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阐述了2015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并对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作出具体部署。
新常态定位我国经济发展大逻辑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新常态定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大逻辑”的提法引人注目,它从理论和哲理层面对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进行判断和分析,令人耳目一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九个方面进行了深度解析,得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明确判断。
经济新常态的具体特征是什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权威阐释: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认识到新常态,就不会因为当前经济增速回落、风险抬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而惊慌失措乃至丧失信心,从而能够积极调整心态、采取措施,逐步适应新常态。然而,仅仅适应新常态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领新常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就是要在注意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夯实中长期发展基础、增添未来发展新动力。”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内生动力不足、下行压力较大等突出问题。在采取措施稳增长、保持必要增速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挖掘新的潜力,增添新的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二是创新要实,三是政策要宽。放眼环球,美国正在积极推动再工业化,欧洲正在大力推进“工业4.0”,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风起云涌。中国如果再走过去发展的老路,不仅无法走出产能严重过剩的制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但不会缩小,反而会扩大。
“新常态,意味着我们要与旧有发展模式告别,要求我们要加快打造新的驱动力量。以创新驱动推动结构调整,才能引领新常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八个“更加注重”揭示我国经济发展新取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5年经济工作提出八个“更加注重”的新要求。此间多位经济学家认为,这是有效引领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实现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目标的“指南针”。
这八个“更加注重”分别为:要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
王军说,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这是将发展回归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上来。八个“更加注重”要求在工作方法上统筹兼顾,不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不能再简单地追求发展速度,而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精耕细作。
2014年以来,在经济面临换挡降速、财政收入增幅有所下降的背景下,我国民生支出稳步增长。前10个月,全国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977亿元,同比增长12.9%;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7559亿元,同比增长10.4%;教育支出16,487亿元,同比增长9%;住房保障支出3810亿元,同比增长17.5%。
“现阶段经济增速本身没有过去那么重要,这时候要追求让老百姓真正受益的增长,而不是为了增长而增长。”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说。
另一方面,专家认为,当前我国的消费结构正在升级,住房、汽车、旅游、健康等方面的新消费点不断出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反过来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间已经形成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良性循环关系。”张立群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才是保障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黄育川表示,中国仍有诸多抑制消费的扭曲因素,而明年户籍制度改革、城镇化将刺激消费,带动更多社会基础设施投资,增加总需求并促进经济更快增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则从生态环保的角度响应了亿万群众的呼声。专家表示,国家对环保和生态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提出“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涉及更长远的发展基础和条件。
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是这次会议的一个比较新的提法。据专家分析,预期包括改革、增长、开放等预期,这个要求体现了经济工作要更加注重市场规律、经济规律。“市场规律是千千万万的人和企业形成的。”王军说,“预期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反映在经济上。做经济工作,不理性引导预期或对着干,就会遭到反对,从而影响公信力。因此要用更市场化的方式引导,政府要做好政策的沟通解释工作。”
在市场经济的微观层面,会议除了提出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的明确要求之外,还提出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等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的要求。对此,王军认为,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是为了激发创新驱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创新要依靠人才,这是当前创新的一个短板,需要大力加强教育、提高人力资本素质。
会议还提出,要更加注重科技进步。专家认为,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必须要以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动力。推动科技创新,创新商业模式,开拓新兴市场,必将加快科技和经济改革步伐。
关键之年看改革走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闭幕,一系列改革措施相继实施: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2014年第三批简政放权措施,部署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加快制定完善负面清单;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作为首家试点民营银行获准开业;国家宣布再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
2015年又有哪些改革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加快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改革;强调推进国企改革要奔着问题去,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继续抓好各项改革方案制定。
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环境和条件出现很多趋势性变化,不可避免出现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从2015年看,国内需求总体偏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艰巨,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新的增长点还有待于进一步培育,创新驱动亟待破题;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性债务、影子银行等潜在风险加大。
“改革的推进,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与时俱进,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推出既针对具体问题、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措施。”王军说,当前尤其要处理好经济发展质和量的关系,改革措施的推出要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既有利于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又要防止经济增速惯性下滑。
基层特别是地方政府,处于经济工作第一线,最了解实际情况。王军说,改革方案的制定要把顶层设计和充分发挥基层积极性结合起来,既要统筹长远和全面,也要尊重自下而上的首创精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强力促改革,更要着力抓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抓好改革措施落地,狠抓落实,强化责任,加大协调力度。要强化督促评估,落实督办责任制和评估机制,让群众来评价改革成效。
专家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狠抓改革攻坚作出具体部署,体现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继续将改革向深水区推进的决心,预计一些难度大、阻力大的改革有望在2015年强力推进,为推动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培育持久动力。
