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书信抵万金

来源 :私人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un_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过去的战乱年代,作为唯一传达信息的方式,信札在百姓心中弥足珍贵。时代变迁,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物以及取代了原始的书信,但是某些信札却在文化层面上,向我们展示了“抵万金”的价值。
  
  在中国书店2008年春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上,晚清重臣骆秉章一封上奏给咸丰皇帝的奏折,经过一番激烈竞拍,最后以30万元落槌,比预期7万元的拍卖价格整整超出了4倍。这一偏离预期价值的成功拍卖,源于越来越多的收藏家对名人信札其独有的文化内涵的关注,同时也预示着名人信札在收藏方面巨大的升值空间。
  
  一封信札一段历史
  
  “对于名人,也就是对社会有影响力的人来说,一封信札其实就是一段历史。”广东省著名收藏家唐智勇就首肯了名人信札的价值。
  “其中有两个原因。其一,信札是写信者当时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字体、内容、用语等,都是侧面反应写信者与收信者之间的关系。其二,名人效应。在社会上知名度比较高的人,同时也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唐智勇向记者解释,名人的影响力,促成了今人对他们信札的关注,希望从他们的信札中,找出那段原始的、真实的历史。
  唐智勇的这一解释,从信札的起源和发展上诠释了信札的本质。
  信札又称手札、书札、笔札,由古代尺牍演变而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书信,那时书写书信都是在竹简或木片(牍)上,而且受书写材料和文字等局限,文辞比较简练。到了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书信才随之得以发展。在书信最发达的时期是明末清初,一大批文人墨客于书信中抒发胸臆、互通信息。在书信的语言方面,清以前均为文言文,清末民初开始流行白话文,康有为、梁启超等大学者也用白话文写书信,“五四”以后,白话书信体散文形成风气。
  从信札内容看,是写作者当时最真实的情感表达。但是单从信札内容看,信札难以成就“抵万金”的价值。因为信札内容可以抄录或者复印,炮制出内容一致而情感各异的赝品。由于信札是人们在随心所欲、随情而至创作的“小品”,无心插柳,更真实地表现出一个人独特的风格。
  唐智勇指着墙上一幅装裱十分精致的信札向记者介绍,“这是收藏家丁福保民国时期写给朋友孙卿的一封信件,呼吁他们对教育的支持和捐款。”
  信中写道,“行乐教育莘莘学子亦为当务之急,舍弟赞助在前开设已有一年成绩尚佳,现拟扩充校舍整备立案务祈先生赐予协助玉成,不胜感激祷之函揣此敬请。”其字体端庄秀气,语气郑重诚恳,丁福保作为当时颇有名气的大收藏家,还这样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而奔走,可见其心拳拳,其情切切。
  此外,名人信札可以告诉某些政治背景。西安事变中,某些信札的可是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后来公开的刘鼎给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李克农和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等人的四封密信中,有力地证明了中共并非“西安事变”的同谋。
  与此类似的还有九一八事变之后,张学良写给何柱国将军的密信,写作时间是在1931年10月9日至12日,即“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日寇的侵略行径正在不断升级之中。这封诞生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信件蕴涵丰富的历史信息,既是研究“九一八事变”也是探索“西安事变”的重要历史资料。
  “事实上,名人信札的每个细节都可能透露着信息。”古代名人写信时使用的信笺材料,可以反映出当时的造纸技术水平;涂改部分也可以透露写信者确定后又否定的情绪;文字用语反应出写信者与收信者的关系……这些元素比较完整地反应了当时的情况,“即便是写作者故意写出内容不真实的信札,信札的其他元素也将反映出该信的不真实”。 唐智勇如是说。
  
