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打磨的百年青岛遗产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715893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外地朋友来青岛,作为“地陪”,我通常会带着朋友在青岛老城区转转。往往从青岛前海的栈桥为起点,先是几栋老房子,所谓老房子,其实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人占领青岛时期修筑的建筑,有着明显的欧式风格;再看有两个高耸云天的尖顶塔楼的圣弥爱尔教堂,青岛人所称的天主教堂,这是典型的德国哥特式建筑;然后就是老市府——青岛人说老市府,往往涵盖许多:德国人当年的总督署府、民国时期的青岛市政府、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1990年代中期市政府东迁前的市政府。老市府这栋建筑,几乎成了青岛的一个象征。看完老市政府,再看基督教堂,然后就是重头戏:总督楼,以前青岛人称为迎宾馆,这是当年德国总督住家生活的场所,之后再拐入老山东大学的校园——当年德国人的兵营,穿过校园,再来到青岛山,看保存完好的德国人的炮台遗址,这也是“一战”时在亚洲的唯一战场,以德国人失败和日本人取胜而结束了德国人在青岛的统治……
  这条青岛的老城游览路线几乎成了我的固定“导游”路线。对我们这些青岛人来说,当年德国的殖民地建筑,这些老房子现在成了我们城市的风景,带你看这些老房子,不是来看所谓的殖民地文化,而是看我们青岛百年留下来的风景。历史就像碾路机,在路面上轰轰烈烈地碾过去,留在地面上和镶嵌进路面里的石头,就成了这个城市的历史。时光走到今天,这些留下来的石头或说建筑,已经没有了善恶和是非,留存在这里,就是我们城市的历史。而那些历经百年沧桑的独特建筑,也就成了我们城市里的文化风景。
  就像这组德国殖民者当年占领青岛开始城市建设初期的照片,即便过去了一百多年,看上去依然撞击着我们的心灵,感觉很是复杂。殖民与被殖民,建筑与今天的风景,有些话题是很难用几句话说清的。照片(图1)上的德国胶澳总督官署办公室,也称总督府——后来的民国青岛市政府、新中国的青岛市人民政府都曾在此办公。1990年代,随着市政府东迁,这里成为青岛市人大和政协办公楼。这栋老建筑,看上去宏伟沉稳,对称舒展,在巍峨中流露着俊美。这座典型的欧式建筑,一直是青岛的一个风景标志。
  从“总督府”的老照片上不难看出,当时真是在荒地上盖楼,周边很开阔,一览无余。“总督府”的大门正对海边,恰成一条中轴线,当年的欧人区便是沿着这条线的两侧规划发展的。从“总督府”正对向海的基岩海岸是一处凸进海里的“弯曲”,本来这里有德国人建的纪念碑,“一战”德国人失败后就被损毁了。我童年的记忆里,1970年代这里有一面巨大的红色语录牌,是水泥建筑,红底黄色,写着毛主席语录。当然,现在这里已变成郁郁葱葱的绿化带,由高大的雪松黑针松冬青树围成一个茂密的小花园。当年语录牌的痕迹已经荡然无存。其实,城市的一些历史痕迹,说消逝,也是很容易的。
  当年德国人刚占领青岛时,对城市规划是有严格限制的,这限制也打着深深的殖民色彩,例如现在的青岛老城区沿海一线,是他们划定的欧人区,华人是不能在这里盖房居住的。欧人区的建筑,当年的殖民者有着严格的审查手续,不仅是在地基的申请划定上,而且在建筑的样式和风格上,都有很严格的审批,例如不能建筑相同风格和样式的房子,这也是造成今天的青岛老房子还吸引着我们目光的一个重要的缘由。从这两张照片(图2、图3)上可以看出,当年的欧人区,从今天的观象山往南一直铺展到海边,这些别墅洋房错落有致,掩映在树丛中。后来随着山东各地拥入青岛的市民增多,欧人区不允许华人居住的不平等规定也就失效了。
  第一海水浴场直到今天还是青岛的骄傲,汇泉湾海水浴场是当年德国人为夏天避暑下海游泳而建设的,其规模一直到今天也没出当年的范围,这主要是因为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从当年的老照片(图4)上可以清晰地看出海水浴场的“野景”,这里用一个“野”字是想说初建时的那种与自然融合的气息。海边的凉亭,也是不同于传统中国飞檐式的,而恰似德国士兵的“头盔”。新建的海滨旅馆是海滨浴场区最醒目的建筑,即便在今天,这栋建筑依然是浴场区的标志性风景。
  再看这几张德国军人的老照片(图5、图6、图7)。照片上的那位主要人物——留着胡子的军官,被青岛档案馆的一位学者辨认为是海因里希亲王,即亨利王子。从网上不难查到这位生于1862年8月,卒于1929年4月的亲王的背景资料,他是当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弟弟,母亲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公主。海因里希曾两次来过青岛,但都是来去匆匆,这几张照片,或许正是他匆匆青岛之行留下的踪影吧。今天依旧坐落在青岛栈桥斜对面的栈桥王子饭店,就在青岛日报社大楼边上,常有来访的外地朋友问,为啥这家饭店叫王子饭店,我并不专业的导游解说里常常会提到这位亨利王子。其实,我并不能断定照片上的留胡子的军官就是海因里希亲王,因为我总觉得照片上的这位军官显得比王子当年的年龄略显苍老。
  在这组老照片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实是下边的两幅照片(图8、图9):一幅是六名德国水兵和两位中国车夫;另一幅是两位外国绅士和一位中国人,中国人的脚前还有一只狗。
  此外,其它几张德占青岛初期的老照片(图10、图11、图12),都是关于建筑的,这些老房子自然是德国占领青岛初期欧人的建筑,房子的周边几乎没有别的建筑,空间开阔,照片上也没有别的参照物。拿这几张照片上的老房子给热心青岛文史研究与收藏的朋友看,几乎一致发出疑问:这是青岛吗?当得知是德国初占时期的老照片时,又觉得茫然,因为实在看不出这是哪里,即便是还存在着,恐怕也早“淹没”在老城区已经很难辨认清楚的新旧杂陈的老楼群里了。(照片由秦风老照片馆提供)
其他文献
最近一段时间里,接连有两起中国公民在海外遭遇不测的消息传回国内。一则发生在南非。据报道,今年2月15日,在南非东开普省阿里瓦尔北地区经商的两名中国公民受到当地人的攻击而丧生,该省警察总监辛西娅·宾塔中将在一份针对此次案件的调查报告中声称已经以“武装抢劫、谋杀、纵火和偷盗”罪名逮捕了与此案相关的两名犯罪嫌疑人。  另一则消息是中国渔船遭阿根廷军方的射击并沉没。据3月16日报道,一艘中国渔船“鲁烟远渔
期刊
