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塔古寺与《茶经》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l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塔寺,原名龙盖寺。作为《茶经》作者陆羽的故居,已被世人所熟知。从唐末著名诗僧齐已的《过陆鸿旧居》,到明清时对“难能可桑苎楼”和“陆公祠”的多次维修即可证明,但它在《茶经》传播史的重要历史地位,却没引起今人应有的关注。本文试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西塔禅寺,素为传播茶经的殿堂
  
  1、龙盖寺“真清稿本”是我国《茶经》单行本的祖本。
  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农历九月九日,鲁彭《茶经序》曰:“公再往。索羽所著《茶经》三篇。僧真清者业录而谋梓也,献焉。”披露了龙盖寺住持僧真清献出了自己编辑《茶经》手稿的史实。还日“兹乃复刻者,便览尔。刻之竟陵者,表羽之为竟陵人也”。清楚地讲明刻单行本的两个目的,因为此前,只能在丛刊书《百海学川》中见到《茶经》,且批注并不祥实。于是,在时任荆西道守柯公的支持下,诞生了世上第一版单行本《茶经》——“竟陵版”鲁彭刊本。流传到日本的“竟陵版”的《茶经》外集则源于该版的增修本。
  2、新安吴旦的手稿证实了同样的问题。
  同年农历十月十五日,“新安吴旦”另写有刻茶经跋(图)也讲明了他所请人资助刊印的《茶经》其稿源同样来于龙盖寺住持僧真清。从该书的编目看,基本上与鲁彭本相似,这本被人称为“明嘉靖竟陵本”的刻本,现在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藏”善本中名为“明嘉靖二十一年新安吴旦刻本”。同年。同为新安人的汪世贤亦为之写有后序。
  3、“龙盖寺遗经”对明代出版《茶经》影响深远。
  明·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王寅为孙大秋水斋《茶经》刊本序中写道:“茶经失而不传久矣,幸而羽之龙盖寺尚有遗经焉。”另外,张睿卿《茶经跋》文中也有类似之说:“《茶经》中,经旧刻入《百川学海》。竟陵龙盖寺有茶井在焉。寺僧真清嗜茶。复掇张欧浮槎等记并唐宋题咏附刻于,经……”。因此,这种“嘉靖竞陵本”被日本学者布目潮风认定为“它是明万历年间陆续刊行《茶经》的祖本。”
  4、龙盖寺历来为文人祀陆颂“经”的场所,特别是明代重修寺院之后。
  竟陵版《茶经》中有童承叙《陆羽赞》曰: “余尝过竟陵。憩羽故居,访雁桥,观茶井,概然想见其为人”。准确地表达了他们的心愿。“嘉靖竞陵版”《茶经》的“外集”收录有唐宋诗6首,当朝诗18首。其中写陆羽的4首(含六羡歌),写“茶井”的4首,写真清禅师的5首(含真清自题一首),与龙盖寺(西塔禅院)有关的达11首。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寺院与茶和茶圣的密切关系。如,序言作者鲁彭的《寻清上人因怀可公次韵》中的“春湖入古寺,画雨对虚能,徒倚论今昔,长歌感废兴。清风随挂锡,白日好传灯。茶井西偏路,提壶忆老僧。”如,何晓的《过龙盖寺清禅师》中的“谈经翻具叶,把酒面芳丛”等句。特别是《茶经外集》中还录有“梦野”(注:鲁彭)在西塔寺留下的《怀陆篇》,诗中有“我来访古一引泉,茶炉况在落花前。平生浪说煮茶记。此日却言永怀陆篇。”表达出了典型的“西塔寺情怀。”
  《茶经序》有云: “余性嗜茶,喜吾友王子闲园枕西湖。其所筑仪鸿堂,竹木阴森,与桑苎翁旧址相望。月夕花展,余每丛过。常以西塔为遗怀之地,或把袂偕往,或放舟同济,汲泉煎茶,与之共酌于茶醉亭之上,吊季疵当年披阅其所著《茶经》。穆然想见其为人。……今秋奉命典试江南,复蒙恩旨,归籍省觐,得与王子焚香煮茗,共话十余载离绪,王子因出乎昔考订音韵,正其差伪,亲手楷书《茶经》一帙示予,欲重刻以广其传而问序于余。”序文清楚地记叙了《仪鸿堂版茶经》的诞生缘由。正是茶圣故居不断地激励着故乡官吏和文人尊陆重“经”的情怀,激励他们不断复兴和传承《茶经》。
  
  西寺僧人,不愧尊陆颂“经”的知音
  
