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225-01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快速普及性与医院护理管理的滞后性矛盾日渐突出,对于方便农民看病就医,减轻农民就医消费负担,有很大的影响。加之医院质量管理年活动的开展及医院进行等级评审活动,要求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规范医疗行为、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为目标,也有着很大的直接影响作用。本院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护理人员不足,继而也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我县是一个有着35万人口的贫困大县,自07年4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县实施以来,我院作我本县的医疗救治中心,自然就承担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的重任。据统计医院在2006年收住院病人1921例,到2007年就收住院病人3011例,2008年收住院病人3955例,年增长率36%-23%左右,在住院病人人数不断增多而护士的人数却从未增加的情况下,全院共有护士60多人,分别在内、外、妇、儿、急诊、手术和医技等各科,无论是从床位与护士之比或者是医生与护士之比都不能满足各科的需求,所以护士们也只能每天按时完成繁重的工作量及治疗任务,就很不容易了,更没时间来保证护理质量的提高。
1 存在的问题
1.1 例如我院外科由于没有分科是一个综合性科室,骨科、普外、泌尿等,病人全收住在一起,床位总数43张,并备有4张加床在病人最多的情况下总数可达47人,但护士(包括换药室一人)总数为10人,根据统计07年收住院病人1059人,08年收住院院病人1310人,截至目前外科住院病人数每天均在35人左右。由于外科病人:①具有病情的特殊性,临床护理专业性很强,各种护理操作也很多,所以这些护理工作具有不可替代性,一定要按时完成;②加上应急性很强,病情危重,有时手术后的病人还需要特护。
1.2 由于专业水平不高,整体的护理环节薄弱。我院临床护士大多是低年资、低学历,临时聘用护士也很多,缺乏各种健康教育的机会和各种形式的进修学习,再加上操作不规范,其专业水准不高,专业素质不强,因此我院护士应向全科护士方向发展。整体化护理应是工作重点,由于护理队伍的现状,所以开展整体护理成了我院护理工作的难点。
1.3 制度不完善,责任不明确。例如护士长管理本应是整个护理管理的关键环节,护士长的精力应该放在护士管理上、制度完善上、人员的组织管理上、护理质量的监控上、护理风险的防范上等。而我们有些临床科室的护士长工作内容与普通护士没有质的区别,常规的护理与治疗是整天的工作。
1.4 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1.4.1 护理文书书写过于简单,阐述不清、记录无实质内容、只有治疗和流水账,给予患者护理的内容少,对病情变化、治疗效果缺乏及时、连续、动态的追踪记录。
1.4.2 医护记录不吻合。
1.4.3 未根据专科特点进行记录。
1.4.4 护士法律意识淡薄,在记录时笔误或写错单位,未按要求改写,而是直接涂改或因字迹潦草,重要病情漏记或其它原因需要重抄时,未得到直接人配合,而一人笔记抄写,内容虽未改,但易让人产生不信任感。
2 对策
2.1 提高护士待遇,稳定护理队伍。护理风险大,将导致护士工作压力大。待遇低将导致护士的社会地位低,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提高临床一线护士的工资待遇,在编护士与合同护士一视同仁,只要级别相同、工作量相同,评模晋级应同等对待。把各级医院要达到医护比、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作为硬性规定并固定下来。
2.2 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程序。建章立制是提高管理质量的关键问题。首先应制定出《护理工作制度及各班职责》、《护理安全预防与纠纷措施》、《消毒隔离制度》、《护理质量标准》、《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等,严格床头交接班,定性定期检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护士长要履行管理职责;其次要以人为本,管理和谐氛围。即要依法管理,又要科学管理;既要以制度管人,又要以理服人。总之要把硬性管理与弹性情感管理结合起来。
2.3 防范差错事故,避免护理风险。重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加强医患沟通,以患者需求为向导,持续改进护理服务。教育护理人员要高度重视患者的需求和满足患者的需要,护理部应抓好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内容要体现患者的需求,调查结果要客观真实,并在护士长会上反馈以便分析,找出护理工作与患者需求的距离,进行持续改进,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能持续稳定提高。
2.4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2.4.1 护理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从思想、政治、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关心护理人员。改善护理工作环境,创造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满足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2.4.2 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护理工作具有独立性、连续性、具体性、复杂性、隐蔽性等特点,绝大多数护理活动是希望在无人监督下完成的,所以让每位护理人员自觉地依照标准和制度努力工作严格要求,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这是做好护理质量控制的根本所在。
2.4.3 强化“三基”训练,年初根据不同职称制定训练目标。每月坚持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相结合,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护士长、质控员是必须严把质控关,每天检查、督促、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认真加强护理文书的书写及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4.4 优化护理人员结构,目前我院护理人员普遍护龄较轻、学历偏低、缺乏中级职称,应积极引进中高级职称护理专业人才,按老、中、青结合的方式,发挥老护士的经验,中年护士的精力充沛,年轻护士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优势,根据不同资历、职称,为层使用,确定不同职责及责任,同时应制订相应的劳务分配系数,做到责、权、利统一,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确保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任务,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为我院创等评审工作做出应有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杨春玲.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的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0).4810-4811
[2] 姚士荣.对护理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思考.中国护理管理,2007.7(1).65
