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佳佳 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来源 :好日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lin1983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带宝宝出门,让经历在记忆中积累
  孩子很小的时候,妈妈们总是想着如何百般呵护,甚至都不敢抱出门晒太阳,但是在佳佳才50天的时候,红杏便开车带她出去“冒险”了。红杏说,其实孩子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是需要积累的。佳佳本身从妈妈母体就继承了一定的免疫力,一般不容易生病。相反,如果户外活动少、呼吸的新鲜空气少,不经常换环境,她身体的适应力和免疫力反而会变弱。
  佳佳是7个多月大的时候去的青海藏区,她第一次看到雪山,还不会用语言表达,但依旧很兴奋地在汽车后座上手舞足蹈、咿咿呀呀地唱歌。佳佳1岁的时候,还不会走路,她就在云南独自爬上了160级台阶。到了山顶特别冷,红杏就用当地的炭火盆帮她烤袜子烤脚丫。1年后,佳佳在家中把袖子弄濕了,她拒绝换衣服却跑到暖风机前把袖子烘干。红杏好奇她为何这样做,她说:“爬山、烤脚。”红杏回想,佳佳这个经验正是来自她1岁时山顶上的经历。



  酷爱旅行、去过很多地方的红杏,渴望与女儿一起分享旅途中美丽风景、风土人情。自从佳佳出生,她便不再舍得独自旅行,而宁愿多一些“不方便”,带上这个小“驴友”。她说:“那点不方便,对于旅途来说真的不算什么。在佳佳很小的时候,无非就是要记住带奶粉、热水、尿布等琐碎的东西,但对于孩子的旅途收获来说,这点付出是值得的。”
  并非“小包袱”,而是多了一个旅伴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她的认知是需要通过家长主动灌输的,你去跟她讲述要去哪里、会看到什么,4~5岁以后,她逐渐有自己的想法,你会发现其实是多了一个旅伴,而不是一个“小包袱”。



  红杏和佳佳一样,最喜欢的两次旅行便是广西北海涠洲岛和非洲纳米比亚。涠洲岛的行程非常放松,天天在一个小渔村里住着,没有到处赶场,佳佳可以很悠闲地在海边散步、画画,和村里的狗玩耍。纳米比亚的旅行看到了很多野生动物,包括和小猎豹近距离接触。那是只受伤后离群的小猎豹,很小就被农场的主人救助收养,放在山坡上的自然环境里生活,她们走了很远才找到那只小猎豹。作为家长,红杏也会考虑安全因素,因为猎豹很小,也长期被人收养,所以没有什么攻击性,才放心让佳佳和它玩,但它还是在无意中抓破了佳佳的衣服,佳佳虽然被吓哭了,过后她也明白那是猎豹跟她玩。红杏和佳佳一起走过这些特别的经历,积淀了丰富的情感和人生阅历。
  随着佳佳慢慢长大,经常和妈妈旅行的她必须学会去准备和管理自己的东西。佳佳4岁的生日礼物就是一个小相机,旅途中她也会拍摄一些图片,回来后写旅行小文。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佳佳各方面的能力。
  如今虽只有14岁,却已经历精彩人生的佳佳,和帮她实现精彩梦想的妈妈一起,约定每年都会有1~2次长时间、远程的旅行,平常小假期穿插一些零碎的短期旅行,对于未来,还有很多精彩可以期待。
  从容面对旅途意外,塑造豁达开朗性情
  “遇到问题不要增加紧张情绪”是红杏长久以来灌输给佳佳的处理事情的方式。既然事情已经发生,过度紧张也不能解决问题,还不如淡定面对,从容处理。



