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的”末路狂奔,誰之過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790434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務了澳門市民四分之一個世紀的“黃的”成為歷史。因為“黃的”應召率低處未算低,且應召附加費未能談妥等原因,政府決定不與宏益公司續約,11月6日,“黃的”正式跟市民說拜拜。
   追根溯源,25年前“黃的”電召服務的士合約的批出,初衷是補充“黑的“服務的不足,解決當時離島等區域缺乏的士服務的問題,但由於種種原因,“黃的”只有電召之名,無電召之實,成功應召率極低。
   “黃的”宣佈退出後,有媒體訪問市民是否會感覺不方便,不少市民倒也回答乾脆:“‘黃的’有等於無,黑的都搭不到,更何況‘黃的’,好多年了,我都冇坐過”。市民並非誇張,在政府與宏益公司臨時續約的八個月以來,只有16輛“黃的”提供純電召服務。本澳60多萬市民,能電召到“黃的“的概率是十萬分之三,坐上一次“黃的”堪比中一次六合彩。
   而說實話,“黃的”生意也難做。的士佬每分鐘都在算租金、油費、維修費,每秒鐘都是錢,你電召他從A區到B區,在他看來簡直是在浪費時間與燃油。同理,乘客如果揚手即能召到的士的話,還會花費電話費和時間去等電召的士嗎?顯見“黃的”的退場,只是澳門的士服務百病叢生的冰山一角,“黃的”不過是替罪羊。“黃的”在夾縫中求生存,舉步唯艱,活路難尋,誰之過?
  “黃的”退場誰之過?
   本澳的電召的士,正是常規的士服務不充分的產物。特殊服務必然特殊收費,這是市場運行規則的題中之義。但恰恰是在這個號稱自由市場的社會,電召服務一落地就陷入畸形的機制邏輯中,特殊服務與常規服務兩種不同的運作模式,卻同等收費。顯而易見,在運營成本和運營收入極不對等的條件下,“黃的”與“黑的”之間存在極大的機制不公。
   運營效益決定運營實體的生死,畸形制度必然導致運營變型。正是在運營壓力之下,“黃的”在多年的實際運營中,半黃半黑渾水摸魚,長期處於越軌狀態。如何處理電召服務運營問題,成了政府與“黃的”運營商多年來的博弈焦點:一方認死理要求回歸純電召,一方顧存亡拒不接受純電召,雙方始終難於達成共識。當中,一個顯而易見的最核心問題是如何令純電召服務在運營中找到支點,從而得以存活?可是,卻被當局無視。
   基於特定的運營模式,成本比“黑的”更高,收入比“黑的”更少,確實是純電召服務的最大制約,故而宏益公司提出附加服務費具有合理性,只要處理好收費幅度,也是解決問題的主要出路。惟因當局從不正視這個生死結,一直以拉鋸戰相互消耗,導致宏益不惜“以死相逼”,最終一拍兩散,三輸收場,當中不乏有雙方意氣成分。值得追問的是,運行了25年的電召服務,卻在的士服務需求極其鼎盛的市場中找不到活路,這究竟是誰之過?
   從長期糾結到一拍兩散,最大損失的仍是市民,整個漫長過程中幾無得益。可見靠拖,只是苟延殘喘,末路黃花。宏益表示,續約的一大條件是增加服務費,以維持營運成本。當局認為,追加服務費的要求太遲,同時,未有具體考慮到市民承受能力,言外之意,未來新增加的牌照承投規則可以把服務費一併列入討論項目。這種換湯不換藥的做法筆者不明有何意義?涉及其他利益考量,兜了一圈又返回到原點,的士服務還要考驗市民耐心多久?
  “黃的”去留何不由市場決定?
