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重托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42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蛰伏在地道的出口处,肿胀的小眼睛死死地盯着对面几十米远的那道铁丝网,像一条随时准备攻击的毒蛇。穿过这道铁丝网,再有几十米就是国界线。

  等等,再等等……他反复告诫自己,不能冲动,千万不能……他强忍着,等待着。
  他把重现了不知多少次的过往又在脑海里回放了一遍。如果说所有的人都能让他暂时放下,唯独有一个人他放不下,一辈子都放不下。他觉得他亏欠这个人太多太多了,他想再见这个人一面,就一面。若是能对他亲口喊出那个憋了已久的字,也就了无牵挂了。
  这个人不是别人,是他叫了三十多年叔的继父。
  母亲带着他嫁给继父那年,他八岁,上小学。继父待他比亲儿子还要亲,还瞒着母亲做了绝育手术。
  一直以来,继父待他恩重如山,他却从没叫过继父一声爸。
  工作后,他从科员到副科、科长、副局长,一直到局长,一路上顺风顺水的。他是继父最大的骄傲。每当有人提到他,继父的脸上满是笑容。
  继父经常有意无意地跟他讲历史上那些廉吏的故事,唠叨着一些官员出事的新闻。他知道继父的良苦用心,可大权在握的他还是没能把持住自己,做了金钱和美女的俘虏,并且不能自拔……
  他每天胆战心惊,生怕哪一天会东窗事发。
  就在一个月前,嗅觉敏锐的他意识到情况不妙,便只身一人带着500万元巨款匆忙连夜潜逃,像过街老鼠昼伏夜出,东躲西藏,一直跑到这地处边疆、人烟稀少的小山村。
  他对这里并不陌生。小山村对面几百米处就是边境线,那里拦着一道铁丝网,有边防兵巡逻。他在村子里找到了那座既熟悉又陌生、颓败的老房子。那曾是姑姑的家,他小时候放假经常来住。房子东厢的墙角下,有个洞,他曾经钻进去捉迷藏,小孩儿们说那是以前躲鬼子修的密道,那地道能通到边境线的那一边。
  如今姑姑早已去世,他没办法求证那条密道是否存在。一连多日,他在这里一边养精蓄锐,一边等待机会,试图越过那道铁丝网。
  几天的休整让他的大脑稍微放松了片刻,不能再犹豫了。
  他心意已决,今天,今天必须爬过那道铁丝网,不然夜长梦多。
  鬼使神差,他脑子里再一次浮现出和继父在一起的一天天、一幕幕:继父用自行车驮着他上学;他们在院子的桂花树下一起品茶;周末全家人坐在一起小酌……久违的笑意油然泛上他的脸庞。
  此刻,他知道这一切都将一去不复返了,他多么想再见继父一面,叫他一声爸,但这只能是一个愿望了。
  他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躬身钻进了地道。
  地道里潮湿阴冷,忽远忽近有着窸窸窣窣的声音。冷不防,几名警察从天而降,铁塔一样,他被包围了,没有任何退路。他蒙了,呆了,傻了。完了,一切都完了。他颓然地垂下那颗曾经傲视一切的头颅,将一双手伸了出去。
  同时,一个疑惑牢牢地占据了他的心,地道的秘密,除了他再没人知道,警察是怎么找上门的?难道是自己哪里不小心留下了蛛絲马迹?他反复回忆着出逃的每一个细节,却始终找不到答案。
  当警察带着他走出地道,坍塌的墙根下迎面站着一个人,他一愣,旋即明白过来。
  是继父,亲手把警察带到这里。蓦地,他想起小时候那一次自己曾绘声绘色地向他说起过地道……他红肿的眼里喷出熊熊的火焰。
  他狠狠地盯着继父。擦肩的一刹那,继父忽然高高地扬起手,他下意识一躲,却发现那只手里多了一根枯草,那是从他头发上择下的一根枯草。
  他心头一热,两行豆大的泪珠滚落下来。蒙眬中,他看见眼前的他是那么瘦小,头发凌乱,像戴了一顶白帽子,嘴唇和两腮哆嗦着,牙齿直打战。一条腿歪斜地站着,好像随时都可能跌倒。
  片刻,他缓缓转过身去,对着他,嘴巴张了张,喊出的却是一如既往的一声:“叔!”他哽咽了,跪下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警车载着他,顶着寒风,鸣叫着驶去……
  风中的继父被扬起的尘土裹着,仍一言不发地站在原地,目光茫然。继而,像沉睡了许久一下子清醒过来似的,猛地往前跨了两步又倏地停住了,眼中的泪汩汩流出。他喃喃自语:“老赵啊,兄弟我对不起你,想当年你我并肩作战,惨遭暗算,我毁了一只眼,残了一条腿,而你却为我挡了一枪,牺牲了……我……我辜负了你的重托,没有照顾好你的儿子,不,咱们的儿子,我有愧啊!等到了你那边我当面向你赔罪……可今天我只能这么做,因为你说过,我们都是纪检人……”
  选自《小说月刊》
其他文献
当一颗心灵碰撞一颗心灵的时候,两颗心自然地就步入了爱的殿堂。那些岁月编织的美好瞬间,变成了心灵淙淙流淌的小河,奔流不息。在岁月的长河中,爱的结晶呱呱坠地了。听到孩子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织女躺在床上,用微微颤抖的手捂住眼睛,过了好半天才缓缓移开,她的眉头紧锁,被泪水沾湿的睫毛微微颤动,任凭泪珠从红肿的双眸中悄然的流出,没有一点儿声响,流过她的脸颊,嘴角
今天虽然对弗洛伊德的非议颇多,但这匹识途老马并没有在人们的鞭笞下束手待毙.我不揣冒昧地说,我们始终生活在弗洛伊德的阴影下.去年秋天,美国报纸报导了一件骇人听闻的血案
2008年的备考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我,这个奋战在高三一线的教师,因为这次几百天的倒计时也不禁回忆起了自己1994年的高考。苦“十年寒窗苦,习字练文章,夏日汗水淌,寒冬手冰
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在八月酷暑的热风中,一浪高过一浪地传播,连县电视台也当作头条新闻播出。十年后,偏僻的小县城又出了个清华大学生!  这个学生叫方伟,是个留守孩子,跟着他奶奶生活。教育局局长觉得这孩子肯定有不同于他人的地方,想安排人调研一下。于是,我接到了这个调研任务。  在一位高校校长的陪同下,我来到了方伟家。敲开门,方伟奶奶在家。奶奶知道我们的来意后,说:“方伟出去找同学了。”她望望校长,又看
梦境与幻想,是反映人物内心活动、展示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心理描写手法,在作文中巧妙运用此手法,情节会更加错落生辉,情感会更显细腻。运用此手法,需注意以下两点。一、放飞
手抚书卷,常常会忆起上世纪80年代读书热的情景。在公交车上,在林荫小路上,甚至在繁华的闹市里,手捧书卷的人比比皆是。此情此景新鲜、别致、温暖、向上。而现在,这风景还在,
热。火热。酷热。老天似乎是想把整个大地烤焦,或者是蒸发掉。感觉到处都是晃动的火苗,让人焦躁不安。如此酷热的盛夏,我的心,却如坠冰 heat. fiery. Hot. God seems to wan
太阳懒懒散散地照着灼热的大地。热血小青年钱菁卖力地蹬着自行车骑在宽阔的环城北路上,风吹过,也是暖暖的。天真热啊,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还没开始,他的T恤已经被汗 The 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