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屏幕会导致专注力下降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00789563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杂志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5岁以下儿童每天通过电子屏幕接收信息超过2小时,会增大专注力下降的风险。
  加拿大艾伯塔大学研究员、该研究报告主要作者皮尤什·曼达内表示,研究发现,在5岁以下儿童中,每天使用屏幕时间超过2小时的幼儿明显有更多行为问題。
  曼达内和他的同事对加拿大一项出生队列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5岁儿童的屏幕使用时间和其行为结果之间的关系。研究者要求接受调查的父母提供孩子使用屏幕(包括玩电子游戏和使用移动设备)时间表,并填写一张表格,内容是孩子在5岁时的行为表现。
  结果显示,儿童5岁时平均使用屏幕时间为每天1.4小时。
  与每天使用屏幕时间少于30分钟的儿童相比,每天使用屏幕超过2小时的儿童出现临床显著行为问题的可能性高5倍,出现专注力不足问题的可能性高5.9倍,达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标准的可能性高7.7倍。
  研究人员表示,这些发现表明,学龄前阶段可能是儿童的父母和家人限制孩子使用屏幕时间和鼓励其参加体育活动的关键时期。
  研究人员说,儿童参加有组织性的体育活动的时间越长,出现行为问题的可能性就越低。
  (新华)
其他文献
问:我和孩子一起去听过一个家庭教育讲座。讲座中,几位老师都说“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孩子听了这话像拿到了尚方宝剑,我一批评他不好好学习,他就拿这句话怼我。对此我很困惑,这句话真的有道理吗?我还该不该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呢?  明磊  答:成长比成绩重要,这句话貌似很有道理,可放在现实生活中却不适宜,充其量只是个文字游戏。大家都知道,成绩好就是考试分数高,可成长是什么?有标准吗?就像素质教育喊了多年,但是
关于发物的传言,我们听过不少,其中有不少都是錯误的。  ①宝宝生病,不能吃鸡蛋。  错误。只要宝宝吃过鸡蛋,对鸡蛋没有过敏反应,就完全可以吃。  ②咳嗽不能吃甜食或含糖的东西,以免喉咙生痰。  错误。各种止咳糖浆、蜂蜜水,都是甜的,而且蜂蜜水对夜咳尤其有效,不但可以减少刺激性咳嗽的频率和程度,还利于夜间安稳入睡。  ③宝宝得了湿疹,一定要忌口。  错误。湿疹是皮肤过敏,不是食物过敏。与其限制孩子饮
俄 罗斯心理学家和儿科医生指出,粉刷房间时,不同颜色会对儿童日后的健康和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1.金色、象牙色 能营造出快乐的氛围,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培养7岁左右孩子的毅力。  2.粉红色 象征着爱情和亲情,有益睡眠,非常适合新生儿。  3.绿色 会刺激神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儿童产生学习新事物的欲望,抚慰心灵,增强信心,还可以平复脉搏和呼吸。是小学生以及好动的学龄前儿童的最佳选择。  4
李松把同学打得浑身是血!大家都很惊讶,因为李松在大家的印象中是个老实得有点木讷的人  李松闯大祸了,把一个同学打得浑身是血!大家都很惊讶,因为李松在大家的印象中是个老实得甚至有点木讷的人,谁也没想到,他居然会干出这样的事!  李松为什么把同学打得浑身是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天午饭后,李松和几个同学闲聊,被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取笑。李松经常被人取笑,因此刚开始他装作没听见,可这个同学没完没了
日前,比利時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缺少绿色植物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智商测试得分相对较低。  比利时哈塞尔特大学环境科学中心研究员比恩斯博士及其研究小组,对东佛兰德省600名10~15岁儿童的智力发展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卫星图像数据,查看这些儿童居住区的植被覆盖情况。受试儿童平均智商105。智商得分低于80的儿童中,4%生活在绿植较少的环境中。对比结果显示,与生活环境中绿植覆盖率高的儿童相比,这些儿
有些家长见孩子手脱皮,觉得是缺少维生素所致,于是赶紧让孩子补充维生素。其实,手脱皮可以由很多原因造成,只有找到具體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才能真正解决问题。盲目让孩子服用维生素,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因为服用过量对其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一般来说,手脱皮由以下三种原因造成:  1. 手癣  如果一只手先脱皮,随后演变成两只手都脱皮,手掌见红斑,并伴有明显瘙痒,这种情况多为手癣。手癣具有一定的传
去美国高中做交换生,主要是与美国学生一起上当地高中,学习相应课程,学习周期比较短,一般是一年或半年,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同时还能锻炼自理能力,费用比直接去美国读高中便宜不少。因此,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送孩子去美国高中做交换生。那么,申请做美国高中交换生,我们需要了解哪些关键点?本文为您深度解读。  一、什么是交换生  交换生(exchange student),又称学校间学生
【关颖简介】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预防青少年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等学术职务。曾荣获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园丁奖、中国青少年研究事业突出贡献奖、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全国家庭教育百名公益人物等荣誉称号。
不用努力,吃了“聪明药”就能一夜变学霸?真有这么好的事吗?专家提醒:至少目前,世界上并没有聪明药,而滥用“聪明药”,则会造成可怕的后果。  “聪明药”正在被滥用  10年前,受国外影响,浙江一带有家长给孩子服用利他林以提高学习成绩,引起了人们关注。当时有医学专家对盛传的所谓“聪明药”进行了解读,指出“聪明药”并不能让孩子真正变聪明,反而会导致很多问题,比如成瘾。  现今,“聪明药”再次被爆出在欧美
宝宝活泼开朗、落落大方,是每个父母的愿望,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令父母满意。他可能一看见陌生人靠近,就害怕得躲到你的身后;一让他站在众人面前说话,他就扭捏起来;每次小朋友抢他的玩具,他除了哭还是哭……很多父母都对孩子的胆怯、害羞、被人欺负而不反抗等表现,忧心忡忡。那么,胆小害羞、不爱交际真的是内向孩子所具有的特质吗?内向是一种心理倾向,还是一种性格缺陷?家有内向的孩子,父母又该如何赋予他成长的力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