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课堂,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它的介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从而达到了教学过程的优化,足见其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师生共创的生命体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适宜的情境创设易将枯燥的文字与情节生动化、生活化,拉近学生与文本思维的距离。例如我在讲《海底世界》一文时,别说孩子就连我对海底都很陌生。于是,我搜集了很多资料和海底世界的相关图片及录相。以老师要带孩子们去海底玩赏为由适时以多媒体课件引入,将海底世界丰富的物产和奇异的景象真实的展现在学生眼前。使陌生的海底世界变得直观,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孩子们被奇妙的海底所牢牢吸引,这样的情境创设怎能不使学生更深地了解海底世界,了解海洋知识。
  二、巧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农村学生受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束缚,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比起城市的孩子来说会略显逊色。有时文章中的一个新事物或一个抽象的名词都会增加我们教学的难度。现代的儿童好奇心极强,凡事都想追根溯源问个究竟。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例如我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中涉及到一个名词“铠甲”,由于学生距离古代久远,他们虽说在电视中看过但对于这个新名词理解起来仍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利用多媒体出示“铠甲”让直观的形象映入学生眼帘,抽象的文字变得形象。
  三、巧用多媒体,丰富学生的学习空间。
  新课标提倡交流合作。在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小组之间的交流中。多媒体的介入既是一种成果展示,也是学生之间的一次高效率的学习。学生将自己查找的资料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把自己的学习心得汇报交流,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汇报交流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交流中提高,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交流中自我整合,将所学的知识唯我所用。在《秋的声音》这一课,我们的学生有的收集的是秋天的图片;有的收集的是秋天的丰收图;有的收集的是有关秋天的文章;还有的收集的是秋天的诗歌。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互相了解有关秋天的信息,尽管学生只收集了一个方面的有关资料,可是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将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大多对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较感兴趣。因此在汇报中,我将孩子们收集的有关农作物的资料利用网多媒体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孩子们学有所得。我认为找到学生的学习需要并满足他们的需要,这就是最有效的学习。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整合了小组同学收集的资源为我所用,找到了自我学习的兴趣所在并得到了满足。特别是对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难得一见的植物的生长过程的了解也能通过动画展示给学生们观察,真可谓直观形象、学生受益颇多。
  四、巧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标强调注重体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概括着世界的一切”。的确,小学语文教材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蓄积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平台。我抓住教材的创造性因素和儿童易于“触景生情”“触情即鸣”的心理适时的引入多媒体,让他们的情更真、语更切。例如我在讲《去年的树》一文时,我将树给小鸟写的信制成动画,加入那种久违的朋友欲见而又不能的音乐渲染。然后引导学生以小鸟的身份给树写回信。孩子的心灵被感染了,那么创新感人的话也就多了。
  总之,巧妙的运用多媒体为孩子们创造了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它给课堂带来了活力,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其他文献
期中考试过后,我忙着统计成绩,进行试卷分析。突然发现班里一位平时名不见经传的女生的数学成绩是101分,我的心猛的一震,这怎么可能?一向默默无闻的她从没取得过这样的高分,最好的成绩也只是八十几分,难道是我把分数合错了?于是我又检查了一遍。没错呀!难道在考试中……这也不可能啊,她虽然成绩平平,但却一直是个诚实乖巧的女孩,从来没做过这样的事情。我不敢胡乱预测,带着狐疑对试卷进行了讲评。  下课后,还没等
期刊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学校如何扩展与创建,学生与学生之间仍然存在着知识性素质的差异。一般把那些学习成绩差但表现上好或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称为“后进生”。学习对“后进生”来说并非易事。那么,如何调动后进生学习的兴趣呢?现就本人教学实践,谈一谈浅见。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转化“后进生”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前提和基础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喜欢哪位老师,就会喜欢他所教的那门学科,这
期刊
设疑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自读自悟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具体来说:  一、激趣设疑,让学生有学习文本的欲望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因此,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特别是课的开始,如能够巧妙设疑,激发兴趣,那效果定可事半功倍  二、换位设疑,让学生走入文本  “心理换位“是一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换位体验,
期刊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要回归生活,要为生活服务。可见教育与生活实践能力的检验密不可分,这已经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然而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1关注资源生成,却不够贴近主题,甚至缺乏价值引领。比如一名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谈人生的目标时,有的学生说:我要做“人上人”由于老师的目标锁
期刊
一、良好发言习惯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现状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其实就是一种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现代人在与人合作交流时的基本素质之一,所以强化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素质便成了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发言习惯和其它学习习惯一样,也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发言是学习过程
期刊
关于语文素养的解读,众说纷纭,听谁的对,按谁说的去做,我觉得要有自己的观点,这个标准就是:能否让学生终生受益。只要是能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能让学生受益一生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就要用心培养。  另外,我觉得:做一回语文教师,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如果能用自己的理解、用自己总结出来的最真实、最朴素的教学策略为课标的每一条理念做独特的解读,得出自己的结论,那将是很神圣、很有意义的事情。经常做这样的
期刊
有人称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常常自豪自己的事业与职业的高尚。还有人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作为教师的我却感到从事这项高尚职业的责任与压力。笔者从事教师工作多年,多年的学习、多年的经验教训,使笔者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有许多体会。  笔者认为,教师不仅仅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整能力,教师不但要注意发展孩子的智力因素,还要注意发展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就是说教师
期刊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对于小学生朗读明确了几点要求:能用相对标准的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相对标准的普通话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明语文新课标中的阅读教学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朗读往往成为匆匆过客,缺乏有效性,学生
期刊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在小学语文《大纲》中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句话,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小学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较低,唱读、顿读等现象很普遍,所以从低年级起就要重视朗读教学,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那么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 我根据自己的初浅探索与观察所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就谈不上创新。课堂提问,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自己思考。而现代研究表明:放手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比通过被动的阅读寻找答案的策略更有效,因为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学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整体认知的过程,它是学生对教材的领悟、理解、掌握程度的具体表现,当学生发现并提出一个高质量问题时,必然伴随着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推理等思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