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微课设计,提高教师培训质量

来源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河南省教育厅为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连续举办了十一届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优质课大赛。微课的设计开发也被列入比赛项目。
  什么是好的微课?作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成员,应该设计什么样的微课?笔者收集整理了近年来本校专任教师设计制作的39个微课作品,从微课设计上进行了探索。
  教师在微课设计中的成绩与不足
  应该说,教师在微课设计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首先,教师对微课的认同感越来越高,并自主学习掌握了Camtasia Studio等微课设计常用软件。其次,骨干教师引领微课设计,自觉担负起传帮带的使命,有力推动了专任教师信息技術素养的提升。再次,微课设计呈现出个性化发展,充分展现了培训者的鲜明个性。最后,微课常态化教学应用初见成效,教师高效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微课设计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个别教师不知道如何设计微课,课件制作粗糙;有的教师对微课教学的本质特点把握不准,在微课设计时仍存在重开发轻应用、重技术轻互动的现象,彰显微课优势的精品佳作少。
  对好微课标准的探索
  微课是个性化学习方式而不是作品。微课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教研方式,使优秀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更容易得到扩散,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不同授课风格的教师。
  微课是教育信息化新热点而不是作秀。在经历了2011年的早期探索、2013年的起步发展后,本校的微课设计在2017年蓬勃发展。从单个知识点微课到系列微课、专题微课,再到慕课、学科专业资源库,微课一跃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新热点。
  怎样评价一个微课的好与否,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一个合格的微课设计一定具备六个要素,即主题突出、以受众为中心、明确的知识点、多样传播、8分钟时长和一对一标准。
  对微课设计的建议
  观摩、借鉴优秀微课作品可以提升微课设计水平。教师可以从微课选题、设计理念、内容呈现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借鉴优秀的微课作品,学习其优点,并通过剖析设计欠佳的微课作品,避免走入误区。
  以学习者为中心可以更好地呈现作品。想要设计出打动人心的微课,就必须站在学习者的立场,透过他们的眼光,去看待微课呈现的知识点和背后的学科思维。
  积极创新微课形式可以让微课更加鲜活。教师在微课设计中要始终突出教学第一、效果第一和有效传递原则,避免微课的模式化。
  微课是信息化时代教师“教、学、研、专业发展”四位一体的新形式,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要借助微课,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提高教师培训质量,更好地为基础教育做出贡献。
  (责编 侯心雨)
其他文献
项目成本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许多难以预测和控制的不稳定因素,一旦超出可控范围,就会造成成本预算的偏差,甚至造成预算超支的情况发生,给项目建设带来阻碍,影响项目的经济效
房屋建筑质量直接关系到居住者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且对大部分正常活动产生影响。本文以房屋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能够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造成影响
本文主要以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础检测技术为探究视角,针对其技术应用展开一系列分析,阐述其运用的重要性,分析几种较为常见的地基基础检测技术,并试析其运用策略,旨在为广大相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
建材质量是建筑幕墙工程质量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当前材料质量把控是建筑幕墙工程质量把控的难点和薄弱点之一,本文从幕墙材料管控的现状和材料全寿命周期分析了如何进行幕墙材
学习是一种能力,掌握高效学习能力比掌握知识本身更为重要。要使学生在有限学习时间内获得知识技能,必须提高课堂实效。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学只有讲究技巧,构建完整的政治知识体系,使用多样的教学语言及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让学生灵活运用课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上好开学第一课,建构系统知识体系  高一新生对高中政治学习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欠缺的。因此,教师应在新学期第一课让学生明白高中政治课程的变化,使学生认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有效的设计方案,不断提升钢结
随着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日益成熟,信息化管理方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的各行各业。在工程建设中,检测数据对于评判工程质量水平、加强行业监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监测数据信
卢梭在《爱弥儿》中谈及“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他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这教育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我认为,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这里的陪伴,是指教师在孩子的人生路上,以引领者的姿态,用平等的身份,进入他的生活,指引他,影响他。  为什么人需要陪伴?陪伴的最终意义是消除对方的孤独感,让其在与自然、社会及他人的交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