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中心结核性创面与非结核性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的特点

来源 :中华烧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anwang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单中心中结核性创面与非结核性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的特点。

方法

2010年1月—2017年6月,将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烧伤整形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3例结核性创面患者、44例非结核性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分别纳入结核性创面组和非结核性创面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2组患者的性别、居住地、外伤史、创面形成时间、创面确诊时间、住院次数、住院时间,年龄,创面部位,创面面积、窦道发生情况、换药次数、手术次数、行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情况、痊愈情况,医疗费用来源,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和自费负担各项费用情况。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

结果

(1)除性别(χ2=0.019,P>0.05)外,结核性创面组和非结核性创面组患者居住地、外伤史、创面形成时间、创面确诊时间、住院次数、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35、27.651,t=7.252、16.131、4.663、7.416,P<0.05或P<0.01)。(2)结核性创面组和非结核性创面组患者年龄段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22,P>0.05)。(3)结核性创面组患者创面多见于胸部,非结核性创面组患者创面多见于下肢。2组患者创面部位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450,P<0.01)。(4)结核性创面组和非结核性创面组患者创面面积、窦道发生情况、换药次数、手术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24、9.846、-15.426、4.663,P<0.01);2组患者行VSD治疗情况、痊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2、0.111,P>0.05)。(5)结核性创面组患者中医疗费用来自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公费、自费及军队医疗者分别占48.8%(21/43)、7.0%(3/43)、39.5%(17/43)、4.7%(2/43),非结核性创面组患者中医疗费用来自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公费、自费及军队医疗者分别占59.1%(26/44)、4.5%(2/44)、29.5%(13/44)、6.8%(3/44)。2组患者医疗费用来源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4,P>0.05)。(6)结核性创面组和非结核性创面组患者由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和自费负担的各项费用中,诊疗费、药费、手术费、检查费、化验费、床位费及总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051、39.995、64.212、32.584、8.754、43.991、15.671,17.640、65.155、35.546、35.903、-4.329、3.344、12.984,P<0.01)。

结论

相较于非结核性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结核性创面患者创面形成时间长、诊断及治疗难度大、住院时间长,创面多分布于胸部,常伴有窦道形成,医疗费用高;2组患者创面医疗费用均主要由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及自费负担。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对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术后患者子宫内膜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及其受体(IGF-IR)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子宫内膜息肉(EP)患者,对照组(n=50)仅给予TCRP治疗,观察组(n=50)TCRP术后给予LNG-IU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月经失血图(PBCA)评分、子宫内膜厚度、术后复发率、子宫内膜组织IGF-I和IGF
目的探讨1.5T MRI结合数字化X线钼靶在乳腺癌诊断、TNM分期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10月3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收治的35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均于入院后行数字化X线钼靶检查及1.5T MRI检查,并给予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方案。对比数字化X线钼靶单项检查与数字化X线钼靶联合1.5T MRI检查诊断乳腺癌及TNM分期准确度,并以病理检查结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PFMT)治疗全子宫切除术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接受全子宫切除术且并发SUI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n=55)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 PFMT治疗,对照组(n=55)只采用PFMT治疗,两组年龄、BMI、产史和子宫切除诊断构成比、手术方式和SUI诊断分度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烧伤科住院患者行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中引流不畅的影响。方法将笔者科室2016年10—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43.6±2.8)岁行VSD治疗的患者(男37例、女23例)设为常规护理组,2017年5—7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8例(44.2±3.2)岁行VSD治疗的患者(男36例、女22例)设为集束化护理组,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行VSD治疗后,常规护理组患者
目的调查分析严重烧伤成年患者伤后3~14 d能量和蛋白质实际摄入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整形与烧伤外科2011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2例严重烧伤成年患者[男37例、女15例,年龄(37±9)岁]资料,根据重症护理记录统计患者伤后3~14 d膳食、肠内营养制剂和肠外营养制剂的摄入情况。计算并比较患者伤后3~7、8~14 d每人每日摄入总能量及其占目标能
目的探讨己糖激酶Ⅱ在体外培养的缺血缺氧小鼠心肌细胞自噬流变化中的作用。方法取6只1~2 d龄雌雄不限C57BL/6小鼠,分离心脏并培养原代心肌细胞,取原代细胞进行以下实验。(1)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将细胞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3、6、9 h组及缺血缺氧3、6、9 h组,每组4孔。DMEM/F12培养基常规培养(常规培养条件下同)48 h后,正常对照3、6、9 h组更换新鲜DMEM/F12
目的探讨E2F1转录因子对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中M2型巨噬细胞的调节机制。方法引进E2F1基因敲除杂合子C57BL/6小鼠、野生型C57BL/6小鼠,自行繁殖并于小鼠出生后2周通过PCR法鉴定出E2F1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和野生型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选取12只经鉴定后生长至6~8周龄的雄性E2F1基因敲除纯合子C57BL/6小鼠、野生型C57BL/6小鼠,设为E2F1基因敲除组与野生型组,在每
姜黄素作为一种源于姜黄的天然提取物质,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应激、抗微生物、调节免疫等多方面药理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证明姜黄素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疗作用,如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精神性疾病等。姜黄素的诸多药理作用及机制均与肠黏膜屏障功能保护相关,它可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抗菌、调节肠道微生态和肠道免疫反应、抗凋亡等多种途径保护肠黏膜屏障。本文综述姜黄素对肠黏膜屏
目的探讨大鼠施万细胞与成纤维细胞(Fb)联合移植对大鼠失神经支配穿支皮瓣神经再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从2只孕14~16 d SD大鼠胚胎躯干分离培养Fb并观察细胞形态,取第3代细胞用于后续实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细胞纤维粘连蛋白和Ephrin-B2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细胞Ephrin-B2 mRNA的表达(样本数为3)。(2)从45只出生1~3 d 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