产孕妇,设为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术后疼痛程度。  结果:研究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满意度之间存在统计学
期刊
摘要: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疾病中比较常见的急症之一,而该病的发作大多数是在院外的,家属缺乏相关的医疗卫生知识,没有及时准确的采取措施。使高热惊厥长时间反复发作,会造成神经细胞长时间的缺血缺氧导致脑细胞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神经系统障碍,严重者出现不可逆性脑损害。本文从高热惊厥的应急处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三个方面做了总结。  关键词:小儿 高热 惊厥 应急 护理  Doi:10.3969/j.issn.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