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老年人是保健食品市场最大的消费群体,也是最易被不良商家“忽悠”的群体。根据保健食品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案例,相关专家提醒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人在选购保健食品、辨别保健食品宣传真伪时,要注意五大非法宣传陷阱!
“药到病除”不可信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治疗功效。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如“根治”、“药到病除”等用语,或者以“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无毒副作用”等承诺,严重欺骗、诱导消费者。
例如济南基业海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保健食品“海通牌奥复康片”,其批准的保健功能为“免疫调节”。广告宣传“美国奥康复,天天见奇效,前列腺肥大完全好了”等。
“健康讲座”为促销
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貌似专家、教授和老中医,或者一些主持人或演员在现场进行“养生”讲座,顺便兜售保健食品。不少老年人因为盲目信任这些所谓专家或名人的介绍,从而选购了大量假冒保健食
“权威证明”属虚构
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还有一些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内容。
“免费活动”为洗脑
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利用“赠礼品”、“免费试用”、“抽奖”等方式,吸引老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促销现场往往气氛热烈,夸大产品功效,甚至声称根治百病。有些活动时还会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
“专家义诊”是骗局
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不少老年人受免费吸引从而进行体检或咨询。体检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不少老年人因此被诱骗购买了一堆无用处且不知真假的保健食品。
特别提醒:有病要投医,切忌把保健品当药品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没有治疗作用;如果患有疾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的治疗。不要相信保健品广告的夸大性宣传。
购买保健品时要理性对待商家关于中老年保健品的促销活动。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送上门的“免费项目”,一定要提高警惕。在遇到“专家义诊”时,应当要求其出具医师资质、销售药品资格,并向当地卫生监督部门咨询。中老年人还可以记下药品名称,回去让子女、家人上网查询,或者到正规医院、药店等咨询,谨慎行事,防止上当受骗。
另外,请到正规商店购买老年保健品,不要盲目轻信所谓专家或名人的介绍,参与“免费讲座、旅游、座谈会”等形式的推销会,认清“国食健字”(或卫食健字、卫食健进字)的批准文号及“蓝帽子标识”。
同时,购物后要注意索要和妥善保管购物发票,谨记保健品和药品存在本质区别。
如果发现或者遇到保健品诈骗,请及时向公安部门及相关部门举报。
链接:警方总结八类保健品最常用“推销陷阱”
以“赠药”、 “免费试用”等手段促销:
打着高科技的牌子上门推销;
在社区打着“名医义诊”名号推销:
用“免费出游”专车接送老人,免费送简餐,再高价推销保健品;
在酒店边开“专家讲座”边卖保健品:
在公园以“会员制”推销;
在商场门口以“免费抽奖”推销;
软磨硬泡式直接推销。
“药到病除”不可信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治疗功效。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如“根治”、“药到病除”等用语,或者以“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无毒副作用”等承诺,严重欺骗、诱导消费者。
例如济南基业海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保健食品“海通牌奥复康片”,其批准的保健功能为“免疫调节”。广告宣传“美国奥康复,天天见奇效,前列腺肥大完全好了”等。
“健康讲座”为促销
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貌似专家、教授和老中医,或者一些主持人或演员在现场进行“养生”讲座,顺便兜售保健食品。不少老年人因为盲目信任这些所谓专家或名人的介绍,从而选购了大量假冒保健食
“权威证明”属虚构
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还有一些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内容。
“免费活动”为洗脑
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利用“赠礼品”、“免费试用”、“抽奖”等方式,吸引老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促销现场往往气氛热烈,夸大产品功效,甚至声称根治百病。有些活动时还会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
“专家义诊”是骗局
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不少老年人受免费吸引从而进行体检或咨询。体检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不少老年人因此被诱骗购买了一堆无用处且不知真假的保健食品。
特别提醒:有病要投医,切忌把保健品当药品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没有治疗作用;如果患有疾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的治疗。不要相信保健品广告的夸大性宣传。
购买保健品时要理性对待商家关于中老年保健品的促销活动。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送上门的“免费项目”,一定要提高警惕。在遇到“专家义诊”时,应当要求其出具医师资质、销售药品资格,并向当地卫生监督部门咨询。中老年人还可以记下药品名称,回去让子女、家人上网查询,或者到正规医院、药店等咨询,谨慎行事,防止上当受骗。
另外,请到正规商店购买老年保健品,不要盲目轻信所谓专家或名人的介绍,参与“免费讲座、旅游、座谈会”等形式的推销会,认清“国食健字”(或卫食健字、卫食健进字)的批准文号及“蓝帽子标识”。
同时,购物后要注意索要和妥善保管购物发票,谨记保健品和药品存在本质区别。
如果发现或者遇到保健品诈骗,请及时向公安部门及相关部门举报。
链接:警方总结八类保健品最常用“推销陷阱”
以“赠药”、 “免费试用”等手段促销:
打着高科技的牌子上门推销;
在社区打着“名医义诊”名号推销:
用“免费出游”专车接送老人,免费送简餐,再高价推销保健品;
在酒店边开“专家讲座”边卖保健品:
在公园以“会员制”推销;
在商场门口以“免费抽奖”推销;
软磨硬泡式直接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