[3] 李玉兰.对乡镇卫生机构进行护理巡回指导的体会.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49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快速普及性与医院护理管理的滞后性矛盾日渐突出,对于方便农民看病就医,减轻农民就医消费负担,有很大的影响。加之医院质量管理年活动的开展及医院进行等级评审活动,要求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规范医疗行为、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为目标,也有着很大的直接影响作用。本院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护理人员不足,继而也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我县是一个有着35万人口的贫困大县,自07年4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县实施以来,我院作我本县的医疗救治中心,自然就承担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的重任。据统计医院在2006年收住院病人1921例,到2007年就收住院病人3011例,2008年收住院病人3955例,年增长率36%-23%左右,在住院病人人数不断增多而护士的人数却从未增加的情况下,全院共有护士60多人,分别在内、外、妇、儿、急诊、手术和医技等各科,无论是从床位与护士之比或者是医生与护士之比都不能满足各科的需求,所以护士们也只能每天按时完成繁重的工作量及治疗任务,就很不容易了,更没时间来保证护理质量的提高。
1 存在的问题
1.1 例如我院外科由于没有分科是一个综合性科室,骨科、普外、泌尿等,病人全收住在一起,床位总数43张,并备有4张加床在病人最多的情况下总数可达47人,但护士(包括换药室一人)总数为10人,根据统计07年收住院病人1059人,08年收住院院病人1310人,截至目前外科住院病人数每天均在35人左右。由于外科病人:①具有病情的特殊性,临床护理专业性很强,各种护理操作也很多,所以这些护理工作具有不可替代性,一定要按时完成;②加上应急性很强,病情危重,有时手术后的病人还需要特护。
1.2 由于专业水平不高,整体的护理环节薄弱。我院临床护士大多是低年资、低学历,临时聘用护士也很多,缺乏各种健康教育的机会和各种形式的进修学习,再加上操作不规范,其专业水准不高,专业素质不强,因此我院护士应向全科护士方向发展。整体化护理应是工作重点,由于护理队伍的现状,所以开展整体护理成了我院护理工作的难点。
1.3 制度不完善,责任不明确。例如护士长管理本应是整个护理管理的关键环节,护士长的精力应该放在护士管理上、制度完善上、人员的组织管理上、护理质量的监控上、护理风险的防范上等。而我们有些临床科室的护士长工作内容与普通护士没有质的区别,常规的护理与治疗是整天的工作。
1.4 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1.4.1 护理文书书写过于简单,阐述不清、记录无实质内容、只有治疗和流水账,给予患者护理的内容少,对病情变化、治疗效果缺乏及时、连续、动态的追踪记录。
1.4.2 医护记录不吻合。
1.4.3 未根据专科特点进行记录。
1.4.4 护士法律意识淡薄,在记录时笔误或写错单位,未按要求改写,而是直接涂改或因字迹潦草,重要病情漏记或其它原因需要重抄时,未得到直接人配合,而一人笔记抄写,内容虽未改,但易让人产生不信任感。
2 对策
2.1 提高护士待遇,稳定护理队伍。护理风险大,将导致护士工作压力大。待遇低将导致护士的社会地位低,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提高临床一线护士的工资待遇,在编护士与合同护士一视同仁,只要级别相同、工作量相同,评模晋级应同等对待。把各级医院要达到医护比、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作为硬性规定并固定下来。
2.2 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程序。建章立制是提高管理质量的关键问题。首先应制定出《护理工作制度及各班职责》、《护理安全预防与纠纷措施》、《消毒隔离制度》、《护理质量标准》、《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等,严格床头交接班,定性定期检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护士长要履行管理职责;其次要以人为本,管理和谐氛围。即要依法管理,又要科学管理;既要以制度管人,又要以理服人。总之要把硬性管理与弹性情感管理结合起来。
2.3 防范差错事故,避免护理风险。重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加强医患沟通,以患者需求为向导,持续改进护理服务。教育护理人员要高度重视患者的需求和满足患者的需要,护理部应抓好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内容要体现患者的需求,调查结果要客观真实,并在护士长会上反馈以便分析,找出护理工作与患者需求的距离,进行持续改进,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能持续稳定提高。
2.4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2.4.1 护理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从思想、政治、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关心护理人员。改善护理工作环境,创造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满足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2.4.2 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护理工作具有独立性、连续性、具体性、复杂性、隐蔽性等特点,绝大多数护理活动是希望在无人监督下完成的,所以让每位护理人员自觉地依照标准和制度努力工作严格要求,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这是做好护理质量控制的根本所在。
2.4.3 强化“三基”训练,年初根据不同职称制定训练目标。每月坚持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相结合,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护士长、质控员是必须严把质控关,每天检查、督促、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认真加强护理文书的书写及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4.4 优化护理人员结构,目前我院护理人员普遍护龄较轻、学历偏低、缺乏中级职称,应积极引进中高级职称护理专业人才,按老、中、青结合的方式,发挥老护士的经验,中年护士的精力充沛,年轻护士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优势,根据不同资历、职称,为层使用,确定不同职责及责任,同时应制订相应的劳务分配系数,做到责、权、利统一,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确保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任务,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为我院创等评审工作做出应有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杨春玲.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的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0).4810-4811
[2] 姚士荣.对护理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思考.中国护理管理,2007.7(1).65
[3] 李玉兰.对乡镇卫生机构进行护理巡回指导的体会.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