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低学段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的几点思考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63394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根据新课改理念探究了小学低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在想象中走进课文的天地;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入课题;从生活出发,让课堂趣味盎然。
  【关键词】小学低学段;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标强调:“小学语文教师务必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阅读教学中实施与新课改理念一脉相承的教学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进而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可见,在当前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务必注重阅读教学,并在教学进程中实施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现笔者将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探究小学低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在想象中走进课文的天地
  (一)演教材剧,在情境中体验
  教材剧是在对教材中选取的某些童话或者寓言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串演故事中出现的角色。这样有交流有互动的学习可以刺激学生主动阅读,感悟作者的创作激情。这种教材剧式的学习方式,是建立在儿童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基础之上的,迎合了小学低学段学生的游戏心理,对于促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低学段学生为了适应角色要求,必定会加强对童话寓言的阅读。在进入角色之前,为了演绎出作品中所描绘的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学生无形之中,会主动调整自己的情绪,以及不断思考与原著之间的差异。由此,简单的游戏性质的编排话剧,成了刺激学生主动思考,并形成自我独立意识的有益过程。
  (二)角色替换,在模拟中体验
  表演教材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互换角色可以帮助学生对各个角色进行全面理解,可以教会学生换位思考,而且也是帮助学生学习作为小团队的一份子,应该建立的价值观念、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行为举止以及如何培养自己与人相处的行为模式的重要手段。这对于学生以后融入新环境、步入社会后建立良好的行为处事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些阅读活动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态度、行为具有紧密的联系。教师应学会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单纯化,用儿童可以理解的方式去解决一些比较深奥的问题。从而将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以一种比较自然的方式灌输到儿童的思想中。这不仅实现了对儿童独立意识及人格的尊重,还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对于教师而言,语言的表达方式是一门艺术。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若是表现出相应的积极情绪,则可以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这是因为教师生动有趣的表达会给小学低学段学生创建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良好发挥。相反,教师言语的生硬,会阻碍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
  二、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入课题
  好的开端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在小学低学段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常常通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音乐、实物等带领学生进入课堂的情境。教师通过对本节课教学主题的提炼,确定话题,在轻松愉悦的谈话过程中进入阅读课的学习。
  (一)确定话题。话题是具体的,是课文内容的核心。在《静夜思》一课中,教师通过月夜美丽的图片,带领学生进入课堂情境,并以“说说你眼中的乡愁”这个话题引入课题。引入课题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便是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形象的事物,让学生进入角色,进入情境。
  (二)各抒己见。围绕话题,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教师要做的就是认真倾听学生的看法,带动更多的学生进入话题,肯定鼓励学生的看法。这一环节在一般的语文阅读教学课中都有,并不新鲜,但一般的語文阅读课往往只是“走过场”,一般走过这个环节,参与的人数并不多,生本教育理念主张最大限度地依靠学生的学,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充分的发言,尽可能的给更多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让学生以积极的姿态进入课堂教学。
  三、从生活出发,让阅读课堂趣味盎然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多生动有趣,与儿童的生活紧密相连,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但也有个别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离得较远,学生存在理解的障碍,架起文本与生活的桥梁,让课堂充满生活的情趣,让课堂真正成为人的课堂,而不是让作为主体的人淹没在课堂教学的流程之中。刘腮在《文心雕龙》中说:“观文者批文以入情”,“入情”也就是引起了兴趣。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就其本身而言是死的,只有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并将自身对生活的
  体验与情感融入文本之中,二者相互联系,相互碰撞,相互对话,学生才不会只游离在文本的表层,才不会只是一个以成人视角略过文本的“看客”,总的来说,源于生活,课堂充满生活情趣就是要学文前创设生活化的阅读情境,把教学内容直接指向生活,面对生活,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会表达生活。学文中联系生活理解字、词、句。学文后联系生活,内化延伸课文,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在阅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从始至终地联系生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在生活情景中,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调动起来,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明白词语的意思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词语的使用语境,理解和体验自然加深,实现从文本走向生活,以整合学生在语言训练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技能、思想、性情,达到学生语文素养的真实提高。
