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站在抗日的最前线

来源 :新湘评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进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安排这次学习,目的是回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进程,肯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展现我们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坚定决心,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积极姿态。
  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团结奋斗的结果。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和英雄气概,汇成全民族抗战的滚滚洪流和汪洋大海。代表着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肩负历史重任,以自己的政治主张、钢铁意志和模范行动,一直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列,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反抗日本侵略军的枪声,标志着中国人民期待已久的全民族抗战终于开始。然而,当时的局势是复杂的,国民党政府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鉴于自身的统治已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也在进行抵抗侵略的准备。但他们没有完全放弃对日媾和的幻想,仍希望把卢沟桥事变限制在“地方事件”的范围内。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猜忌很深,在国共合作的谈判中不断横生枝节,使谈判迟迟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面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始终保持着沉着冷静的态度,进行总揽全局的考虑和部署。7月23日,他发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旗帜鲜明地指出:对付日本的进攻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方针,两套不同的办法和两个不同的前途。一种是坚决抗战的方针,一种是妥协退让的方针。在坚决抗战的方针下,必须实行全国军队和人民的总动员以及革新政治等一整套办法。他表示:共产党人“愿同国民党人和全国同胞一道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反对一切游移、动摇、妥协、退让,实行坚决的抗战”。
  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冯家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洛川会议),讨论制定动员全国军民开展民族解放战争,实行全面持久抗战的方针,进一步确定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任务及各项政策。毛泽东在会上做了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的报告,并多次发言。会议还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毛泽东为中央宣传部门起草的宣传鼓动提纲《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
  在《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这篇重要文献中,毛泽东首先对形势作出了简要的分析,一方面,他指出,国民党在抗战问题上的进步是值得赞扬的,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所多年企望的;另一方面,也鞭辟入里地分析认为,国民党实行的是片面的抗战路线,即坚持国民党一党专政,只实行单纯政府和军队的抗战,并拒绝一切有利于抗日的根本改革,不给人民以抗日所必需的民主自由权利,不改善工农群众的生活,防止人民力量在抗战中发展,反对抗日战争成为人民大众的抗战。这一路线包含着极大的危险性,必然招致严重的失败。
  怎么办?毛泽东坚定地指出:只有全面的民族抗战才能彻底地战胜日寇。这就需要国民党在政策上来一个全部的和彻底的转变,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实行一个彻底抗日的纲领。这个纲领就是《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主要内容包括: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三、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四、改革政治机构;五、抗日的外交政策;六、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七、改良人民生活;八、抗日的教育政策;九、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十、抗日的民族团结。毛泽东认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他在发言中作了说明:“两个政策,两个前途——单纯政府的抗战政策与我们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政策。争取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前途,避免大分裂、大叛变。”“目前极需要把国共两党区别清楚。十大纲领的提出,就是与国民党单纯抗战的区别。”这些,同他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方法和前途》中看法是相连贯的。
  可以说,《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阐明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指明了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具体道路,这是同国民党领导集团所实行的片面抗战路线不同的正确的抗战路线。这条抗战路线把实行全民族抗战与争取人民民主、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把反对外敌入侵与推进社会进步统一起来,正确处理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全面抗战路线与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独立自主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共同指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进而坚定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指引全民族抗战一步步走向胜利。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经过八年浴血奋战,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这是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壮举,也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重大贡献,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牢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聚精会神地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必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其他文献
出长沙城北行30余公里,便到了一个叫铜官的小镇。1000多年前,这个小镇创造出了世界奇迹:烧出了世界第一批釉下多彩陶瓷,烧出了世界第一次标有商品价值铭文和姓氏铭文的陶瓷,烧出了世界上最早带有广告语的陶瓷……烧出了名扬海内外的长沙窑,开创了陶瓷业的一个新时代。  溯源:来自唐代的历史传奇  “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 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唐代诗人李
期刊
身披戎装,尽是千秋家国梦。由黄埔军校走出的军事英才到共和国大将,从追求真理的热血青年,成为智勇双全誉为强大国防奠基元勋,陈赓将军的家国情怀,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浓浓强军梦,缔造国防现代化  1952年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陈赓从朝鲜前线应召回国。当陈赓急匆匆来到中南海会议室,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已经坐在那里了,陈赓一进会议室就向他们问好,心急地问:“叫我从战场回来,有急事吗?
