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孩子全跳舞》:被撕裂的人性与生命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lc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集《神的孩子全跳舞》在1995年神户地震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构建,通过对不同经历主人公的书写,提出了日本所处的现代困境。灾难书写不仅仅是为了对遇难者的缅怀,更为了幸存者的明天。村上春树通过对灾难的反思,呼吁人们走出长久不自知的虚空状态,真正的面对生活,为人性中填充爱与希望的光辉。
  【关键词】:村上春树;《神的孩子全跳舞》;灾难;救赎
  《神的孩子全跳舞》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2000年出版的一部短篇小说集。该书共包含6个短篇,各篇均以1995年神户地震为背景,描述经历巨变的人们对以往生活经验的思考,为在灾难中受创的同胞提供心灵上的治疗。
  一
  人们大多相信自己所踏大地是无可摇撼的,或者无需一一相信而视之为“自明之理”。不料悠忽之间,坚实的土地“液态化”了。1995年,一场高达7.2级的强烈地震使日本从长久不自知的状态下惊醒。这一年日本经历了近乎战败后的凄惨境况,神户全面陷入了混乱状态,缺粮少水、啼饥号寒。同年,地下铁事件更是雪上加霜,人为犯罪,大肆杀戮让一向视日本为安全国土的民众被深深的震撼。两起事件虽然一为天灾,一为人祸,位置、性质等多有不同,但“一切都是在我们不知晓的时间在地下黑暗场所花时间悄然安排和决定好了的”,绝非偶然发生的巧合事件。《神的孩子全跳舞》针对灾难的关注思考而作,不仅要真实的书写灾难对人们造成的创伤,同时还应站在事件之外理智思考,真正的认清灾难所反映出的更深层、更令人堪忧的精神空洞。为此,小说中主人公经历的设置与村上本人相同。虽然远离地震的发生现场,但却与神户有着千丝万缕无法割舍的联系。可以确定的是:地震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肉体和财产上的损失,也没有给他们的亲人带来伤害。因此在地震中所受到的只有在心理和精神上无形的影响。
  文艺评论家福田和也对《神的孩子全跳舞》进行评论时指出“地震使得这部短篇集中的所有出场人物认识到了自己此前不曾自觉的空虚、浮游感和封闭的心”。村上将地震所带来的大地裂缝移植到主人公身上形成了心灵的裂缝与空洞。
  面对突然而至的死亡,前所未有的缺失感促使人们回忆往昔。以往经验的模糊不明了使人在死亡面前一阵恍惚无措,回顾生命却也只不过是一场空白。
  二
  全书以《UFO飞落钏路》开篇,该篇中主人公小村外表英俊,是一位普通的公司职员,与自己长相平庸不太相配的妻子过着平淡安逸的生活。平淡简单的生活让小村生活在自满之中,然而就在地震的五天后,妻子留下了一张简易的纸条便从此离开。字条上清楚的写着妻子无法继续生活的缘由:“再也不回来了,你身上没有任何足以给我的东西。你诚然温柔英俊潇洒,可是和你一起生活,就好像同一团空气在一起”。一场大地震,无数生命的转瞬即逝,让小村的妻子突然意识到自己以往的生活并未有过真正的为生活而活。每天重复着前一天的生活,生命中无数的岁月浓缩成为相似的一天,生命的可能性被一致性取代,生活原本的精彩也被空虚、寂寞所替代。
  或许每个人都需要安逸平静的生活,但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却始终渴望着生命的花火,桎梏单一的生活让快乐成为了奢侈品。当然自由是相对的,没有人可以挣脱被社会束缚的枷锁,现代生产不仅要求分工明确,同时也将人限定在生产中的一个细小的环节中,从而刻制一模一版的生活模式。
  小村认为自己像空气块或许是缺少了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就像只有皮的大马哈鱼,虽然好吃,但却缺少了它作为大马哈鱼而非其他的本质。或许小村与妻的婚姻生活也是如此,只有婚姻的外壳,而没有实质,或许妻子未感受到来自作为丈夫的小村的疼爱,或是生活就像白开水,平淡无味,少了生活最基本的情趣。人活着如果没有了激情,那就只是高速运转社会中的机器。正是因为一场地震,妻子看到生命的脆弱,看到人生的变幻莫测,从而惊醒的发现,平淡安逸的生活也难掩内心对于激情的渴望。
  三
  从村上春树在《神的孩子全跳舞》这部短篇集中凸显地震背景一点可以得知,地震不仅重创了这片土地,更撕裂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撕裂了原本尘封已久的现实,虚华的外表难掩空洞的内里,地震前的人正像是一条条徒有躯壳,浮游与虚无中的大马哈鱼。
