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协会2013年心肌梗死治疗指南解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_20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定义为有心肌缺血特征性症状伴有持续性心电图ST段抬高和继发心肌坏死生物标志物释放的一个临床综合征。2012年12月17日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协会联合在线发表2013年STEMI诊断与治疗指南[1],对2004年发表的指南进行了全面修订。

其他文献
患者女性,72岁,因劳力性胸闷、气促2年余,加重半月于2011年8月20日住入我院呼吸内科。平时无心悸、乏力、四肢厥冷、黑矇、晕厥等不适。家族中无长QT间期综合征病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0年,近10年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血压控制不佳,最高时可达18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有慢性咳嗽、咳痰病史40年,1年前在我院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入
期刊
目的观察经皮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及降压效果,并对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分析。方法连续入选自2011年6月至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顽固性高血压病患者10例,行经皮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1、3和6个月的血压变化及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肌酐、尿常规、心率等指标,评价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探讨其机制。结
介入治疗早已成为冠心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自从1966年Proudfit等[1-2]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及相关研究以来,冠状动脉造影被视为诊断冠心病检查的金标准[3-4]。然而1995年有研究显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临床症状存在矛盾[4]。在冠心病多支病变中,冠状动脉造影经常会低估或高估病变的严重程度[5]。这些都提示目前的临床实践已非简单地针对血管解剖结构作器质性评价,透过各种所见即所得的检查结果做
期刊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结合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存活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39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运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别检测患者静息状态和腺苷负荷(140 μg·kg-1·min-1)作用下各节段径向、纵向及环向收缩期峰值应变(RSpeak-sys、LSpeak-sys、CSpeak-sys),以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结果作为金标准将各节段划分为存活组及非存活组心
随着人类基因组序列测定的完成和高通量基因检测方法学的应用,人们对疾病的遗传易感性有了全新的认识,从最初依赖于疾病家族史,发展到最近利用基因分型、特定基因检测等先进技术进行疾病遗传学评估,对临床医学产生影响。同时,基因遗传学新技术也带来道德、伦理和法律方面的一系列新问题。针对我国心血管疾病遗传基因检测技术推广和应用的现状,我们解读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期刊
目的了解体检职工的血清尿酸(UA)水平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安排某单位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不含家属)21 700名进行体检,其中实际体检职工16 416名,符合研究要求且资料完整者14 044名。体检内容包含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采用专用体检记录软件录入体检者资料,体检结束后导出数据,分析UA水平、分布特征及UA和高尿酸血症(HUA)的危险因素。结果体检职工HUA
目的探讨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与KCNQ1基因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以中国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入选孤立性心房颤动病例95例,社区对照190例。以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扫描病例组KCNQ1基因变异情况,经DNA双脱氧链终止法直接测序验证SSCP结果。在获得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基础上,采用关联分析分析相关SNPs与心房颤动表现型的关系。结果在孤立性房颤患者中发现了KCNQ1基因3个不同位点的单碱基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西洛他唑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实验分为6组,分别为DMEM阴性对照组(对照组),不同浓度西洛他唑组(共5组,分别给予1.0×10-7 、2.5×10-7、5.0×10-7、7.5×10-7和1.0×10-6 mol/L西洛他唑干预)。细胞计数和四唑盐(MTT)比色试验分析西洛他唑对VSMC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计数仪分析细胞周
目的评价心肌桥近端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04年5月至2009年5月首次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的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共603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对可能与心肌桥近端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03例心肌桥患者中典型胸痛247例(41.0%)。入院前后心电图存在动态ST-T改变者229例(38%)。共发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644段
抗血小板药物在心血管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地位均非常重要。抗血小板治疗问题涵盖人群广泛,尚未解决的问题较多,新药不断出现。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制定的“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1],将对我国抗血小板治疗的规范化起到指导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