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的城市公共空间

来源 :创意设计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zho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眼神州,城市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迭代变迁。作为城市生活的有机构成,我们愈益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再生与创新。相对于私域,城市公共空间具有开敞、开放的公共属性;相对于虚拟空间,它是共享、共治的实态存在;相对于物质的钢筋水泥之林,它营构互动、承载情感,是公共交往的触媒、身心归宿的基底,赋予生命和环境以能量。
  社会视野下公共空间形态的演化,自应有艺术设计上的来龙去脉。此处浓妆艳抹,彼地删繁就简,并无一成不变的模板,其机能与机理,活性与活力,物象与意象,风韵与风范,关联与展露着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发展状貌。
  我们常常说到“宜居”,城市公共空间的优化,亦可以“宜”字一言蔽之。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现实和未来;不同主体的介入,都会带来不一样的关系重构,真正做到相融相宜,会有不一样的起承转合。
  所以,公共空间的打理,无论街角,还是园区,无论小品短章,还是大手笔,都不可随随便便地处置。这其中,历史沉淀的“原型”,需要关照;景观布局的“语法”,需要讲究;人文意蕴的“情节”,需要铺陈。我们都应该对空间“内在的秩序”抱有一份敬畏和熟稔。
  城市公共空间之美,重在优化设计与营造,重在城市生态要素和人文价值的叠加。这其中,既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既有过往留下的旧迹遗址,也有未来向度的佳构畅想;它能满足人群聚合的功能考量与择取,也能完成精神文化層面的软性浸润。
  正是这一切,成就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活性和活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创新优化,就要确保城市必须有的形象和温度。
   姜鸣
  《创意设计源》主编
  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裁
其他文献
疫情防控App在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对外提供和保存等环节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风险。导致这些安全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疫情防控的特殊性有关,也与现有的风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关。对个人信息安全风险的治理,一方面应加大对疫情防控App违法、违规问题的专项整治力度;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合作共治、软硬法规范协同规制和多样化治理工具有机结合、协同作用的长效治理机制。
犯罪圈划定了行为的罪与非罪的界限,也划定了国家行使刑事权的范围。犯罪圈的大小体现了刑事法网的严密程度,而其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刑事立法改革的方向。应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动用刑罚的必要性作为确定犯罪圈的根据。犯罪化与非犯罪化是犯罪圈的两个不同的运动方向,非犯罪化是刑法发展的潮流,犯罪化有利于实现刑事法治,但它们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目前我国社会中既存在传统事故型风险,也存在新型技术风险。我国未来的刑法改革应当是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双向并举,但以犯罪化为主,构建“严而不厉”的刑事法网,更好地实现刑法的预防目的
长征时期,由红医英模卓越贡献升华而形成的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红医英模精神,其生成源于苏区时期党在红医群体中思想教育所产生的理念支撑、因应长征险恶环境下医疗救护的实践需求和艰难困苦中坚定红军将士必胜信念的目标导向。红医英模精神基于医疗救治工作“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为了谁”3个向度,形成了迎难而上救死扶伤、无私奉献以及始终置革命事业于至上的基本内涵。这一精神具有重要的功能价值,为全体红医做好医疗救护、党的正确路线形成及全军将士坚定革命决心提供了精神资源,三者的有机融合促成了这一精神内化成为长征精神的组成部
借鉴西方社会运动理论对于社会运动发展过程的认识,联系我国环保类群体性事件的实际情况,针对“动员前刺激—共识动员—行动动员”的发展脉络来探讨建立环保类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机制.认为在“动员前刺激”阶段要重点预防怨愤累积,在“共识动员”阶段主要预防聚众动员意愿的聚合和发展,在“行动动员”阶段重点预防聚众向破坏性和暴力性抗争方面发展.从加强社会治理角度提出了对环保类群体性事件不同发展阶段的预防策略.
根据信息传播环境对公众焦虑形成的影响理论,比较分析“非典”疫情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的信息传播环境对公众焦虑的影响.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对公众带来的冲击易诱发公众焦虑;移动社交媒体中的从众心理易使公众陷入集体性焦虑;疫情爆发初期信息传播失序也是导致公众焦虑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在重大传染病疫情下缓解公众焦虑的对策建议.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指导,在领导革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过程中,把民主制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从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开始,立足于国家的统治职能和社会职能,领导理念和执政理念不断演进,彰显了与时俱进的品格.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了巩固政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奉行“国家统治”的执政理念.在改革开放时期,为了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执政理念由“国家统治”转向了“国家管理”.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执政理念又一次得到升华,由“国家管理”提升为“国家治理”
在数字经济时代,为实现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的平衡,2021年8月20日通过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将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作为立法目的之一,并围绕其具体构建个人信息处理制度。个人信息处理的合法性事由不仅包括知情同意,还可涵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而敏感个人信息一经泄露或非法使用即会产生侵害权利的高度风险,其处理应受到严格限制。应在解释论上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处理制度,构建知情同意的动态信息披露机制,完善个人信息处理的合法性事由,确立“原则禁止、法定允许”的敏感个人信息处理原则,从而奠定数字经济时代个人信
黄色出租车从身侧掠过,明明掀起一阵风,那空气迎面扑来,却似堆无形的棉花砸在身上,闷热又滞重。人行道上,日光亮得扎眼,藏在小叶榕繁茂的冠间,风一吹便不停闪动,抖落一地金壳子。此间,隐去了身形的蝉,全都拉长嗓子抱怨,沙哑地叫唤着“天热”。十七八岁的少年们,也不必再“啃”高考前那些枯燥的书本了,优哉游哉,叼着冰棍儿从便利店里出来,追打、叫嚷,片刻后,又抛下一串儿朗然笑声,纷纷远去。
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在思政课教学场域中,师生异质性是影响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重要因素.思政课教学场域中的师生异质性表现多样,既有师生价值疏离,也有师生认知差异,还有师生话语差等,这些异质性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发展成师生异质性症结,既影响了“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也削弱了思政课育人实效.本研究从教学理念、内容设置、教法改革、教师提升4个层面探寻化解思政课教学场域师生异质症结的多元路径.
由胡静屏等人编辑的《山城》是抗战早期活跃在重庆文坛的一种文学期刊。《山城》杂志在形式上栏目编辑意识突出,在内容上关注文学、抗战与社会生活,呈现出消闲与抗战话语杂糅的特征。《山城》杂志的出版有助于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传播抗战文化、凝聚抗战共识,其贮存的信息为文学史、出版史、城市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同时也是激活文化记忆的重要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