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风改革:向官场陋习说不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120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关于创新会风的报道屡见报端,更成为公众广泛关注的热点。
  会议上,主持词中不再出现“百忙之中”、“亲自光临”、“热烈欢迎”等词语;台上只有主持人和发言席,区里四套班子领导和普通干部一样在台下就座;一般性会议时间严格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3个月以来,会议次数比去年同期削减了40%……在人们为过多过滥、既长且空的会议厌倦、厌烦之时,北京海淀区今年倡导的这种会风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变化,源自于今年4月该区《关于改进会风文风和工作作风的若干措施》的出台。
  无独有偶。近日,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的意见》:工作内容相同或相近的会议合并召开,能以文电、电话等方式部署或可以新闻媒体通告的,不再召开会议。广东将会议和文件精简1/4,文字精简1/3,以硬措施进一步改进会议活动安排和精简文件等老大难问题。与此同时,深圳、重庆等地在改革“会风”上各有创新,如合并召开会议、缩减会议规模、创新会议形式等。
  各地相继出台文件改革会风,彰显了什么积极意义?本刊采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张荣臣。
  
  为什么说会风也是一种作风
  
  人民论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新气象。人们对开会这件事,态度越来越实事求是,特别是基层的一些会,很讲实效。但是毋庸讳言,在一段时间里,也曾出现会风问题。在会风进步的大趋势中,有些会议的不正之风还有愈演愈烈之势。请您谈谈对会风不正问题的看法。
  张荣臣:早先一说到开会,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华威先生。小说家张天翼用他幽默诙谐的笔调,对一个抗战时期迷恋开会的官僚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但现在一说到开会,人们更多想到的恐怕不会是他了,毕竟现在那么迷恋开会的人不多了,倒是会议之多、会议的低效率、会议的繁文缛节、会议的清规戒律等等,成为人们更为头疼的问题。
  实际上,会风也是一种作风,也是我们党和党员领导干部形象的反映。早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就批评我们党内存在“会是常常从早上开到晚上,没有话讲的人也要讲一顿,不讲好像对人不起”的八股会风,呼吁改革“这种现象”。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的谈话中也指出;“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
  但时至今日,这种会风不正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一是会议冗长重复,有事要开会,没事找事也要开会。所谓的“文山会海”就是对这种现象的概括。二是会议重形式不重内容,领导要到场,“一把手”要参会,台上滔滔不绝,台下心不在焉,其实会议的实质内容会前就定下了。三是会议的规矩多。在有些地方、有些部门的工作性会议上,诸如桌签怎么摆,领导出场、发言谁先谁后,这里面有“学问”。至于会议的内容是否实在,效率又如何,还在其次。
  
  会风问题说到底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造成的
  
  人民论坛:会风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会在一些地方和部门长期存在?
  张荣臣:会风问题说大了是制度层面的原因。就像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八大上说的:“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的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长期执政的地位,使得我们的有些同志那种紧迫感、那种忧患意识没有了,满足于开会发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讲空话套话,做官样文章。
  会风问题说小了是思想观念层面的原因。有些同志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就只能开会。一些领导把开会当成了工作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当成了包医百病的法宝,芝麻大的事都要开个会。本来一个电话、一个传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却偏要让各单位集中起来听会。
  会风问题说到底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造成的。形式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在处理问题时,总是热衷于追求表面形式,而不管形式体现着什么样的内容。官僚主义作风,要害是脱离群众,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不认真学习领会,抓不住中心,忙忙碌碌,打不开工作局面。不读书,不看报,不接触实际,不了解情况,坐而论道,不干实事。会风问题从本质上反映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反映了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人们的精神面貌。会风如何,彰显着党风、作风。
  
