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板层型肝细胞癌5例临床病理分析

来源 :诊断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912214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5例纤维板层型肝细胞癌(FL-HCC)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与预后.方法 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05-2019年诊断的5例FL-HCC,进行病理分析,结合文献并复习.结果 女性3例,男性2例,年龄21~69岁,中位年龄44岁;影像学检查5例均显示肝占位性病变,其中2例MRI检查显示中央见星条状低信号瘢痕区,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呈明显强化,中央瘢痕区未见强化,1例显示肝右叶巨大多血供肿块,中央见低信号区伴坏死及钙化,肝左内叶异常多血供小结节,肝门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大体检查,5例肿瘤呈结节状,切面棕黄色,中央见放射状瘢痕及褐色坏死区,并见钙化;5例组织学均表现为大、多角形肿瘤细胞呈条索状或实性巢团分布,胞质嗜酸性粗颗粒状,内见嗜酸性小体及苍白小体,胞核大,泡状核,见核仁,瘤细胞巢间见板层状纤维组织,周边见内陷的胆管,中央均见纤维瘢痕及坏死.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5例CK7(+),4例CD68部分点状(+),Ki-67增殖指数5%~35%;特殊染色显示5例嗜酸性小体PAS阳性,Masson染色及网织纤维染色纤维组织阳性.3例患者随访63、31、14个月仍健在,1例巨大肿瘤伴有肝门、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20个月后死亡,1例患者术后复发3次,随访36个月失访.结论 FL-HCC是一种罕见特殊类型的肝癌,发病年龄较年轻,多不合并肝炎,确诊依据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不能切除的患者可行介入治疗辅以化疗和肝脏移植.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SFT/H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西京医院病理科2006-10-13-2020-06-10诊断的126例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SFT/HPC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特征,并获取随访资料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男性62例,女性64例,中位年龄44岁(范围2~71岁),平均年龄44.8岁,临床表现与发病部位有关,多表现为头痛头晕、恶性呕吐、肢体麻木等症状.MRI示:不规则或类圆形等或稍
目的 探讨细支气管腺瘤(B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3例BA分别进行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标记及EGFR/KRAS/BRAF基因检测.结果 影像学提示肺周结节病灶,边缘呈磨玻璃样或边界不清的密度增高影.大体观肿块灰白实性,与周围分界不清.镜下细支气管上皮增生,呈双层或单层结构.双层结构管腔基底侧细胞呈立方状规则排列.腔面细胞为柱状上皮,胞质内可见黏液,腔缘可见纤毛.免疫组化标记TTF-1管腔细胞与基底细胞均呈(+),Napsin-A管腔细胞(+),p63及CK5/6基底细胞(+),管腔细胞(-).EGFR
目的 研究西藏地区藏族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各个组织学类型特点及Her-2、MUC2免疫组化表达和HER2基因扩增及EB病毒检测情况,为本地胃癌患者个性化的诊疗提供依据,用于胃癌靶向治疗.方法 收集近2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手术切除胃标本,其中共有手术切除胃癌标本34例,收集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全部病例均经Her-2、MUC2免疫组化染色,判读Her-2免疫组化结果为2+及以上的病例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全部病例加做EB病毒相关原位杂交(EBER)检测.结果 34例手术切除胃癌患者
目的 对比闭合性脊柱裂合并脊髓拴系患儿的产前超声诊断和引产或分娩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明确闭合性脊柱裂并脊髓拴系的产前超声图像特点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超声二科诊断为闭合性脊柱裂合并脊髓拴系的胎儿15例,分析产前超声图像特点,和引产或分娩后手术的病理结果.结果 15例闭合性脊柱裂合并脊髓拴系病例中,2例合并多发畸形,5例为单纯脊髓拴系,2例为皮毛窦合并脊髓拴系,3例为脂肪瘤合并脊髓拴系,2例脊膜或脊膜脊髓膨出合并脊髓拴系,1例脊髓囊肿合并脊髓拴系.引产8例,分娩7例,5例出生后手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及CD8+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在血管肉瘤组织中的表达,为血管肉瘤免疫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01-2019-01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15例血管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蜡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及CD8+淋巴细胞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显微镜下观察15例血管肉瘤组织中有7例(46.7%) PD-L1表达阳性,
目的 探讨30例伴有术后不良复发的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伴有术后不良复发的子宫平滑肌瘤病例,并选择96例经随访良性复发的病例(对照组)比较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复习相关文献,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术后不良复发为子宫平滑肌肉瘤(LMS)9例、恶性潜能未定的平滑肌肿瘤10例、转移性平滑肌瘤10例及静脉内平滑肌瘤病1例.初次手术方式为腹腔镜、复发次数≥2次、复发间隔时间≤3年在不良复发组更多见.术后复发为LMS的初次手术年龄≥40岁较良性复发组多见(P<0.05)
目的 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术中冰冻无明确转移,但冰余组织中查见转移癌的原因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2014-12-2020-01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甲乳科术前或术中明确为乳腺癌,且术中同时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病例共640例,选取其中前哨淋巴结冰冻切片未查见明确转移癌,但冰余组织中查见转移癌的病例,分析前哨淋巴结冰冻活检术诊断不足的原因.结果 收集符合上述要求的病例共14例,其中宏转移1例,微转移11例,孤立肿瘤细胞2例.14例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12例,其中1例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浸润性小叶癌1例,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05-2020-05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的1227例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L1蛋白,应用ARMS法和二代测序技术检测NSCLC相关驱动基因,分析PD-L1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227例患者中PD-L1阳性572例(46.6%),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有吸烟史(OR=1.456,P=0.036)、
目的 探讨伴脑内钙化、囊性变的白质脑病(LCC)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结合临床、影像、组织学特点及预后对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病理科5例LCC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例中女2例,男3例;年龄最大者35岁,最小为18岁,平均年龄为26岁;3例脑内多发病变,2例为脑内单发病变,并有3例同伴脑内钙化;其中2例患者从发病到确诊年龄时长间隔分别为4年和10年不等,提示该病进展缓慢;临床症状方面,2例以肢体无力起病,1例为头晕头痛伴视物模糊,1例为理解力、视力及语言障碍,同伴有肢体的无力,1例为间
目的 观察原发皮肤CD4+小到中等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rimary cutaneous CD4+ small/medium T-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PCSMTCLPD)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3例PCSMTCLPD患者临床资料,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利用HE染色、免疫组化等方法明确诊断并随访,结合文献分析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2例表现为背部皮肤单发性结节,1例表现为头颈部多发性结节;光镜下见真皮内致密淋巴细胞弥漫、结节状、条带状浸润,局部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