  名人信札的三大收藏价值
  
  相对于其他的史料记载,名人信札算是比较真实也比较全面地反映历史的证物。正如唐智勇所说,“名人信札兼具有史料、文献、文学、书法、文物等多方面的价值。”
  作为最及时的实况记录,在不同的人群立场,也有着不同的价值点。名人信札的价值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它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因为名人信札对于其作者所处时代的时事、政治、人情世风以及与友人在诗文唱和、学问探讨等方面皆有反映,可以说,从某个侧面真实地记录或反映了名人的思想、学术观点以及一些工作和生活情况,也是人们研究这一段历史和名人的重要依据。
  二是他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过去,名人书写工具都是用毛笔,千百年来,中国的文人墨客和雅士常常利用书法来寄托自己的艺术理想,发泄自己的喜怒哀乐,许多人终身以之为伴,有些人虽治他业,且不是以书法著称于世,但终身雅好书法,若以他们独具风格的书法作品而论,当一个书法家绝对是绰绰有余。因此很多名人的书法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
  三是名人信札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市场价值。因为名人书札往往体现了书家深厚的书法造诣和渊博的学养,民间收藏这些是很有意义的。自古以来,民间一直保存着收藏信札习惯,很多大藏家也涉足名人信札的收藏。
  名人信札的价位和书画及其它藏品价位的定位原则基本上是一样的,主要依据是历史上影响大,有较高书法造诣,信之内容有较高文献价值,信纸系作者专用笺或彩笺的;物以稀为贵,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由于各种原因,遗存手迹比较少的。但是由于目前信札收藏家都有自己的专题和范围,因此同样一通信札在不同的藏家心中的价位也会有很大的差距。不过,唐智勇对于当前信札的盲目收藏热却颇有微言,“名人信札不是人人都能收藏,要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人才有鉴别能力。”换而言之,名人信札收藏不仅仅是一件市场上了为了单纯为赢利而商业行为,同时也是对古文物的一种保护行为。
  此外,书法文化与信札文化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书法是没有思想的东西”,信札却是有生命力的东西。名人信札将会随着年代的过去,越来越显露出其重大的价值。
  
  无限增值的名人信札
  
  名人信札的文物价值、文化价值已经得到世人认可,同时以“存世仅此一件”的孤品的性质,更博得收藏家青睐。在近几年的拍卖会上,名人信札的落槌价格总是给人们惊喜,信札更是上升到了“抵万金”的价位。
   最著名的有西晋陆机的《平复帖》,距今1700多年,是存世最早的书法真迹,其字古朴、雄浑、沉厚。堪称“无价之宝”。王羲之写给亲友的书信有《快雪时晴帖》、颜真卿的《争座位帖》、杨凝式的《韭花帖》等,都是流传下来的我国古代书信珍品,拍卖会上也是难以估价。名人信札,尤其是古代名人信札很早就已进入市场,由于一般的买家是将其作为书法作品来看待的,因此价格不菲,特别是近几年来,价格更是不断攀升。但信札行情被人们看好,也是有一个过程的。上世纪90年代以前,信札的收藏者较少,价位也较低,一通信札,名气较大的也就数百元至千元,而且几乎没有赝品。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名人信札的收藏逐渐形成热点,价位不断升高,一通名人信札要价在千元乃至万元以上,1996年中国嘉德古籍善本拍卖中赵之谦4页信札的底价为45000至50000元。进入21世纪以来,名人信札的价位成倍增长。2000年中国嘉德周末拍卖会上钱钟书的5通信札底价为5000至7000元,成交价则为17000元。无独有偶,在2002年中国书店春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上,郑振铎致董康的3页信札以3000至5000元的底价起拍,经过收藏家的激烈角逐,最终以27500元成交(含佣金),超出底价近10倍。 不过,当今藏家要收藏古代信札难度较大,毕竟过了那么多年,即使遇上价格不菲,已经不是普通藏家所能问津的。而现代名人书札的收藏却要容易得多,因为相比古代书札,现代书札的存量无疑要大得多,价格却低得多。为此,近几年不少藏家已把收藏目标瞄准了现代书札。2003年朵云轩拍卖会上,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书画名人手书8通书札(内容大多为谈论书画之事)获价1.01万元;同年,在嘉德拍卖会上,孙中山至叶恭绰信札四通获价111万元。而上海嘉泰推出的《徐悲鸿信札》(附实寄封)的价格是56.1万元,《郁达夫致王映霞信札》以37.4万元成交。这些价格都较起拍价有了很大的上扬。 总之,如今现代名人书札的行情还处于起步阶段,选择收藏名人的书札信札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对象,未来几年随着人们对现代名人书札价值认识的提高,这类名人书札的价格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对此,唐智勇表示:“名人信札是无限增值的。”对名人信札的收藏,唐智勇指出,藏家务必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名头,一般名头越大,价值越高;其次是年代,一般年代越久,价值越高;第三是书写的内容和题材,一般内容好、题材佳,价值就高;第四是书写的艺术,藏家应重点选择用毛笔书写的信札,如果书法是精品,那就是一件很好的艺术品,市场价值往往不菲;第五是齐全,收藏信札最好带实寄封。
  
