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视域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微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uc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媒体时代互动性、丰富性、即时性的碎片化信息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相吻合,越来越受到广大青少年的推崇和热爱;对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成分也有消极成分。如何引导当代青少年正确对待、使用全媒体,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成为现阶段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探究全媒体碎片化信息对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如何扬长避短,发挥其优势,促进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碎片化信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全媒体时代,QQ、微信、微博、抖音、脸书等高速发展的网络媒体因其互动性、丰富性、即时性等特点受到广大青少年的推崇和热爱。全媒体时代是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是人人都可以随意发表自己话语的个人发声时代。青少年正处于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由于青少年还没有形成稳定确切的价值观,对价值取向未能做出正确的评判,全媒体时代碎片化信息很可能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甚至引发青少年价值判断的错位,扭曲价值取向等严重问题。由此可见,青少年的价值观培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 全媒体时代碎片化信息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一)碎片化信息对青少年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积极影响
  全媒体时代碎片化信息的特性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相较于传统的媒体方式,全媒体时代有其优势,对青少年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产生积极影响。
  传统媒体点对面、单向式传播模式,以说教式输出为主,使得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给青少年留下刻板说教的印象。全媒体时代能够实现传受双方实时互动,互动性的特点解决了传统媒体单方面输出的难题,实现了方便快捷的双向互动传播,成为新形势下培育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新载体和新路径。
  传统媒介信息内容单一,时政热点信息传播较慢,难以满足青少年求快求新需求。通过QQ、微信、微博、抖音等途径全媒体时代传播海量信息及其几何扩散效应极大地丰富了教育内容。以文字、图片、动态视频多种形式生动地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内涵,深化了全媒體时代对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将碎片化全媒体信息的劣势转变成为信息个性化的优势,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全新媒体时代信息发布方便快捷,对文字要求不高也不需要太多时间成本,大大提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速度和实效性。全媒体时代碎片化信息使得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和解读、理解和实践都更为快速和高效。
  (二)碎片化信息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消极影响
  QQ、微博、微信、抖音、脸书等新媒体信息发布及时便捷、内容碎片化、传播扩散速度快、范围广,使用者还可匿名登入,如缺乏规范、正确的引导,容易滋生虚假信息与谣言。是非、善恶、美丑混杂的全媒体时代,对青少年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势必产生强烈冲击。00后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在父母精心呵护下长大,成长环境的优越,再加上其涉世不深,缺乏足够的社会生活经验,其价值观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面对全媒体时代内容包罗万象的碎片化信息,在好奇和求新的心理作用下难免会对网络碎片化信息的取舍存在偏差,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价值观言论、观点的误导,从而引发价值判断的错位和价值取向的扭曲,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产生消极影响。
  二、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微探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课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青少年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基本的是非善恶标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全媒体时代碎片化信息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扬长避短利用其优势,促进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一)遴选课程资源,实现价值引领
