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后不孕患者再手术情况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zho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后的不孕患者,经腹腔镜探查联合宫腔镜下输卵管口插管通液,不孕的因素及输卵管生育功能受损情况。

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0年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有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史的不孕患者37例,采用腹腔镜观察盆腔粘连程度、输卵管形态、输卵管伞端等情况;并在腹腔镜监护下行宫腔镜下输卵管口插管通液,观察输卵管管腔是否通畅。

结果

97.3%(36/37)的患者存在输卵管不孕的因素,包括输卵管形态异常或周围粘连、伞端闭锁、管腔堵塞,至少有1个或多个因素合并存在。按每例患者2条输卵管计算,输卵管管腔堵塞79.7%(59/74),伞端闭锁54.1%(40/74),形态异常的发生率52.7%(39/74)。盆腔粘连发生率平均89.2%,其中Ⅰ度21.6%,Ⅱ度32.4%,Ⅲ度35.1%,无Ⅳ度粘连。有妊娠史的一侧输卵管管腔堵塞75.7%、形态异常48.6%、伞端闭锁45.9%。无妊娠史的一侧输卵管,平均输卵管管腔堵塞86.5%、伞端闭锁62.2%,形态异常56.8%。患侧输卵管和对侧输卵管在输卵管形态、伞端形态、管腔堵塞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保守治疗和腹腔镜保守治疗的患者在粘连程度、患侧及对侧输卵管形态、伞端形态、管腔堵塞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后的不孕患者,不孕的主要原因为输卵管因素,包括盆腔粘连和输卵管形态异常、管腔堵塞。保守手术时采用开腹手术或者腹腔镜手术,对继发不孕的患者,生育力损害无明显区别。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多巴胺β–羟化酶基因(DBH)5 TaqⅠ位点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对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新疆地区241例PD患者(维吾尔族100例,汉族141例)、232名健康对照者(维吾尔族103名,汉族129名)进行多巴胺β–羟化酶基因5 TaqⅠ位点多态性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的关联分析方法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生于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亦可发生高能量损伤的中青年人,治疗方法各异。自院自2000年5月至2007年8月选择性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粗隆间骨折92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的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1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IGF-1的动态变化,并比较生存患者和死亡患者的IGF-1变化。结果慢性重型肝炎患者IGF-1变化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相一致。生存患者IGF-1在达到一个最低值后随着PTA的增高而增高;死亡患者的IGF-1则进行性降低,在死亡前达极低值。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IGF-1、
期刊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不同时段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2、4、6和24 h,外周血中可溶性P–选择素(CD62P)和血小板活化糖蛋白GP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的含量。结果65例患者术后即刻CD62P[40.63(25.14~51.01)%]和PAC–1[36.59(20.
目的探讨X线、CT、MRI在评估症状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治疗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中日友好医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41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KP)单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术前胸腰椎CT(含三维重建)、MRI(含脂肪抑制序列)及手术前后X线影像学资料。结果在CT扫描中共显示52个病变椎体,而在MRI共显示70个病变椎体,其中新发骨折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及其抑制剂代他考昔在小鼠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8周成年雄性野生型小鼠或COX–2基因敲除小鼠共35只,其中5只野生型小鼠腹腔注射1 ml/kg橄榄油为对照组,另外野生型小鼠及COX–2基因敲除小鼠各15只腹腔注射1 ml/kg溶解于橄榄油的20%四氯化碳作为野生型实验组和基因敲除实验组。8周后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以及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
目的总结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伴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电生理及周围神经的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5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伴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电生理特点及腓肠神经和皮肤的活检病理特点。结果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0~75岁,周围神经病病程0.5~60个月,总病程12~240个月,周围神经病变模式:多发性单神经病1例,对称性感觉运动多神经病1例,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清醒镇静用于整形外科手术的有效性。方法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的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的患者40例拟在清醒镇静下行整形外科手术患者,15 min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 μg/kg,然后以0.5 μg·kg–1·h–1持续输注,同时持续输注舒芬太尼0.07 μg·kg–1·h–1。局麻前5 min,单次静脉入壶舒芬太尼0.05 μg/kg和咪达唑仑0.025 mg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水平变化与帕金森病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经临床确诊为帕金森病的患者115例,检测这115例帕金森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选取同时间段内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10名健康中老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帕金森病组血清胱抑素C平均水平为(1.06±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