  小贴士:名人信札如何辨真伪 看笔墨:一般而论,笔墨是鉴定书画包括信札真伪的关键所在。名人写字,有各自用笔的风格。如近代历史学家、书法家沈曾植的书法,其用笔是将汉隶与北碑笔法融入章草,使其书风古健奇崛,朴茂飞动,有其明显的特征。又如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罗振玉的信札几乎都是行书体,字体狭长,高博典雅,又颇具金石味。 从笔墨上鉴别真伪,还应注意两点:一是从通篇信札整体上观察。名人信札一般为行书或行草,运笔笔速较快,作品整体气韵贯通。而制假者只能做到个别字摹仿相似,但整体上不可能行笔匀速流畅,会出现断笔、拘谨、呆板等破绽,同时由于造假者多功力有限,时有败笔、弱笔以及俗笔等现象出现。二是从墨气上鉴别。仿品墨气浮,有明显的光泽,甚至还带有墨香味。旧作墨气沉,随着年代的推移,越久远则越深沉,且无光泽,有明显的陈旧感。观纸张:古人用笺纸一般都比较讲究,有金花笺、粉笺等等。民国时期多用宣纸制作信笺,最为普遍的是八行笺。建国后,信笺多用机制纸制作,并由竖格改为横格。在文人墨客中,也有用各种图案的花笺和私用特制笺的。这也为我们从纸张上鉴别名人信札的真伪提供了重要依据。如制假者用建国后的机制纸制作一通上世纪30年代的名人信札,无须问,便知赝品。近几年市场上的旧信纸每张售价8至10元,仿造一页稍有名头的名人信札,可获利千元。为此,制假高手往往专购旧笺纸制伪上市。但是,专用笺纸量少较难购取,如果制假者用一般旧笺纸制作,就会露出破绽。如两年前北京市场上有一通顾颉刚致吴廉铭的信,赝品是用旧的八行笺,而真品用的是特制公用笺,上方印有“中国史地图表编纂社用笺”字样,下方印有“地址:北碚黑龙江路八号,电话挂号:六五○五号”。两者对照,伪品真相毕露。考内文:鉴定名人信札虽同鉴定书画基本相同,但鉴定信札从某种角度上看,其难度要相对大一些。信札一般不钤印章,也较少有名人题跋,也有不少信札落款不署全名,只取名字中末尾之一字,因此在辨伪上有一定难度,还要借助于信札的内容来辨认。此外,从文字上亦可鉴别真伪。如果当你拿到一页晚清或民国时期的信札,出现不少错别字,或者发现有较多在文字改革后才会使用的简化字,不用问,赝品无疑。
  唐智勇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收藏有宋、元、明、清各种线状书二万余册,内容横跨中国千年历史,文化、军事、礼俗、宗教、工艺、天文、疆域、教育、医学等方面,对名人信札收藏方面颇有研究。
其他文献
市场永远不缺乏创业热情,而是缺少发现商机的慧眼。面对我国2000多万糖尿病患者“想吃而不敢吃”的困境,投资一家无糖食品店成为创业者的适时选择。而随着瘦身概念的流行及儿童防蛀牙的需要,无糖食品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    危机中嗅到商机    小康社会,不愁温饱,但也派生出了不少的“富贵病”,糖尿病就是其一。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本世纪初全球共有1.71亿糖尿病患者,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3.6
期刊
《周易》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著作权却一直是数千年来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在历代的各种说法中,影响较大的是“三圣说”,即认为《周易》是伏羲、周文王和孔子三位大圣人的合著。  伏羲与《周易》的关系见于《易传》。而伏羲作八卦的说法在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也有提及。  相传伏羲及他的妻子女娲都是人首蛇身,或者龙身。在新疆古高昌城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的伏羲、女娲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人首蛇身,
期刊
我总是说做好人很贵,做错的事情便宜,因为你老是占人便宜,比如坑蒙拐骗偷,懒馋占奸猾,全是拿别人的钱。“品味生活、品质万通”这八个词挺好,但是挺贵,好词都贵。坏人都不愿贴这好词,他要省钱,但是他未来要付出的代价却可能非常大。比如我们有一项目在成都开盘,我们跟万科的业绩是一样的,因为我们那八个字花钱了,大家相信你,在困难的时候,还能支持你。而其他一些公司的业绩则比我们两家差很多,还有更差的都跑了,那些