  第二篇《有熨斗的风景》讲述了三宅的故事。三宅因为对篝火的近乎病态的喜爱而住在一个偏僻的海边小镇上,在这里他遇到了同样热爱篝火的顺子。在他们看来篝火是光明,温暖,自由的,“因为自由,看的一方可以随心所欲的看成任何东西。假如你看或看出幽幽的情思,那么就是你心中的幽思反映在火里”。当篝火烧起来之前,总是先有白烟徒然升起。“火在哪里烧了起来,但火本身还看不见。”光明,自由,希望总是存在的,只是往往不直接展现,在人生的旅途上,有的人加快脚步寻找希望,有的人则止步不前,有人珍爱自由,而有人则是浪荡。顺子说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空壳”,不如在篝火熄灭后也一起死掉,假想自己将以何种方式死掉,靠在三宅身上即将入睡的顺子脑海中重复着一句话“篝火灭了,冻也把你冻醒了”。
  村上春树在他的作品中多写人生的孤独与空虚,在《神的孩子全跳舞》中,前两篇也未能摆脱此种基调。但与以往作品不同的是,此书的余下几篇中感情发生了变化。虽然故事背景依然设置在地震发生后,但与毁灭性的故事背景相对应的不在是人的低落与毁灭,而是尽显人的积极力量与灾难的破坏性间的张力。以往对于人迷失的生活状态的批评转换为正面重构,这也体现出村上春树作为一代名家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
  四
  在名为《神的孩子全跳舞》这部短篇中,主人公善也一直被母亲成为“那位”的孩子,然而善也缺始终相信自己有着生理学所认定的父亲,并不断寻找。正是在不断寻找的过程中善也渐渐的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牵手来到世上的,没有一次的孕育是意外。此时,无论生父是“神,还是拥有半个耳垂的男人”对于善也来说都已经无所谓了。寻找父亲的过程中,善也已经体验到生命的神圣与可敬,而母亲口中的“那位”也因此给了善也他所期许的显现与圣礼。豁然明了的善也激动的跳起舞来,正在这时,他感到“自己脚下的大地深处,那里有冥冥黑暗不吉利的低吼,有人所不知的运载欲望的暗流。”善也想起了孩童时期对母亲怀有的邪念,而这邪念正是他脚下所隐藏的欲望之流所致使的一切报复的根源。换言之,人们所遭遇的一切惩罚都是源自人内心深处的邪恶,而善也则是在寻找生命原初的同时,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在小说的结尾部分,善也听到远处传来的救护车的声音。是谁需要救护?是善也、是你、是我?或许每一个人都需要着心灵的救赎,无一例外。在现实生活中,欲望之流往往会淹没人的本心、本性,被欲望所驱使的人往往失去自我,而盲目游走在欲望中,随波逐流。
  大地震所带来的死伤是不可逆转的,而活着的人却有重新选择一次的机会。灾难并不仅是上帝的惩罚,更是体现了上帝的仁爱。将欲与之、必先夺之,一场地震带走了许多生命,但却留下了更多可能的新生命。村上春树通过善也的寻父之旅,倡导人性的善良与本真,警醒世人在虚华的世界里建立温情与希望。
  参考文献:
  [1]村上春树.神的孩子全跳舞 [M]. 林少华,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2] 董群智. 村上春树小说的现代阐释——以《神的孩子全跳舞》为例 [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0(06)
其他文献
【摘要】:是否容易接受、是否能满足自身需要,这是影响受众选择电视新闻的两方面因素。要提高电视新闻被受众选择的机率,强化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在电视新闻的后期编辑中就必须遵循提升易受性及满足受众各项需求的原则与规律。本文分析的编辑过程中需要在新闻内容的选择与补充便是重点。内容对于受众的选择行为有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新闻内容;编辑整合;易受性  在新闻内容的整合方面贯彻易受性原则,主要是体现在播
期刊
【摘要】:电影《红高粱》是张艺谋导演生涯中最激情澎湃之作,在国际上也同样收获了不少的赞誉和奖杯;的、电影《红高粱》能够得到如此高的赞扬,离不开民族音乐的作用。在电影中,民族音乐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电影《红高粱》中的配乐部分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赵季平编写,在电影中主要运用了唢呐、大鼓等为主要配乐手法,这些都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乐曲,这些配乐使电影情节想要构建的人物、情节等都描绘的很完美。本文主
期刊
【摘要】:媒体竞争、网络平台、新闻受众三者之间也不断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网络新闻编辑发展和创新的动力源泉。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新闻编辑需要不断开拓自身的创新意识,提升自己的策划才能,使自身具备更多的责任性和承担性。  【关键词】:网络新闻编辑;创新策略  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受众需求品位不断的上升,网络新闻编辑经过不断的历练己经日渐成熟,并且受到网络受众的广泛拥护。另一方面,虽然网络编辑在
