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突变株持续感染的可能机制

来源 :国际病毒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qi2009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体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在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体内存在针对多种HBV抗原的CTL反应,但是HBV仍能持续感染,其原因在于HBV基因易于突变,引起CTL所针对的靶位抗原改变,进而逃避机体细胞免疫杀伤作用。本文就HBV突变株逃避细胞免疫攻击的可能机制进行概述。

其他文献
病毒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在杀伤病毒感染细胞清除病毒中起关键作用,在体外,将CTL克隆和扩增后回输治疗和预防病毒感染是病毒性疾病治疗的一个重要和有希望的生物疗法,本文就此治疗机理,策略以及病毒逃逸细胞免疫等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期刊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进入感染细胞的过程一直是HIV研究的焦点之一。最近,一种称为“融和素”的表面蛋白被发现,它的基因已被克隆。此蛋白被认为是HIV-1感染CD4T淋巴细胞所必需的辅助因子。
期刊
人类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在宫颈癌患者中检出率高达90%。近年来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对HPV的晚期基因(L1和L2基因)编码的外壳蛋白产物的研究很多,发现主要壳蛋白(L1)可自我组装成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 VLP),并可用作预防性疫苗;基于次要壳蛋白(L2)的预防性疫苗和核酸水平的预防性疫苗也很有前途。本文就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及趋势作一综述。
期刊
肠道腺病毒(EAds)是仅次于轮状病毒引起儿童腹泻的病毒。由于其不能在通常培养腺病毒的细胞系中繁殖,简便快速地检测其存在,一直是人们研究的课题。本文总结了几种常用的检测技术,以利于不同实验室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期刊
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庚型肝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反干扰素治疗等方面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乙肝(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HBV-DNA以游离和整合型两种形式存在于PMBCs内。在PBMCs内复制与表达。研究PBMCs内HBV感染对于探讨HB的临床进程、治愈和指导治疗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最近提出了一种与上述相反的观点,PBMCs内有关的HBV-DNA和RNA是吸附的结果,而非病毒的复制。
期刊
期刊
期刊
新型病毒GBV-C/HGV尚未得到国际病毒分离与命名委员会的最后命名,但因其可能与人类肝炎相关,而引起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GBV-C/HGV病原学研究的进展,包括GBV-C/HGV的发现及病毒学特征研究的最新成果。
期刊
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是1990年从一健康成人外周血的单核细胞(PBMCs)中首次发现的。研究发现,HHV-7很可能是幼儿急疹(ES)的又一病原。本文就HHV-7的基因组结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等方面作一综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