长江,从唐古拉山的格拉丹东雪峰发源,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在奔向蔚蓝色的大海前孕育了她最后一个小女儿—— 青草沙。    历史走到了二十一世纪,经过专家们多年勘探论证,2006年上海市政府决定在青草沙水域建设上海新的水源地。  因为水源地里有个叫青草沙的小岛,这片66平方公里的水域,近10个杭州西湖大小的淡水库被命名为“青草沙水源地”。    水,  是青草沙的魂,也是她的魅力所在。    站在标高
期刊
3月25日,中共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直属机关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济召开。大会回顾了近年来集团直属机关党建工作,部署今后一个时期集团直属机关党建工作任务,选举产生了集团直属机关新一届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志华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集团党委副书记王次忠主持大会。  3月25日,上午9时整,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幕。王次忠同志宣布中共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直属机关第二次代表大会应到代表18
期刊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天来了,和煦的春风吹绿了秀柳,也吹开了花朵,更吹出了姹紫嫣红,引得鸟儿们争相“斗艳”,好不热闹!  白鹭,伴着春天的脚步,和着诗人的节拍,与我们相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美丽富庶的江南,白鹭亮丽的身影已映入眼帘……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均有白鹭分布,从海边滩涂到湖泊沼泽,到湿地苇荡,到丘陵山地,甚至田间地头
期刊
2016年3月19日上午,山东基础教育出版研究专家委员会成立暨山东基础教育出版基地揭牌仪式在山东大厦举行。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顾明远,全国中学语文协会学术委员、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顾振彪,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专业委员会原副理事长单中惠,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教育部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王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数学课程
期刊
自古至今,人们追寻“道”,摸索天地运行之理,探求为人处世之方。可谈道论道者往往玄虚空妙,让人如坠云里雾里。其实,“道”不能离开生活,“道”的追寻应以“人”为中心。所以孔子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道,是孔子一生的追求。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为了心中的那个“道”,孔子不断地追寻与努力。晚年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时,孔子说自己“十有五而志于学”,“志于学”就是他常说的“志于道
期刊
巩艺 1973年生于山东莱芜。1997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现为齐鲁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副教授,师从胡应康先生。2013年考取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导师张志民先生。  古代中国绘画品评高度发达,绘画作品逃脱不掉被评价归类,在境界与品格上分出等次。丰富而源远流长的绘画史变得清晰可辨,流派纷呈却传承有序,少有遗漏。在北宋,李成的出现,形成了齐鲁山水画风的影响态势。那时,影响中国
期刊
3月12日,中国第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乘包机抵达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圆满完成为期一年的国际维和任务。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江汀,公安部边防管理局政治委员牟玉昌少将、副局长徐宽宥少将到机场迎接。  张江汀代表山东省委、省政府及全省政法战线的全体同志,向载誉归来的防暴队官兵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张江汀指出,在长达12个月的维和行动中,全体防暴队员牢记使命、英勇顽强、严规守矩,充分展现了铁心
期刊
不必讳言,李杜身上确有机会主义的元素。在艰难的进阶之路上,他们不可能完全摒弃庸俗的东西。比如在长安的辛苦“干谒”,两人受尽屈辱却又乐此不疲。对这些岁月,杜甫和李白的诗中记录得最充分不过。“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这是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的句子,其中写尽了自夸与自怜,简直不忍卒读。“精诚有所感,造化为悲伤。而我竞何辜,远身金殿旁。”这是李白的《古风》第三十七首
期刊
3月24日,山东省老龄委第二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在济南召开。山东省老龄委副主任、省老龄办主任丁希滨代表省老龄委报告工作,部分省老龄委成员单位作了典型发言,副省长王随莲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丁希滨在报告中指出,2015年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方针,加快推进法规政策落实,全面提高养老保障和优待水平,积极创新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