  课程资源应该是知识要求与价值观的统一体。如果把课堂资源称为“体”的话,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课堂教学的“魂”。离开了“体”,课程实施就是空中楼阁,无所依附;离开了“魂”,价值观培育就是肤浅的、残缺的,会偏离正确方向。由此,在全媒体时代,教师选择课程资源时,需在备课时明确本节课培育核心价值观要求,关注课程资源能否引领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教学“关爱他人”时,明确本节课主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友善”要求。遴选《一个人的球队》的视频,讲述一个16岁的少年叶沙因突病离开了他热爱的世界,捐献出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眼角膜等器官,让7个素昧平生的人重获新生。热爱篮球的叶沙理想是自己能成为篮球运动员。为实现帮助叶沙完成他的篮球梦,5名受捐者组成了一支“叶沙队”和CBA女篮打表演赛,只为了:感恩叶沙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为什么?整个教学过程,只是简单地使用课程资源点拨,学生分析得很清晰深刻,有助于理解课本知识,明白关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无论是对人际关系、社会和谐还是对自己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要尽己所能,植根“关爱他人”的理念,解决教学的重点问题。还从更深层意义上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对公民的要求;引领学生学会见贤思齐,实施价值引领。
  (二)优选议题素材,提升价值追求
  议题教学是近年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教学方法,是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开展议题活动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类型多种多样、内容包罗万象碎片化信息的全媒体中优选素材。素材的优选是有讲究的:首先,素材必须突破文本中重难点知识;其次,素材必须具有具体性、真实性、深刻性、实效性。这是价值观的提升要求。课题组根据每单元教学内容及时政热点设计探究议题。开展议题设计能让学生从探究中得到启发,感悟更深层次的道理,培育核心价值观,提升价值追求。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为议题,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开展“追寻历史足迹,感悟百年征程”活动,优选《人民日报》发布的短视频《中国共产党百年述职报告》让学生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探究中深刻明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开展“脱贫说理”活动,观看电视剧《山海青》简介,谈“我国脱贫攻坚为什么能取得全面胜利”,引导学生领会脱贫攻坚的胜利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共同的心声。开展“优秀共产党员在我身边”活动,学生通过网络收集身边为人民、为国家无私奉献的优秀党员先进事迹,如:黄文秀、张桂梅、毛相林等感人事迹。学生在收集素材过程中潜移默化体会先进人物的崇高品质,感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更加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提升价值追求。
  (三)寓价值于网络,凸显核心价值
  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实现知识目标与情感价值观相统一,教师必须既基于课堂教学又超越课堂教学,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全媒体时代碎片化信息发挥着培育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功能,青少年在碎片化的信息选择中提取并形成自己的想法与观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所起到的功能和作用呈现弱化趋势,需更新传统教育理念,就要重视而不应漠视全媒体的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师要充分运用好全媒体这一载体。
  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钉钉群等,教师和学生在群里分享、推荐弘扬主旋律、宣扬正能量的信息、资源并发表评论。分享“武汉为什么是座英雄城”“95后女医生骑行数百公里返岗”“大山女孩悬崖边上网课”等碎片化信息,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评论。评论给了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营造网络的“话语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互动中增强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四)拓展主题活动,涵养价值自觉
  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最高追求,教师不断结合学生学习实际,高扬价值观教育主旋律,学生才会学有所思、有所信、内化于行。教师要着力于学生学情情况,结合学生成长的阶段性心理困惑与需求,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透视社会现象,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涵养价值自觉。
  课题组在学期初,根据重大时政热点,结合学校生活的实际,制订学期主题活动计划,开展“爱国”“守法”“诚信”“友善”主题活动。如课题组在开展主题活动时,组织学生观看民法典、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新修订刑法修正案(十一)等动漫视频,并探究新法律法规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同时在校德育处的领导下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爱国”“守法”“诚信”“友善”系列主题的国旗下讲话。课题组老师录制“民法典与我们的生活”“我与未成年人保護法”“‘桥’见党史”“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等系列主题活动课,发布在学校公众号上。教师善用全媒体时代碎片化信息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让道德与法治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政治认同,引领学生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既内化于心,又外化于行,涵养价值自觉。
  总而言之,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工作中,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全媒体时代的挑战,抓住这一时代背景下的机遇,扬长避短,发挥其优势,促进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参考文献:
  [1]牛志鹏.新媒介环境下碎片化信息对青少年价值观影响及对策思考[J].北京青年研究,2017(2).
  [2]梁薇.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7.
  [3]张子荣.新媒体时代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5).