期刊
城市在发展,生活在富裕,但由于各种原因,城市里不同群体的居民收入差距在拉大,特别是下岗职工、外来流动人员和无固定工作市民家庭生活困难,他们成为城市贫困面的主要因素。这些城市里的弱势群体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给予加倍的关怀和帮扶。  贫困问题影响城市的社会和谐稳定  在走访调研中,我深入到了一些生活困难的群众家庭,通过面对面与群众交流,感受特别强烈,印象特别深刻。在产品日趋丰富、消费日趋火爆的城市
期刊
  
期刊
法国思想家赫南说过:“在人们的共同记忆中,灾难与伤痛比享乐或是光荣更重要,也更有价值,因为它更能紧密地结合民众,唤起患难与共的情感,进而使人民凝聚成为一个坚实的共同体。”南京大屠杀就是这样一段无法忘却也不应忘却的灾难与伤痛。建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并经常举行悼念活动不是为了传递仇恨,而是警示后人、捍卫和平。2014年,全国人大以国家立法的形式确定每年的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国
期刊
郡县治,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把县委书记称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总指挥”,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前夕,他专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并号召全国县委书记向三位标杆人物学习,其中就有云南省原施甸县委书记、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入党时我们都向党宣过誓,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  习总书记要求县委书记要心中有党,杨善洲正是这样一个政治明白人,对党忠诚,信念坚定。  做政治上的明白人,首先要牢记党员身份,对
期刊
迄今人们大都以为“人民公仆”这个概念是近代中国从西方引进、翻译过来的。其实我国唐朝著名文豪和官员柳宗元(公元773—公元819年)比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1321年)于1311年提出“人民公仆”约早五百年就明确提出了“吏为民役”,用现代语言表述,就是“官员是人民的公仆”。他是在何文中提出这个论点的?他为何能形成这种思想?他的人民公仆论内涵包括哪些要点?当今,这对于挖掘我国传统优秀政治文化的软实
期刊
长篇历史小说《大清相国》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反映一个特定历史境遇中官场人物的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择,再现三百多年前的官场风云。  康熙王朝名臣辈出,千古传诵。然而宦海风高,沉浮难料。明珠罢相削权,索额图身死囹圄,徐乾学去官之后郁郁早逝,高士奇倍享尊荣却被斥退回籍。满朝重臣名宦少有善终,陈廷敬却驰骋官场五十多年,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乞归之后仍被召回,最后
期刊
做客时入门的  “五除”与“一放”  “五除”,即要求摘下自己的帽子、围巾、手套、墨镜,并且脱下外套。“一放”,即应将自己随手携带的公文包或手袋放在地上或主人指定之处。  拜访时逗留的时间  若无重要原因,一般性拜访尤其是初次拜访他人之时,在对方居所内停留的时间不宜长于半小时。逗留时间过久,难免有碍于主人。  做客时的五不入  其一,卧室不宜进入。  其二,书房不宜进入。  其三,厨房不宜进入。 
期刊
1960年3月,毛泽东主席在湖南视察时,应时任省委书记张平化的请求,为湖南省委机关刊圈定了刊名并题写了“新湘评论”四个大字。当时,有人提到毛泽东1919年在长沙主办过《湘江评论》,他不失幽默地回答说,“我那个东西是资产阶级的”。(见《我的人生足迹》P252、253,李振祥著,湖南人民出版社)言下之意,《新湘评论》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办出新中国、新湖南“党刊姓党”的新气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