  治理会风问题,更需要在领导方式和制度建设上下功夫
  
  人民论坛:有观点认为,会风问题之“标”是文件多、会议多、领导讲话多、开会时间长;而会风问题之“本”,是政府管的事情太多,没能实现职能转变。您怎么看?您认为解决会风问题的难点和焦点在哪里?
  张荣臣:各地会风改革的结果,是会短了、解决问题的效果好了,说到底,体现了共产党人和人民政府“为民、务实、清廉”作风建设的要求,也打破了本是陋习、但却习以为常的某些诸如“座位分大小,出场讲顺序”的“潜规则”。
  会是要开的,不开会,一些问题也不可能解决,但我们不能为开会而开会,更不能放着正经事不做,把开会当作工作。什么表彰会、座谈会、报告会及开业、奠基、剪彩、各类节庆等活动,特别是各种商业性应酬活动等,领导干部还是少参加为好。
  同时,各地会风改革也让我们看到了政府职能转变的积极意义。之所以会多,是我们管的事情太多,没能实现职能转变。管的事情太多,会议、文件自然就多,想不开会也难。很多地方政府,还是不肯把一部分权力下放给社会、交还给市场,还是习惯于大包大揽,什么事情都要管,管的事情太多,会议、文件自然就多,想不沉湎于文山会海都难。
  人民论坛:如何评价各地会风的可喜转变,对于建设政治文明以及政府转型又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张荣臣:胡锦涛6月25日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地坚持求真务实精神。从中央到地方已经高度重视干部作风问题。
  北京海淀等地的会风改革还刚刚是个开始。要想开短会、讲真话、求实效,需要切实改进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工作方式和方法,大力倡导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这就需要我们不仅仅是在工作作风上作出努力,更需要在领导方式和制度建设上作出努力。要制定科学规范的会议制度,同时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而北京海淀会风改革正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其他文献
对于具有7000多万党员,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实现党内和谐,不仅是领导人民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也是党的本质属性的要求。党内和谐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思想和谐和组织和谐,以及这两者和谐才能实现的行动和谐。思想和谐是灵魂,组织和谐是保证,行动和谐是结果。这是由党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共产党是具有共同信仰和奋斗目标的先锋战士自愿结合的政治组织,与行政组织不同,
期刊
为深入学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迎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日前,人民论坛杂志社与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在江西联合主办“和谐中国(庐山)·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景区论坛”。中国科社学会会长赵曜教授、中国科社学会副会长、北京科社学会会长、北京大学闫志民教授、国家行政学院徐鸿武教授、全国党建研究会副秘书长卢先福教授、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主任严书翰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景天魁
期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社会和谐首先要党内和谐,只有党内和谐了,党才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对和谐社会建设起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我认为,党内和谐应该是比党内团结更宽泛的概念,是党的活力和团结的统一。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不仅要努力提高领导社会建设的本领,而且首先要增强党内和谐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和谐。  不断推进理论武装工作,实现全党思想认识上的和谐
期刊
生活绝不仅仅只有娱乐  “泛娱乐化”听着有些生硬,但却实实在在符合时下国情。影视剧,特别是历史剧要戏说、要篡改历史、要杜撰噱头才有人看。著书要写得暧昧、写得缠绵、写得低俗才容易一夜成名。娱乐,本无可厚非。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同样也该是财富的使用者。可为何国人会走得如此极端呢?究其竟,从历史原因看,大概是由于在封建社会里,民众受儒家礼法约束,世世代代生活都太过压抑。苛刻的“礼”又限制了人们太多的自由
期刊
现在强调党内和谐是一个新的命题,而且有新的意义。过去我们都是提党的团结和统一,现在提出党内和谐很有针对性。社会和谐要由党内的和谐作保证,以党内和谐为基本条件。执政党不和谐,社会也就不可能是和谐的。这是一个常识。但同时要看到,现在党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有必要强调和谐。这种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党内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党员之间的经济地位、经济收入差别相当明显。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虽然
期刊
随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即将召开,社会和谐再次成为舆论热点和广大公众关注的大事。素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和谐”话语显示了很大的亲和效应和凝聚作用。  社会和谐,在狭义上是指同经济、政治、文化并列,且有特定领域和规律的社会关系、社会局面;在广义上则又涵盖经济、政治、文化,而指作为统一整体的社会建设、社会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既有同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相互关
期刊
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05年3月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以来,我国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新的较大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法治政府、服务政府、效能政府建设,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和热烈欢迎。近日,就如何深入推行政务公开、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组长何勇同志。    我国政务公开工作的发展历
期刊
苏淳莹女士十多年来始终如一,累计向祖国捐赠约人民币1162.3万元善款,救助对象包括孤儿、老人、失学儿童、无法负担医疗费用的重症病人等弱势群体,以关注民生为己任,以自己的一片赤诚诠释出“爱心”这个内涵丰富的词汇的真正含义    一名合格的爱心人物在人们心目中,应该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人物,还是挥洒汗水向四面八方默默奉献爱心的慈善大使?被评选为“2006年度中国爱心人物”的苏淳莹女士用自己温暖如
期刊
买官者得手以后,免不了要通过腐败“回收成本”,“买官卖官”从一种偶然交易逐步演变为标准化交易的市场,最终形成了“卖官腐败链”    官帽交易的成本收益分析    买官卖官,所谓买卖,就是交易,交易就牵涉到买卖双方,也就涉及到成本和收益。  成本和收益可以看作一枚钱币的两面,成本是做一件事情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代价,而收益是做一件事情所获得的好处,包括当期收入、长期收入、永久收入甚至终身收入。  卖官索
期刊
作为执政党,面对日趋猖獗、已经严重影响党群关系的跑官要官风,党员干部究竟是应该“躲起来”,还是“顶回去”?  陕西省宜君县县委书记熊晖有一张“要官别找我”的告示。在我看来,熊晖的做法是“躲起来”,这样可以保持自身干净。无何如何,总比“迎上去”收礼受贿好。但是,如果连县委书记对跑官要官都躲躲闪闪,歪风如何刹得住?  在跑官要官的歪风邪气面前,躲起来不如当面锣对面鼓理直气壮地顶回去。顶回去才能使广大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