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榜样文化建设的路径与经验探析

来源 :长江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rfan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榜样文化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人以身作则、模范宣传引导、革命先烈精神缅怀等正面学习路径和惩治腐败、改造二流子等反面警示路径对党的榜样文化进行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榜样文化建设经验:注重政策支持,适时给予奖励;榜样选择多样,正反典型引导;借助媒体应用,积极进行宣传;重视榜样教育,注重教育方法。新时代进一步推进中国共产党榜样文化建设应该借鉴延安时期榜样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并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创新和发展。
其他文献
目前网格化已成为社区治理的“标配”,但社区网格化在推进过程中由于行政主导、技术依赖等特点出现了“悬浮”于社区治理的问题,从而进入了发展“瓶颈期”,亟需改革创新.武汉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倡廉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经常抓、反复抓,一刻也不能放松。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就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谈话。他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被废止,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退出历史舞台。农业税的取消,实实在在减轻了农民负担,又一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此后,反哺农业、统筹城乡、强农惠农富农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家与农民关系实现由取到予的历史性转变。
从2019年5月底开始,一场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9000多万全体党员按照中央“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目标是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发展逐步确定的。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三大指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体制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绝不意味着“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扶贫领域的“微腐败”看似小事,实则既关乎人民群众对公权力运行的直观感受和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也关乎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一旦监管失灵和治理失控,就会严重侵蚀脱贫攻坚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本文基于实地调研,在分析目前扶贫领域“微腐败”主要表现形式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对如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加强对该问题的治理作出了初步的探讨。
当前,我国正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工作,强调要加快数量普及和阶段内涵发展,促进新时期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使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升,为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培养更
随着“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
中国精神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一种主流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直接反映。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力量,中国精神属于思想上层建筑范畴。建构中国精神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于积极寻求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解析中国精神,须以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为架构,从社会意识的结构、特征和功能这三个维度出发,对中国精神涉及的内容进行深度耕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