  作者简介:
  叶珍华,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松溪县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护理技能大赛中组织学生参赛的方法及策略.方法 护理技能竞赛的组织与实施包括相关各科室的管理与协调、选手各阶段的竞赛组织与实施(全面准备阶段、科学训练阶段、冲刺演练阶段、赛前指导阶段).结果 2010-2012年我校承办广东省和广州市护理技能竞赛共6次,参赛共8次.6次夺得团体总分第1名,18名选手获得单项一等奖.结论 护理技能竞赛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意
目的 探讨采用双侧肾俞靶向穴位外敷加裸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4h尿微量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6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医嘱执行治疗,并结合健康指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双侧肾俞靶向穴位外敷加裸烤的治疗方法,15d为1个疗程,并测定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UmAlb)、血压(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结果
临床上对于深Ⅱ度烧伤创面,仅靠换药使伤口愈合,不仅时间长,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后期还会有瘢痕形成,影响美观及功能.采取手术治疗是最佳选择.手术中对这种创面磨削后植皮,在磨削过程中,一般采用无菌包好的砂纸或电动磨擦机,但砂纸使用时,医生操作不便,不易固定;电动磨擦机成本高,在手术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准备仪器,增加工作量.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自制手动磨擦机磨削创面,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观察热疗联合放疗对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总结热疗联合放疗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浙江萧山医院肿瘤放疗科3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以不同时序行相控阵聚焦热疗联合放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25例行单纯放疗肝癌患者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进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缓解率为72%,其中以放疗序贯热疗时序最高为80%,对照组临床缓解率为56%.两组比较,差异有
摘 要:基于学校薄弱的基础和现实的生源结构改变,本校从技术切入,以数据驱动,探索在教育教学中,基于数据分析指向精准的集体备课,以期解决粗放型备课;基于数据分析指向精准听评课的课例分析,以期解决粗放型课堂;基于数据分析指向精准过程评价,以期解决简单化评价;基于數据分析指向精准分类走班的多元育人,以期解决单一化育人。这些探索构建了本校精准化教学的模式,让教育者借助数据真正读懂学生,实现“数据驱动教学”
目的 了解年龄、体重指数及运动与否对中老年男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北京协和医院体检中心做健康体检的40岁以上的男性体检者321人,分别统计并分析不同年龄、体重指数、运动锻炼情况的体检者在腰椎、股骨颈及股骨大粗隆的骨密度的不同.结果 股骨颈处骨密度40~49岁组为(0.970±0.146) g/cm2;50 ~59岁组为(0.954±0.106) g/cm2,≥60岁组为(0.907±0.12
目的 探讨发挥综合医院优势、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综合医院优质资源集中,相比之下社区医院服务资源短缺,卫生服务能力较弱,不能满足广大社区群众需求.运用纵向分析法叙述综合医院应发挥资源优势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和谐的医疗体系,建立综合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统计2009年3月至2011年双向转诊结果.结果 开展对口支援双向转诊工作以来,工作畅通,社区与医院之间配合默契,合作
目的 探讨术中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切除术患者营养状态、免疫水平的影响及规范化护理的意义.方法 将79例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术中营养置管肠内营养组(EN组,40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39例).两组患者术后分别接受7d同等条件的营养支持,并予以规范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检测术前和术后3,7d的实验室指标.结果 EN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PN组[(4.1±
患者女,48岁,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14 d伤口愈合不良于2011年11月28日至伤口护理中心就诊.伤口局部红、肿、热、痛.伤口18 cm×2 cm,3点钟方向潜行3 cm.伤口组织类型为100%黄色坏死,红肿范围达3 cm,大量渗液,靠近可闻及腥臭味,局部感染严重.使用愈合计分(pressure ulcer scale for healing,PUSH)[1-2]评估伤口,结果为17分.患者BI
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是腹部和盆腔肿瘤放疗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引起广泛的肠损伤、肠黏膜缺血坏死,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1].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次增多、黏液脓血便甚至鲜血便[2].放射性肠炎患者肠道组织结构发生变化,肠道功能出现异常导致各类营养物质的吸收减少,而局灶性的溃疡使肠道渗出增加,患者丢失大量的蛋白质和消化液.目前研究证实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