  据已有存世资料来看,自明代嘉靖至民国三十年代,西塔寺历任住持和众多僧人都是陆羽的追随者和《茶经》的传播者。
  先说真清禅师。我们可以从他主编的“景陵版茶经”的《茶经外集》来“认识”他。“外集”中有“陆泉张本洁”的《闻清公从新安来大新龙盖寺春日同梦野过访》,诗文为“古刹西湖上,经年到未能。一尊携偶过,千载喜重兴。茶井频添碗,松坛续见灯。徘徊飞锡处,因讶远来僧。”从诗题和诗文我们可以知道:僧从新安(今安徽歙县)来,时值古刹“重兴”之时(由“广教院”复名为龙盖寺并重修)。当地名士之所以惊喜。一是人气复旺了(茶井频添碗);二是清公“资深”且尊陆爱茶。有他的自述为证: “十载传衣钵,沙门寄此身。种莲开白社,屏迹谢红尘。定起出生纳,经残月满津。却憐桑苎老,千古揖风神。”
  桑苎庐藏版《陆子茶经》后的《县志考》,也有关于“明真清”的记载:“真清西塔寺僧歙县人,嗜茶梓陆羽《茶经》”。并附他们自题诗。还有他远谒匡庐、走白下募化,重修和兴建桑苎庐、藏经楼,以及请诸官吏修建茶醉亭的事迹。同时,还记载了寺僧觉岸谋建藏经阁,自往辰源采木死于途中,谭元春因此铭其日“足目皆正,志气不止;汝是沙门人日客死;何其谬哉?各触悲喜!……”,可见真清、觉岸一代僧人们的牺牲精神感人何其至深。
  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西塔寺僧常乐又重刻《陆子茶经》,写序曰:“邑之胜在西湖,西湖之胜在西塔寺。……寺东桑苎庐,陆子旧宅。野竹萧森,莓苔蚀地,幽为最也。游者无不憩,憩者无不问《茶经》。”“予心慨想,遂欲有《茶经》之刻。”体现了僧人对游客民意的尊重以及本人相同的志向。序文还日“予传陆子,不传无干於陆子者。予生长西湖,将老于西湖。知陆子而已。”并日“校成。偏质诸老宿名士,皆以为可遂石印而传之。”这便是石印本桑苎庐《陆子茶经》问世的缘起。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崇陆惜“经”以及与时俱进的精神,应当在今天的故里居士和寺院僧人们中提倡。
  除了常乐僧,还应颂扬者当属新明法师。但我们从桑苎庐《陆子茶经》可以见识到他和他们二代众僧对陆羽和茶经的认识。
  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新明为《陆子茶经》写跋的署名为“演清”,跋文中还有“师弟演春、演润,沙弥宽王、宽慎、宽荣、宽寿、宽慈、宽霖”等8人。
  据欧阳先生说: “早在三十年代初,陆羽故居西塔寺住持僧新明禅师就对陆羽生卒年做过考订。”为了纪念陆羽诞辰1200周年,他还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再次重刊了《陆子茶经》。跋文署落款为“新明沐浴”, “率徒宽慎、宽霖、宽云和侄宽富等顶礼”。
  新明僧师在他的跋文中说: “《茶经》之刻,今传陆子也。”“师于法子,无处士像,亦无处士像;逋叟于师,无和尚像,亦无和尚像。僧于逋叟,无佚老像。亦无佚老像。如诸菩萨天,镜亦无镜,花亦无花,水亦无水,月亦无月。无一毫思议,无一毫呈疑,何等通明,何等自在。”
  新明的跋文,代表了陆子故居一代僧人对陆子的理解,对自身的认识,对《茶经》的推祟。他在西塔寺为世人留下一篇经典译文,并且先后于1935年大水冲毁西塔寺后,返回天门组织重建,1939年被日寇毁寺后仍旧计划筹建陆公祠……重温这些故事,令人不禁与之要共鸣,“莫不合掌诵曰:善哉,善哉。如是,如是。”
其他文献
茶庄园正在兴起    在中国,茶庄园是一个很新颖的概念,虽是借鉴欧洲的庄园模式,但是具备自己的特色。新概念的出现更多时候意味着新的商机,部分地方政府在鼓励扶持当地茶业的同时也开始提倡建设品茗、文化、商旅一体化的庄园式的发展模式,把地方资源用庄园模式整合起来,为当地企业和居民带来更多、更大的商机。因此,在全国各地不同风格、各种模式的茶庄园正在悄然兴起。    如何定义茶庄园    现阶段中国学术界对
期刊
1月23日,腊月的京城,残雪覆盖。晚上8时,笔者如约叩开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的家门。门口,关牧村开门迎候。“请里边坐。”她引我们来到客厅。  关牧村的丈夫江泓送走前宾,来到客厅:“现在‘坦洋工夫’怎么样了?”他关切地询问,关牧村则到厨房烧水沏茶,一会儿热腾腾的茶水摆上茶几。我介绍了“坦洋工夫”的发展形势,并告诉他,1月15日,国家工商总局正式公告,认定“坦洋工夫”为中国驰名商标。“太好了!祝福福
