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克隆丙球蛋白病性多发性皮肤浆细胞瘤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z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发性皮肤浆细胞瘤(MCP)罕见,几乎没有不伴发系统性丙球蛋白性病变而单独发生[1,2],并以多发性骨髓瘤(MM)[1]伴发为多见,以往报道的多系单克隆丙球蛋白病性(MC-MCP)[2].

其他文献
患者女,19岁.因鼻尖部结节3年,于1989年3月初诊.3年前患者鼻尖部长出一个正常皮色、绿豆大小结节,以后逐渐向外围扩大而呈环状,无自觉症状,但常用手搔抓皮损,从未破溃,曾诊断为基底细胞癌,无家族史.
帕哲特病(Paget病)又名湿疹样癌,好发于富有大汗腺的部位,尤以外阴为多见。因外阴的特殊解剖特点,给手术治疗带来了不利因素。笔者借用整形外科技术,应用邻近皮瓣修复切除了皮损后的创面,在短期内获得治愈效果,现报告如下。
期刊
本文报告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观察21例皮肤淀粉样变的免疫病理特征.发现在邻近表皮的真皮,特别是乳头部位,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沉积,少数病例IgG或IgM沿着表皮、真皮之间或基底膜带部位沉积.并讨论了可能的病理诊断上的意义.
本文报道中频单向间歇脉冲(MUIIC)电离渗透后小白鼠肠部汗腺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1.自来水MUIIC电离渗透后小白鼠出汗量及活动汗腺数均显著减少,与0.5%东首若碱浸泡和5%福尔马林外用配对比较,上述两项指标亦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及0.05);2.自来水MUIIC电离渗透的电刺檄反应比自来水直流电离渗透轻,局部红肿等不良反应比5%福泊花马林外用少(P<0.01);3.自来水MUI
期刊
患者男,36岁.因头面、躯干起水疱伴痒2年余入院.2年前头皮痒,随之起红丘疹及小水疱,抓破后亦有少数点状糜烂结痂,约一月后面颈部、腰腹部等处陆续出现红斑、丘疹和水疱,疱不易破溃.
期刊
1987年1月以来,我们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选用乙肝解毒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的61例报告如下.

患儿男,第一胎,1987年1月21日剖腹产,体重2800g,身长49cm,无畸形,在生后24天于耳壳前出现两处直径约5mm稍隆起的红斑,境界清,逐渐向四周扩大,中央萎缩凹陷,色变淡,周边浸润,色泽深,中等硬,逐渐扩大直径达1cm,并呈半环状,边缘外侧隆起,向内呈坡行凹陷。

白念珠菌引起慢性脑膜炎甚为罕见.本文报道一例从慢性脑膜炎儿童脊髓液中分离到一株白念珠菌,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鉴定.

我科应用第十二制药厂生产的丙酸氯倍他索(clobetasol propionate)为原料,加入适量渗透剂制成涂膜制剂,外用治疗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皮肤病120例,其中i10例又以疗肤膜作了自身对照,现报导如下.

嗜酸细胞增多性皮炎(Hypereosinophi-lic Dermatitis简称HED)为Nir等[1]于1981年首次提出的一种以多形性瘙痒性皮疹、血嗜窿细胞增多及真皮血管周围嗜酸细胞浸润为特点的皮病。近来笔者见到2例,报告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