责编/木艮
新常态定位我国经济发展大逻辑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新常态定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大逻辑”的提法引人注目,它从理论和哲理层面对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进行判断和分析,令人耳目一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九个方面进行了深度解析,得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明确判断。
经济新常态的具体特征是什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权威阐释: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认识到新常态,就不会因为当前经济增速回落、风险抬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而惊慌失措乃至丧失信心,从而能够积极调整心态、采取措施,逐步适应新常态。然而,仅仅适应新常态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领新常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就是要在注意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夯实中长期发展基础、增添未来发展新动力。”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内生动力不足、下行压力较大等突出问题。在采取措施稳增长、保持必要增速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挖掘新的潜力,增添新的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二是创新要实,三是政策要宽。放眼环球,美国正在积极推动再工业化,欧洲正在大力推进“工业4.0”,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风起云涌。中国如果再走过去发展的老路,不仅无法走出产能严重过剩的制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但不会缩小,反而会扩大。
“新常态,意味着我们要与旧有发展模式告别,要求我们要加快打造新的驱动力量。以创新驱动推动结构调整,才能引领新常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八个“更加注重”揭示我国经济发展新取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5年经济工作提出八个“更加注重”的新要求。此间多位经济学家认为,这是有效引领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实现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目标的“指南针”。
这八个“更加注重”分别为:要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
王军说,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这是将发展回归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上来。八个“更加注重”要求在工作方法上统筹兼顾,不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不能再简单地追求发展速度,而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精耕细作。
2014年以来,在经济面临换挡降速、财政收入增幅有所下降的背景下,我国民生支出稳步增长。前10个月,全国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977亿元,同比增长12.9%;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7559亿元,同比增长10.4%;教育支出16,487亿元,同比增长9%;住房保障支出3810亿元,同比增长17.5%。
“现阶段经济增速本身没有过去那么重要,这时候要追求让老百姓真正受益的增长,而不是为了增长而增长。”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说。
另一方面,专家认为,当前我国的消费结构正在升级,住房、汽车、旅游、健康等方面的新消费点不断出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反过来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间已经形成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良性循环关系。”张立群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才是保障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黄育川表示,中国仍有诸多抑制消费的扭曲因素,而明年户籍制度改革、城镇化将刺激消费,带动更多社会基础设施投资,增加总需求并促进经济更快增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则从生态环保的角度响应了亿万群众的呼声。专家表示,国家对环保和生态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提出“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涉及更长远的发展基础和条件。
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是这次会议的一个比较新的提法。据专家分析,预期包括改革、增长、开放等预期,这个要求体现了经济工作要更加注重市场规律、经济规律。“市场规律是千千万万的人和企业形成的。”王军说,“预期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反映在经济上。做经济工作,不理性引导预期或对着干,就会遭到反对,从而影响公信力。因此要用更市场化的方式引导,政府要做好政策的沟通解释工作。”
在市场经济的微观层面,会议除了提出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的明确要求之外,还提出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等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的要求。对此,王军认为,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是为了激发创新驱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创新要依靠人才,这是当前创新的一个短板,需要大力加强教育、提高人力资本素质。
会议还提出,要更加注重科技进步。专家认为,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必须要以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动力。推动科技创新,创新商业模式,开拓新兴市场,必将加快科技和经济改革步伐。
关键之年看改革走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闭幕,一系列改革措施相继实施: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2014年第三批简政放权措施,部署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加快制定完善负面清单;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作为首家试点民营银行获准开业;国家宣布再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
2015年又有哪些改革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加快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改革;强调推进国企改革要奔着问题去,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继续抓好各项改革方案制定。
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环境和条件出现很多趋势性变化,不可避免出现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从2015年看,国内需求总体偏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艰巨,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新的增长点还有待于进一步培育,创新驱动亟待破题;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性债务、影子银行等潜在风险加大。
“改革的推进,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与时俱进,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推出既针对具体问题、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措施。”王军说,当前尤其要处理好经济发展质和量的关系,改革措施的推出要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既有利于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又要防止经济增速惯性下滑。
基层特别是地方政府,处于经济工作第一线,最了解实际情况。王军说,改革方案的制定要把顶层设计和充分发挥基层积极性结合起来,既要统筹长远和全面,也要尊重自下而上的首创精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强力促改革,更要着力抓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抓好改革措施落地,狠抓落实,强化责任,加大协调力度。要强化督促评估,落实督办责任制和评估机制,让群众来评价改革成效。
专家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狠抓改革攻坚作出具体部署,体现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继续将改革向深水区推进的决心,预计一些难度大、阻力大的改革有望在2015年强力推进,为推动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培育持久动力。
责编/木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