期刊
去年12月20日~22日是马来西亚《有时喝茶》茶艺生活营第四年开办的时间,这是一场推广茶道学习为主轴、纯文化不盈利的中学生活动。学员平均年龄约16岁,每年招募的所有学员,人人必须学泡茶,不但学,还得马上投入比赛现场竞技。我们安排在第一天完成泡茶概论、泡茶程序示范以及实习泡茶课,第二天和第三天就进行泡茶比赛了。  首先我们制定比赛时应冲泡哪些茶叶、用那些茶具、如何;中泡及如何供应热水等方法。在泡茶比
期刊
因为从小喝花茶的缘故,我总是特别偏爱香气悠扬的茶。台湾的包种茶以悠扬高香而闻名于世,这让我着迷不已,常常辗转于大街小巷的茶店去找寻那份特殊的茶香。可是真正品味到纯正的包种茶还得归功于我的一位茶友。  周末与朋友约在一处极典雅的茶馆里,刚进门,我便循着茶香径直找到了闻名海内外、被喻为茶中珍品的文山包种茶。闻香而来的不只我一个。茶桌已经被茶客围得严严实实。泡茶的是一位年长的女士, “这位泡茶的是台湾
期刊
两岸品茗,一味同心    茶,这种产自南国的灵叶,在中华文明中扮演着精神文化载体的角色,是中华民族的国粹。  正因为如此。茶在它被发现、利用的同时,无形中也被人们赋予了某种称之为“道”的深刻内涵,茶以载道则体现为“礼”。沏茶饮茶。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是为茶之道。沏茶饮茶。勤俭朴素、清正廉明、和衷共济、宁静致远,是为茶之礼。  茶尚俭。茶性俭朴,俭乃本性。以茶崇俭,以俭育德。勤俭
期刊
闽东是福建省宁德市的俗称,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南连省会福州,北接浙江温州,西邻武夷名山,东与台湾岛隔海相望,特殊的地理位置铸就了宁德溪流纵横交错的地貌类型,拥有了“海上仙都”福鼎太姥山、“十里水街”屏南白水洋、蕉城支捉山等名山秀水和“海上天湖”三都澳、福鼎嵛山岛等滨海风光的自然景观。  此外,宁德还是全国著名的畲族人口聚居区,畲族风情丰富;彩,从台族的赛歌对歌、婚礼茶俗,到畲族的服饰、饮食、民居等民
期刊
在寻找健康好茶系列活动之一中,我们从专家那里了解了健康茶的标准,闽茶的现状及好茶的产生过程。第二期的寻找行程,我们前往安溪和厦门,带您一起走进安溪茶山深处,揭开有机茶园的神秘面纱,与茶叶出口重港厦门的茶商面对面,展开一次有关健康好茶的体验与对话之旅。    探秘安溪有机茶园    1月23日,天空飘着蒙蒙的细雨。我们从福州出发,驱车200多公里一路颠簸来到安溪。以往每次来都是在茶季,看得最多的总是
期刊
“世界茶叶看中国,中国茶叶看福建。”作为中国的产茶大省,茶叶是福建的特色产品,茶产业是福建的优势产业,自古以来,福建就是茶之乡、茶之祖、茶之源和茶之韵,有着悠久的植茶和制茶的历史,据史料记我,福建产茶的文字记载比陆羽的《茶经》还早500余年。在翻阅福建茶史、走访茶园故里之时,我们无不感受到身为一个福建人的骄傲:北苑贡茶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贡茶;福建最早开创了半发酵的乌龙茶工艺;全曾甚至全世界的红
期刊
“两岸品茗、一味同心”。11月16~18日,第三届海峡两岸茶博会在福建宁德举行。作为海峡两岸一场集茶文化、茶产业交流和商贸、旅游等为一体的盛会,吸引了祖国大陆各茶叶主产区和台湾地区的数百家茶叶企业。  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围绕福建省委、省政府“两个先行区”战略部署,体现福建“茶之乡、茶之祖、茶之源、茶之韵”特色,挖掘闽台两地深远的茶文化渊源和底蕴。通过茶产品的展示展销、高峰论坛、经贸洽谈、项目推介、
期刊
厦门,一个“茶店比米店多”的城市。  在大街小巷星罗棋布的茶叶店中,“雾中天”的知名度可能不算很高,可第一次走进“雾中天”位于湖里的旗舰店,雅致的店堂装饰、完整的系列产品展示、精致大方的茶品包装……让人很难想象在如此复杂纷乱的战国茶叶市场中,竟然会杀出一个程咬金来!  回想“雾中天”这一年多来的成长,庄承源更多的是感触:“简简单单的一片茶叶,想要成就一个新品牌真是不简单!”眼前这个年轻的掌门人,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