  旅途中遇到车坏了、堵车、塌方等问题,要淡定处理问题或者耐心等待。佳佳在途中也有过几次发烧等身体状况,如果烧的不高,红杏就对她进行物理降温或者吃点药,就轻松解决了。2011年,红杏带佳佳去参加联合国人与生物圈的考察,佳佳是队里唯一的小孩,但已经可以跟随队伍脚步,帮忙进行辅助采访工作。
  有一天路过一片原始森林,佳佳独自去山泉饮水,泉下有很多腐烂的树叶和蚂蟥,当时大人们也没太注意,走到一个村庄后佳佳感觉脚下有些刺痛,脱鞋一看两只脚上有5~6只蚂蟥钻得满脚都是血,作为妈妈的红杏第一反应就是“快点,摄像摄影抓紧一起拍,呵呵,佳佳,你的这次旅行更加完整了”。红杏令人匪夷所思的举止却完全舒缓了佳佳的紧张情绪,反而变成了一次有趣的经历。



  丰富的旅行经历塑造了佳佳不喜张扬、低调的个性,对于自己的荣誉和经历从不主动炫耀。各种旅行磨炼让佳佳的包容性更强,无论遇到什么性格的小朋友,她都可以去适应情况,也从来没有说过“我不喜欢谁,以后再也不跟她玩了”之类的话。
  吃百家饭的佳佳也塑造了肠胃的记忆力,她从来不会挑食。佳佳3岁的时候跟红杏去傣家村,面对把辣椒剁碎了挑都挑不出来的傣家菜,佳佳便就着凉水吃了。
  旅行攻略
  1.户外教育分为两个阶段:0~3岁,是户外养育的阶段,孩子的性格培养和能力养成从此奠定基础;3~7岁,是户外教育阶段,学龄前的启蒙过程很重要,家长要起到很重要的引导作用。年龄小的孩子的参与性、互动性、好奇心都比较强,这时候进行自然教育,以及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就更容易被接受,所以户外教育越早越好。
  2.真正的旅行强调的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如果是很小的孩子,可以给他带够吃穿用的东西,大一些的孩子,如果不是去特别贫困的地方,建议吃当地的食品,否则便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地环境。如果去高原地区,要带足够的衣服和防晒用品。
  3.就算是很小的孩子,在出发之前也要跟他讲清楚旅行的目的地,尽可能多讲述,让孩子有所了解。5~6岁稍大一些的孩子,完全可以让他参与到旅行的计划中来,有一些自己的主观评判,完全的参与性更有效果和意义。
其他文献
2002年春天,洛艺嘉离开北京,去往那“花花世界”。3年后回来,在北京重新工作1年后,又再次出发直到2011年。在北京休整1年多后,2012年9月再次出发。10多年来,洛艺嘉足迹遍布7大洲100多个国家……目前,她人在美洲。  “铁饭碗”,或者周游世界  洛艺嘉说,她这辈子的最大愿望其实只有两个,一是周游世界,二是当作家。  很长一段时间,她觉得这两个是不搭界的。周游世界前,她也一样的写书。199
期刊
近日,丹麦一家面向年轻人的著名时装公司做过一个调查:有生之年,你的愿望有哪些?结果,“环游世界”名列前茅,以此为平生梦想的又以女性居多。  可惜,数据同时又表明:直到临终,真正实现这个愿望的人不到2%。  环游世界,真的是一项需要穷其毕生精力完成的巨大任务吗?究竟需要多少时间呢?是不是需要一笔惊人的巨款?一定要等到退休以后,才可以环游世界吗?一个女人独自环游世界的话,会不会太疯狂了?安全会有保障吗
期刊
朋友来我家的时候,送给我一盒茶,是极品的乌龙。  前几天下班回家,想喝热茶,便随手抓起那盒茶来,胡乱塞进茶壶,泡了水,倒过来便喝。喝的时候心想:极品的乌龙啊,一定味道上乘至极吧!可一喝之下,深感不然。那茶要香不香,味道怪怪的。唉,原来只是号称的“极品”——当时心里就想。还联想到现在国内为了赚钱,还真是什么招牌都敢用。  休息日在家。整理房间打扫院子,忙碌了大半日,累了。决定感谢一下自己,于是打算为
期刊
