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的起源和功用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y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科知识》上的文章,许多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失去阅读价值,现在看来,仍有新意和值得回味;《百科知识》上的文章,许多还被选作省、市、区、县各种类型考试的阅读材料,看得多了,阅读理解和作文水平自会有提高。这便是“阅读”栏目设立的初衷,希望能对读者朋友有所帮助。
  ①晋代《古今注》记载,扇子发端于殷代,以鸟羽制成,作仪卫之美。三国孔明之羽扇,非为自用,而是仪令之物。汉代之后,湖南竹扇、山东纨扇问世,才用之除热取凉。及宋时,折扇由朝鲜传入神州,张合自如,风行一时,苏东坡曾有“高丽白折扇,展之广尺余”的妙语。
  ②但是,中国人对扇子的使用发展到后来却是艺术功用大于实际功能。一般来说,扇面之书画创作,以美态愉悦于人;而制作裱糊之时,却以精妙工艺潜化自身。苏州檀香扇、杭州绫绢扇、新会火画扇、自贡竹丝扇、江苏麦秆扇,声名遐迩。书画家在扇面写字取景,不求形似,但求神韵。飘逸造清凉,执扇祛暑气。
  ③明代大书画家祝枝山曾喻书扇为美女舞于瓦砾,乃盆景之象。其实,书扇环肥燕瘦,气候虽小,却能做到风云际会。吴子深、张大千等人的行书扇,文字如神龙升腾,达数十万港元之高价,令世人刮目。任伯年和赵之谦联袂的扇面,墨笔与金石同在,更价值不菲。
  ④喜好收藏明清闺秀折扇小楷的张中行,最爱其“形娟秀而神柔婉”。明清的书法扇面,最出众的是女性手迹,有薛素素、黄媛介、叶小鸾、周淑禧、李陀那、董小宛和马守真,或闺阁气韵,或工笔娟秀,或运风挟雷。
  ⑤作为艺术品,扇面之画讲究气韵迷人。鸟兽虫鱼、人物山水,无不能画,贵在品位。有时仅画菊一枝、白菜一棵,也要清风雅意。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唐寅扇面画《秋江垂钓》, ,令人冥思。北京故宫博物馆珍藏的纵长59.5厘米、横宽152厘米的明代大折扇,一面画的是柳荫赏花,气息飘动,闲情如梦;一面画的是松下读书,主仆对语,儒风拂面。此画出自明宣德帝朱瞻基之手,为中国之最大折扇,乃罕见传世宝物。
  ⑥对于工笔书画家,定是意象在心中涌现,心迹在扇上流注。对于收藏使用者,必是悠然处见有意趣,挚爱间涌出性情。一朋友购得一把雪白鹅毛扇,折起像白鸽回巢,展开似白鹤亮翅,遂贊曰:“美,此处无墨胜有墨。”另一同事的客厅壁上,挂一把竹扇,白扇面只写四字隶书“宁静致远”,此时无声胜有声。
  阅读回答:
  1.第①段按 顺序,说明了
  。
  2.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
  3.认真阅读第⑤自然段,联系本段上下文内容,为段中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
  4.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出其中三种来,并举例说说各自在文中的作用。
  。
  参考答案:
  1.时间顺序;扇子的起源与功用的演变。
  2.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内容上统领下文。
  3.清幽深邃(大意对即可)。
  4.三种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引资料、列数字。
  ①举例子,举出孔明羽扇的例子具体说明扇子发端时制作材料与功用。
  ②引资料,引用苏东坡的诗句形象说明朝鲜折扇张合自如的特点。
  ③列数字,列举明代大折扇长度和宽度的数字,准确说明它是中国最大的。
  【责任编辑】庞 云
其他文献
最近,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把目光转向了左手材料(Left-Handed Medium,LHM),也称为人工电磁材料(meta-materials)。1967年,前苏联科学家Veselago首先提出LHM(即,当平面电
手征SU(3)夸克模型和扩展手征SU(3)夸克模型模型能合理地解释轻强子物理,本文将这两个模型应用到重味领域,采用共振群方法初步研究了核子与含单个重味夸克非奇异介子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