  四、结束语
  在新课改时代的今天,倘若小学语文教师在低学段阅读教学中能根据上述建议展开教学,定能创设快乐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进而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作者简介:袁兰芬(1979-),女(汉族),湖南衡东洣水镇踏庄完小,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近二十年。
  参考文献:
  [1]于家静.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作品选文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
  [2]胡丽芳.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3]朱迪康.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价值选择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D].杭州师范大学2015
  [4]张学娟.人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与开明国语本内容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5]马丽娜.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其他文献
某石化乙烯装置汽油加氢二段反应器入口冷却剂TP321管线在停工期间发生开裂失效,取样经宏观检查、裂纹微观形貌观察、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发现,管件内表面存在大量裂纹,停工期间管线内表面的硫化物腐蚀产物与空气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连多硫酸,造成敏化的管线发生应力腐蚀开裂,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为研究快速启闭阀阻尼腔工作特性,减缓活塞端部对阀体碰撞产生的冲击影响,首先基于能量方程建立阻尼腔动力学优化模型,然后将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作对比,最后采用遗传算法,对泄压孔孔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理论模型计算得到的阻尼腔压力峰值与试验测试油液压力峰值结果相对误差小于5%,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优化后的泄压孔孔径为0.053 m时,阻尼腔峰值压力降低了20%,活塞运动速度减缓至1.74 m/s;增加阻尼行程,阀门开启过程更加稳定;优化结果可有效提高该快速启闭阀的可靠性和工作寿命。
应用表面激光打标机在密封环表面雕刻不同纹理,通过端面摩擦试验机对具有不同纹理、材料的摩擦副进行测试。从工况参数、纹理形状及材料等方面探寻摩擦副表面的磨损量、温升、摩擦系数和表面形貌的演变规律及其机理。对于端面无纹理配副:当转速为300 r/min时,摩擦系数达到最小,同时“硬对硬”组和“软对硬”组的温升幅度仅为转速250 r/min时的24.24%和21.48%;摩擦系数随着转速升高有明显变小的趋势;石墨环磨损量随着转速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硬对硬”组摩擦副在各工况下的磨损量小于“软对硬”
进入21世纪以来,环保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溶剂型涂料含有大量的挥发性有机溶剂(VOC),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排入大气,将会破坏环境并危害人们健康。因此,世界各国都以法规的形式限制VOC的排放,我国于1989年12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我国的“绿色”标志颁发规定等,并于2015年3月起开始对溶剂型涂料征收4%的消费税。所以不排放VOC或严格限制排放量在规定限值以下的涂料可称为“环保涂料”、“环境友好型涂料”,市场又称“绿色涂料”。
某公司生产车间内连接分汽缸和反应器的一段主蒸汽管道,在投用后膨胀节处发生了严重的挠曲变形,并造成了横跨段管托与支架脱开。针对该种情况,对发生挠曲的蒸汽管道进行详细的测绘、无损检测和管系应力分析,了解管道发生挠曲变形的原因,并在不对管道本体进行重大维修改造的前提下,仅通过调整支吊架改变管系应力,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设计了一种乙交酯干燥设备,介绍了成套设备的工作原理,并对其中的给料装置、出料仓单元及尾气处理单元等进行了具体的设计分析。
为研究高含硫三相分离器的分离性能,对单根旋流管、分离器入口结构布局形式和分离器整体性能利用Fluent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考虑压降和分离效率优化了单根旋流管尺寸;模拟计算了3种不同形式入口布局的压降和入口流量标准差,优选出多管束旋流入口形式结构;模拟计算了不同气速下三相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和压降。
介绍了聚丙烯粉料流化床干燥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装置2018年以来连续出现的分布板漏料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根据干燥器历年空床运行参数并对比同类装置工况,推测导致分布板积料、漏料的原因是分布板开孔率变大,循环气量不匹配。为保障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提出了短期改进措施和长远改造方案。
在定期检验过程中发现某化工装置中洗涤塔物料进口接管及其所在筒节、下方筒节存在严重减薄现象。针对此台洗涤塔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减薄原因分析,并采用强度计算、有限元分析等方法评定本设备的使用安全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定期检验的建议。
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环境解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解说资源、解说媒介和解说受众构成了环境解说系统的三要素。其中,解说媒介是解说三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说资源和解说受众的桥梁和纽带。文章针对当前尖峰岭保护区环境解说媒介存在的问题,借鉴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知识,结合保护区特色,对解说媒介选择进行分析,提出“基于注意过程的解说媒介设计”“基于记忆过程的解说媒介布局”和“基于思维过程的解说媒介构建”3个方法,对保护区解说媒介进行设计,从而实现保护环境的教育目的,实现保护区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实现保护区生态旅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