老鼠皇帝和首席村妇在一起快满5年了。这对年龄相差27岁半的背包客夫妻,这5年几乎又重新走了一遍华夏大地,并背包旅行了近40个国家,拍摄了难以计数的图片。  他们的爱情源于梦想他们的事业是旅行  他们的故事,从一个帖子开始。老鼠皇帝在帖子里形容自己会6种乐器、英德语流利、旅行经验丰富,有着50岁男人的阅历和30岁男人的体力精力,然后开出条件:26~35岁、健康美丽、活泼乐观、浪漫温柔、细致体贴,具有
期刊
我有三位同性好友,分别是化妆师、服装设计师和生活家,我们不仅收获了彼此的友情,还享受了对方才气带来的福利。  化妆师教我粉底、眼影、腮红的使用技巧,还有各种独家护肤妙招,只要她档期排得开,我参加重要活动时都由她化妆。她的话不多,问清出席的场合,看过搭配的服饰,便一切了然于心。活动当天,她和助手拖着巨大的化妆箱准时出现。她只要拿起化妆刷,那股认真劲和自信简直帅呆了。真正有才气的女人并不需要别人无止境
期刊
作为中国第一位深入非洲部落进行人文调查的女摄影师,她的《非洲十年》会让人想起黑泽明电影的《生之欲》的主题曲,歌词大意是:必须死去这件事并没有那么糟糕,糟糕的是你从来都没有活过……  对一个热衷于行走的人来说,只要一双腿还在,自由和幸福,开始于你迈出去的第一步。  就算粉身碎骨,也要去看非洲  现代都市,号称自己喜欢旅行的人比比皆是,但像梁子这样专门喜欢钻村子,专挑艰难之路的女人还真不多见……  在
期刊
和老公恋爱时,我就听说他妈是个“文艺女中年”。我第一次和婆婆见面,她画着小细眉,烫着小卷发,穿一身素雅长裙,一眼看上去,这个56 岁的小老太十分优雅。  婚后,婆婆和我们住在一起。没多久,我就叫苦不迭。  那是一个周六的晚上,我和老公看完电影回来,打开门,看见婆婆正坐在沙发上掉眼泪。我跑过去,急切地问:“妈,你这是怎么啦?”  她一边擦眼泪,一边慢条斯理地说:“小妍,你看过《花样年华》吗?我每看一
期刊
这世上有些女人,只要在场,就宣告了无人能忽视的存在。这种强有力、同时能瞬间感染他人的奇妙能量是怎么回事?最新研究表明,环绕一个人周身的气场是由大脑的运转速度、身体的姿势、眼神的力度、面部的表情等诸多因素决定,当你面对—场和直接上司的终极面试或者与大客户的重量级谈判,你的气场正悄悄决定着一切。从现在起,修炼气场,目标——职场万人迷!  强大信心孕育无敌“霸气”  拥有最强大气场的是那些大脑高速运转的
期刊
周末早上,朵起床后要求看着电视吃早饭,朵爸坚决反对,两人针尖对麦芒,一时气氛紧张,眼看小家伙即将进入一哭二闹的状态,朵爸忙把烫手山芋丢给我:看妈妈怎么说。  我:爸爸妈妈不让你吃饭看电视,主要是有三点担心……  朵:哪三点?我肯定不让你们担心!  我:第一点,担心你光顾着看电视,影响吃饭。  朵抢着说:放心吧,我肯定把饭吃光光!  我:第二点,担心我们一会儿出门时,你被节目吸引赖着不想走。  朵:
期刊
不久前,正积极备战德国大选的默克尔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及了一个十分私人的问题:为什么膝下无子?这位有过两段婚史但却无儿无女的德国总理当时面露尴尬,她承认自己并非好的生育榜样,但同时也强调这是由她的职业道路所决定的。事实上在德国,类似默克尔这种主动选择不要孩子的家庭并不在少数。德国联邦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表明,在德国40~44岁之间的女性当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没有孩子,“丁克族”的队伍正呈现日益壮大的趋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