   筆者不解,緣何當初政府與宏益簽訂要以純電召為唯一服務的合約呢?退一步來說,即使市場確實對純電召的士服務有需求,是否就一定要簽訂這一帶有“限制性條款”的合約?政府也好,宏益公司也好,是否考慮若干年後,倘若市場發生變化,這一協議還需續簽嗎?事實上,該協議到期後,市場就發生了變化。一方面,純電召的士服務量並非原設想的那麼大;另一方面,純電召的士由於受汽油價格、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響,導致經營不濟。有鑑於此,政府後來與宏益簽訂臨時合約時將“限制性條款”有所放鬆,即允許有40%的車輛保持純電召服務,但這一尺度由誰來監督、把握,確實在技術上有一定的難度。所以,今次政府堅持以執行原合約之規定,要求“黃的”必須回到100%執行純電召服務方續約,而宏益則要求合約增加附加費與合約同時生效。
   政府方面認為,宏益要求增附加費“欠共識”。宏益則認為,附加費為公司保留司機的保證,同時建議政府增加設置電召站點,且在電召站點打的無需附加費。筆者無意評價增加附加費是否“欠共識”,增設電召站點是否不收附加費。只想弄清,一個簡單的純電召合約需要費時九個月嗎?為什麼臨到合約期滿才談續約,而不早談?還有,政府是否一定要介入純電召合約談判,為何不交予的士行業協會去處置呢?
   政府一直都標榜澳門為自由經濟,筆者倒是建議“黃的”的去留應交予市場來決定。遺憾的是,政府一味死守官僚意識觀念和僵硬機制,迷信權力幹預和行政主導,只會令自己戴著腳鐐跳舞,既拖累了社會事業的發展步伐,又常常把問題解決逼向死角,實不足可取。惟有順應時勢,收縮部門權力和職能,放寬機制,按市場運作規律辦事,澳門公交服務的發展之路才會越走越寬。
   由此及彼,回顧近年來,特區政府諸多部門所推行的政策事務,一件件,一宗宗,問題百出,大多以落敗收場,甚至出現有做等於無做,做了不如未做的不堪境況。耳聞目睹,令人有滿盤皆落索的悲催之感,諸如中央招聘制度弄得噓聲一片的狀況,層出不窮。除了辜負市民期望,更貽誤整體社會發展,公眾看在眼裡急在心頭,澳門真是傷不起了。
其他文献
工作之餘,翻閱貴刊11月號文章,其中《博彩垃圾短信氾濫擾民》一文,看後感同身受。本人在澳門上班,租住珠海拱北口岸一帶居民區,兩地往返間,不時地要收到類似文中所寫的那種垃圾短信數十條,不勝其擾。現在好了,經粵澳警方連續兩天突擊,一舉端掉了隱藏在關閘兩邊的“偽基站”,還往返兩地居民手機於健康。   然對我來說,這並不等於解決了門戶垃圾廣告的侵襲。每當傍晚回到住地,一眼瞧見的便是,門楣門框門鎖門縫插塞的
期刊
一、 前言  兩岸兩會透過多次協商,兩會終於簽署具有兩岸特色的服貿協議。然而簽署完成後,在台灣內部卻引發不同意見及反彈聲浪,甚至在野黨揚言要全面杯葛,對於服貿協議未來的發展,是否有如ECFA的結局一樣?仍有待觀察,儘管服貿協議就是ECFA的深化與進一步落實,也就是替FTA排除障礙的一項非簽不可的協議,其利弊評估,仍有待進一步地深入研究,對於台灣及大陸各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服貿協議的特殊考量隱藏著讓利
期刊
貴刊2014年11月號載文《澳門如何面對泛珠合作“2.0版”的機遇和挑戰》,作者談到澳門在建設三個中心的定位時指出,不可簡單地把澳門看成“中間連絡人的角色”,因為全球化的年代,“任何分量的中間人角色都註定是難以長久的……在中葡之間賺翻譯費用,少說也是不求進取了”。對此,聯繫坊間有“在澳舉辦中葡論壇就等同是平臺”之說,此認識是否亦顯簡單膚淺了?   長期以來,澳門在經貿、文化、語言以及廣泛的葡語國家
期刊
