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配方粉在婴幼儿消化道黏膜屏障损伤后的应用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h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氨基酸配方粉在婴幼儿食管和结肠术后的应用。

方法

分析本院2例患儿因食管术后,反复出现吞咽困难、呕吐的病例;1例患儿因结肠术后,反复出现排黏液血便的病例,通过胃肠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分别诊断为嗜酸细胞性食管炎和过敏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

结果

第1例1岁10月龄的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的男性患儿和第2例3岁的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的男性患儿,均出现吞咽困难和呕吐,胃镜发现食管吻合口狭窄,多次球囊扩张术效果欠佳,食管黏膜病理检查发现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符合嗜酸细胞性食管炎诊断,回避过敏食物和氨基酸配方粉喂养后,临床症状缓解。第3例1岁6月龄的先天性巨结肠术后的男性患儿,反复排黏液血便,肠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符合过敏性结肠炎诊断,改为氨基酸配方粉喂养后,临床症状缓解。

结论

食管和结肠术后可并发嗜酸细胞性食管炎和过敏性结肠炎,使用氨基酸配方粉喂养2月,食管、结肠内窥镜下和病理组织学改变明显。由此,推测食管和结肠术后尽早使用氨基酸配方粉喂养可降低嗜酸细胞性食管炎和过敏性结肠炎的发病率。

其他文献
长链非编码RNA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广泛参与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长链非编码RNA的异常表达,经常发生于一些炎症性疾病,在这类疾病中,可能存在着过度的炎症损伤或免疫应答的失衡。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典型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免疫应答失衡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长链非编码RNA可能通过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双重机制,参与哮喘发病机制的调控。该文对长链非编码RNA的免疫炎症调控机制及其
儿童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都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有研究表明哮喘不仅会降低患儿的肺功能,而且会增加其在成年后患有COPD的风险,因此儿童哮喘也成为了COPD患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国外已有研究在流行病学、肺功能和分子机制等方面,探索儿童时期哮喘患者和成年后其COPD患病率之间的关系。该文就儿童哮喘患者随访至成年后
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是一组由肝脏疾病导致肺部症状的罕见严重并发症,概括为"进展性慢性肝病、肺内血管扩张、气体交换异常导致动脉低氧血症"三联征,进展性低氧血症导致HPS患儿的病死率较高,肝移植是唯一疗效确切的根治方法。目前对儿童HPS的研究有限,尤其国内缺乏相关研究,该文对其可能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检测方法、治疗及预后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剂量的蔗糖缓解新生儿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这项随机交叉研究针对于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间,分别在南非恩潘盖尼和挪威特隆海姆的一家医院,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出生体重大于1 000 g的新生儿。对27例南非新生儿及26例挪威新生儿,在连续两次静脉穿刺中,随机给予0.2 ml或0.5 ml蔗糖。在静脉穿刺前2 min及穿刺后分别给予半量。南非使用的蔗糖浓度为25%,
期刊
额叶癫痫是发病率仅次于颞叶癫痫的最常见的局灶性癫痫之一,其临床表现多样,发作期脑电图及头颅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但误诊率仍高。随着近年来基因诊断及精准医学的发展,对额叶癫痫患者的基因检测越来越多,且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间额叶癫痫是额叶癫痫中与基因遗传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疾病。至今,已发现6种基因突变与额叶癫痫相关,随着对突变基因的致病性研究进展,将对额叶癫痫的诊治有进一步的帮助。
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是儿童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新成员B细胞活化因子(B lymphocyte activating factor,BAFF)和增殖诱导配体(a proliferation inducing ligand,APRIL)与HSPN发病相关。该文将从BAFF和
目的探讨小儿咽后间隙脓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耳鼻喉科住院治疗的小儿咽后间隙脓肿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患儿中因为咽异物引起2例,继发于咽旁脓肿2例,其他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31例行咽后脓肿切开,切开引流后再次形成脓肿二次手术的2例,2例术前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行紧急气管插管术,1例行气管切开术,1例行颈侧脓肿切开引流
支气管哮喘是以慢性气道炎症为主要特征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呼出气一氧化氮作为无创性气道炎症的评估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判断气道炎症性质、确定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性、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调整激素治疗、判断预后等。该文对呼出气一氧化氮在儿童喘息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产生及作用、正常值标准、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空气污染在儿童哮喘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哮喘的危险因素之一。日常生活中,空气污染物种类繁多,来源较为广泛。它们可通过各种机制和信号通路增加儿童哮喘发病风险和急性加重次数,损伤儿童肺功能,导致免疫学紊乱,增强过敏原致敏性,降低对治疗的反应性。儿童的年龄、性别、肥胖、致敏状态、抗氧化物质补充、防护措施等因素影响着污染物对机体的不良效应。尽管空气污染与儿童哮喘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上皮细胞线粒体损伤是哮喘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也是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之间的重要桥梁。抑制线粒体损伤,进而抑制氧化应激过程,可能是减轻上皮细胞损伤,抑制气道重塑的有效方法,可能是哮喘治疗新的突破。该文就线粒体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