期刊
冬华  料峭西风不尽,  残荷独翘寒谭。  但悲骤冷时光,  回首遥叹霁芳。  新贺词  宝珠一声一日尽,华夏满堂满夜喜。  新春初雪销旧愁,旧事老物盼新情。  昨夜徘徊岁何在,今日把酒言情归。  朝朝美景连花枝,暮暮更欢惹金辉。  守春  春晖连绵映四海,福光四溢罩九州。  湖海江流奔腾地,长卧磐龙神州起。  莫叹无缘空立腕,云澗清涤闲时风。  金戈铁马守中华,丹心一片报国恩。  新路  强军风
期刊
【摘要】: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是从原文内在的生态结构出发来对翻译作品进行选择。这一理论为电影字幕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维”转换视角,深入分析《精灵旅社2》电影的字幕翻译,探讨电影字幕翻译过程中如何把握“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处理好源语和译语的关系,减少文化差距,并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关键词】:《精灵旅社2》;字幕翻译;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 
期刊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移动终端在各行各业的逐渐普及和智能化,4G技术的广泛运用已将图书馆送至掌中。本文通过研究4G网络对移动图书馆带来的契机和挑战,进一步探究高校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新模式,从而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革命。  【关键词】:4G技术;移动图书馆;机遇;服务模式  分类号 G250.76  【Abstract】:With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期刊
【摘要】:印度诗人泰戈尔是全世界著名的爱国诗人,是著名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创作的诗集《泰戈尔诗选》更是在全世界被广泛流传,许多诗句都被翻译成中文和英文出版,成为脍炙人口、打动人心的佳句。因此,本文将结合《泰戈尔诗选》中的相关诗句,对其诗集中的意境美进行深入探究,以期能够为广大的阅读者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泰戈尔诗选;意境美  对于文艺作品来说,其审美意境都是诗人或者作家自身的个
期刊
一  天空中,飘着雨。林笑风呆呆地站在教学楼门口,他没带伞,就在那里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涌过,消失在雨中。  出了考场,林笑风并没有自己预计的那么激动,心中更多的是忧伤和不舍。一想到要和自己呆了三年的学校分别,心里就有说不出的失落。  “中考,就这样过去了?我们就要离开了?”的确,今后他就不再属于这里——即使他一百个不愿意。  “考的怎么样,班长?”是同班的叶一航。  “哦哦还行,你呢?”林笑风回过
期刊
初次与他邂逅,是在茶峒的山涧,云卷云舒,笙歌清亮。我看见,看见春的枝头氤氲的桃瓣,轻轻地开,缓缓地合,她说,她叫翠翠。我仰面嗅到青草的香,如故人的气息,似曾相识。前些年收到友人的信,素白的信笺,整饬的字,读来如同蔷薇扑面的温柔舒展。落款二字缀于纸上:赤子。无数次为这样的字眼所感动:赤子---笔墨不惊,心波已漾。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又有几人依旧心境澄明?  想起汪先生对他的评价,星斗其文,赤
期刊
【摘要】:《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其各种译本在国内外广为流传。本文单从意境的角度分析其最具代表性的十种英文译本间的异同,从而加深我们对《静夜思》的理解。  【关键词】:静夜思;译本;意境  一、引言  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感情强烈,意向独特,语言明快流畅,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静夜思》经典而脍炙人口,该诗虽短,却情景交融,将异乡游子的思乡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本文从标题,用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