澳門為甚麼貪污腐敗不斷,廉政建設困難,與鄰埠的香港或南洋的新加坡有天壤之別?理由很簡單,我們成長居住的這個“主名之城的澳門”(Macau, Cidade de Nome de Deus),從一開始便與“貪污腐敗”不可分割。所以,澳門過去舉行過的多次立法會選舉,從來不能以正常標準分析,即將舉行的第五屆立法選舉也不例外。  澳門建城的基礎不是皇帝賞賜  過去不少葡萄牙裔學者專家,都偏好說葡萄牙人得以在
期刊
澳門特區政府即將換屆,各種傳聞令廣大居民感覺到,絕大部份主要官員都會換人。雖然他們對人選無“話事權”,但是,對即將獲得委任的新高官,在寄於希望的同時,也議論紛紛——新官上任有無“三把火”,有無“三盆水”?如果有,又如何能够燒好“三把火”,用好“三盆水”?換屆在換人之後,如何體現新人事、新作風、新變革?如此等等,好多居民都拭目以待。   廣大居民希望,新官上任在不搞形式主義、個人崇拜的前提下,能夠本
期刊
澳門回歸後,十五年光陰荏苒,隨著開放賭權及“自由行”政策實施,全球見證了澳門經濟蓬勃的發展。那麼,生活在澳門的居民,在與特區共同成長的日子裡,真的感到幸福了嗎?澳門何時才能成為“宜居城市”?今次,澳門立法會蕭志偉議員與澳門負責任博彩協會關偉霖會長向讀者分享:居民生活幸福指數怎麼看?高福利政策帶來哪些隱患?澳門居民的幸福到底何來?  高收入=高幸福感?   時常聽到外界對於澳門居民生活的羨慕之聲,的
期刊
自8月31日第四屆特區政府行政長官順利產生,坊間一直對新屆政府的施政路向及主要管治團隊成員揣測紛紛。12月1日,政府公佈了中央任命主要官員名單,接下來新屆政府怎麼走?管治團隊怎麼做?自然而然成為全社會都關注的熾熱焦點。本刊邀請到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府與行政學系林明基副教授和余永逸副教授,分別與廣大讀者一起分析新一屆特區政府必須迎面哪些挑戰和危機?探討社團政治化對政府管治所帶來之影響?以及對新上任
期刊
汰換高污染車輛資助計劃可改變空氣污染,還是浪費公帑的行為?11月號《澳門月刊》就此問題,邀請澳門業內人士展開討論。受訪者大都認為政府出資助車主換車,改善空氣質量,推動環保,全民受益。只要定出一個合理的資助比例,在汽車補貼和電單車補貼拉動間做到平衡,以真正幫到車主,公帑資助就非浪費。反觀政府花錢支持一些長期不見效或難於做大做強的產業,倒有浪費公帑之嫌。   近日貿促局在回覆立法會議員的有關諮詢中,透
期刊
澳門青少年航天科普交流活動始於2004年,是由澳門基金會、中國航天基金會主辦,澳門中華聯誼會及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協辦的澳門大中學生學習交流活動,至今舉辦了十屆,歷年有超過2,200名澳門學生親身前往北京航天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見證國家航天事業所取得的成就。  航天科技——國家综合國力的標誌   航天科技向來被視為綜合國力的反映,從1956年,著名科學家錢學森
期刊
長風浩蕩,海闊天空,當南中國海吹拂清冽的東北風時,又一年即將過去。2014年,澳門在成長;2014年,我們在變化。這一年,我們感受著這座城市的風華,這座城市滋潤著我們的生活。  賭收回落,你是否受到影響?輕軌走線,你是否激烈辯論?台版地溝油來襲,你是否食得安心?這一年,還有哪些事令你記憶深刻?哪個漢字最能代表這一年你對澳門的感受?最能“解畫”你心中的2014澳門?  年度漢字,凝固著公衆對過去一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