期刊
1    2012年仍是稳步发展阶段  2013年可能呈现爆发式增长  中国私人飞机产业进入“黄金十年”毋庸置疑,但低空空域运行管理体系的建立和通用航空基础设施的完善尚需一定的时间,“三年超英五年赶美”的大跃进式发展不太可能出现。如果将空域管理和行业政策、充足的有效需求、完善的供给能力作为中国私人飞机产业发展的三大驱动要素,基础设施尤其是机场服务的供给不足,正对目前行业发展形成制约。  根据《私人
期刊
初见降巩民,他刚从北京市文化局局长的位置上卸任,让人想不到的是身材高大、声若洪钟的降巩民52岁才开始学习飞行,而且拿到了民航局的直升飞机驾驶执照。“我对飞行有种天赋,如果在空军飞行部队,我应该能成为一个王牌飞行员。”一聊起飞行的话题,降巩民颇为自豪。    学飞行  降巩民小时候就喜欢机械类的东西,经常看人修理摩托,20岁出头就在北京城玩起了挎斗摩托,上世纪 80年代还买过一辆铃木100摩托。  
期刊
这些年来,社会各界越来越关心我国民航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民航在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战略作用,这说明民航业的地位在提升。通用航空是民航业两翼之一,如何加快通用航空发展是众多人士关心的问题。为此《私人飞机》杂志采访了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    《私人飞机》:国际上普遍把通用航空发展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民航业强弱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您怎么看待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现状?  李家祥
期刊
低空空域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点燃了通航产业快速发展的炉火。为给我国通用航空发展打好基础,民航局机场司委托中国民航工程咨询公司编写了《通用机场建设标准》(初稿),并从2011年11月30日起至12月10日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这是我国首个专门为通用机场建设制定的标准,并确立了安全、适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原则。    正在征求意见的《通用机场建设标准》对通用机场选址、配备设施以及抗震设施和环境
期刊
会开飞机还不够,如果你足够大胆,可以站上波音史提曼飞机的上层机翼,以185公里左右的时速穿梭于群山中,体验与飞机“比翼双飞”的惊险刺激!而这就是作为全球惟一拥有漫步特技飞行队的腕表企业百年灵的标志。   在一年一度的百年灵飞行盛会中,在布奥克斯蔚蓝的天空下,飞行队犹如两道橙色利箭般的靓丽身影拖曳着轻烟划过,年轻的美女站在机翼上翩翩起舞,整个表演惊心动魄,极具视觉美感。  这支飞行队由两架上世纪40
期刊
“阿若拉”能成为“明星”是在2011年西安通航大会上,我驾驶它进行飞行表演。  这次飞行至少使业内人士认识到国产“阿若拉”的优良性能,基本奠定了它在LSA轻型运动飞机中的一流地位。    缘自意大利  2005年7月我专门去美国的EAA“ 飞来者大会”对LSA飞机进行了考察,06年我又去意大利TECNAM飞机制造公司进行试飞和改装训练。为什么选择TECNAM的飞机?因为TECNAM的优势在于既有上
期刊
全球公务机著名厂商、通用动力子公司湾流航空航天公司2011年岁末在北京国贸正式成立销售办事处。湾流总裁赖瑞·弗林(Larry Flynn)表示,随着亚太地区商务航空市场的持续扩大,湾流和通用动力公司需要在北京长期派驻代表,将让公司更有效地响应客户需求,加强该地区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湾流远东和亚洲地区区域销售副总裁蔡海文(Herman Chai)将负责北京销售办事处。通用动力公司亚太地区高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