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外囊泡在肺部炎症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daokid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外囊泡是一类细胞起源的,广泛存在于尿液、血液、唾液、乳汁、脑脊液和羊水等多种体液中的膜性结构。囊泡内包含核酸分子、酶类、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可通过多种途径传递其所携带的生物信息于靶细胞,参与靶细胞的多种病理生理调节过程。目前研究表明细胞外囊泡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肺部炎症性疾病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受限(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EUGR)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出生的超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及治疗结局,以出院时体重Z评分≤-2作为EUGR诊断标准,同期住院超低出生体重儿体重Z评分>-2为对照组(非EUGR组),比较两组母孕期及新生儿特点、诊治经过及住院结局,多因素lo
C1q肾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肾小球肾炎,以肾小球系膜补体C1q大量沉积为特征,病理学上常表现为微小病变型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及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易发生激素依赖或抵抗,预后相对较差,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差异性较大,糖皮质激素仍是治疗首选药物,免疫抑制剂常用于激素依赖或抵抗的患者,近年来还发现利妥昔单抗对C1q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虽然人们对C1q肾病的认识和研究不断深化,但能否将C
目的旨在探讨人前梯度蛋白2(anterior gradient-2,AGR2)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的肠黏膜屏障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人结肠腺癌细胞株Caco-2细胞建立肠黏膜屏障模型,预先转染AGR2质粒和对照质粒,24 h后实验组加入TNF-α刺激细胞,通过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AGR2表达,通
儿童肾结石/肾钙质沉着症发病较为隐匿,容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尿(结晶成分)过饱和与结晶抑制因子失衡所致。近年来,由于个体和(或)家族基因异常引起肾结石/肾钙质沉着症的病例逐年增加,几乎所有肾结石患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机体代谢紊乱。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和分子病因在其发病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该文对几种较常见的肾结石/肾钙质沉着症的分子病因进行综述。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尘螨是引起I型过敏反应的主要过敏原,尘螨致敏蛋白和致敏组分引起的过敏反应及炎症反应在哮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在气道上皮的炎症细胞因子作用下产生的一氧化氮及其衍生物在诱导哮喘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综述近年来尘螨自身致敏蛋白及其致敏相关成分和呼出气一氧化氮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典型的病理特征包括气道重塑。气道重塑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不可逆的气流受限以及肺功能的减退。研究表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肺损伤后的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导致哮喘气道重塑。该文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哮喘气道重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在哮喘中可能的治疗靶点,有利于进
先天免疫作为机体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对机体防御病原体起重要作用。固有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ILCs)是先天免疫系统中重要的效应细胞,ILC2s是ILCs的一个子集,其特点是能产生大量2型细胞因子和某些组织生长因子。ILC2s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组织,肺脏黏膜组织是ILC2s主要聚居地。ILC2s参与肺发育,也可能参与各种因素诱导的肺损伤及其组织修复。对ILC2s的进一步研
药物治疗是儿童支气管哮喘长期管理的主要手段。但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少数患者虽然规律用药,其哮喘仍控制不佳,需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随着对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的药物被研发,尤其是以单克隆抗体为主导的靶向药物,已成为支气管哮喘治疗的研究热点。
目的评估英国新生儿病房对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LISA)这项技术的接受情况。方法通过电子邮件向英国所有150个新生儿病房发送电子问卷,包括LISA适应证、实用性和不使用该项技术的原因。结果电子问卷的总体回复率为96%(144/150)。只有11%的单位正在使用LISA,但大多数(78%)会考虑在自己的单位使用LISA,56%的单位会考虑产时应用LISA。存在的挑战主要在指南的制定和医务人员的培训
期刊
目的应用iTRAQ技术筛选婴儿痉挛症患儿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方法选择临床明确诊断的婴儿痉挛症患儿(试验组)及健康婴儿(对照组)各15例,应用绝对定量技术(isobaric tag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检测其血浆差异蛋白,并进行功能注释及生物信息分析,筛选出差异明显的候选蛋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获得59种表达倍数1.2倍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