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伐他汀对不同病理条件刺激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94104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在不同病理因素刺激下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病变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CCK-8检测常氧和低氧条件下不同浓度辛伐他汀(0.01、0.1、1、10、50、100、500 μmol/L)作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24、48 h后,对其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常氧、低氧以及10 ng/ml TGF-β1作用下10 μmol/L辛伐他汀干预24、48 h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并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同干预条件下细胞Ⅰ型胶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和TIMP-1的合成情况。

结果

①在常氧和低氧条件下,辛伐他汀作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24 h或48 h,能明显抑制细胞增殖,随着药物浓度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大,而且在低氧条件下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比常氧条件下更强。②10 μmol/L辛伐他汀作用24 h或48 h,并不能明显影响常氧和10 ng/ml TGF-β1作用下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凋亡,对低氧条件下的细胞则有显著的促进凋亡的作用(24 h和48 h凋亡率分别增加155.6%和478.8%,P<0.05)。③10 μmol/L辛伐他汀能显著减少低氧或10 ng/ml TGF-β1作用下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和CTGF的合成(P<0.05),对常氧条件的Ⅰ型胶原和CTGF的表达无明显影响。10 μmol/L辛伐他汀还能明显增强低氧条件下的TIMP-1的表达(P<0.05),对常氧和TGF-β1作用下的TIMP-1的表达虽然也有促进作用,但作用并不显著。

结论

辛伐他汀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的作用有剂量依赖性并受条件影响有所不同,在低氧条件下它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更强。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FSD-bSSFP)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手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非增强磁共振序列FSD-bSSFP以及增强磁共振序列CEMRA分别对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深圳北大医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共24名经临床确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手动脉进行扫描,比较分析扫描图像的质量、狭窄程度、信噪比(SNR)和对比信噪比(CNR),进行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筛选出扩张型心肌病(DCM)中微RNA (miRNA)的差异表达谱,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对miRNA靶基因进行预测,构建DCM相关的基因调控网络。方法收集2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相匹配的30例健康者为对照。抽提和纯化血浆RNA,基因芯片扫描,用Real-time PCR验证及定量检测,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对miRNA靶基因进行预测,构建DCM相关miRNA-Gene- Network网
期刊
目的建立Poly(A)加尾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微RNA-122 (miR-122)水平,并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本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组(n=40)、糖尿病非脂质代谢紊乱组(n=40)和对照组(n=40)。提取血清总RNA,miR-122 Poly(A)聚合酶加尾逆转录获得c
目的探讨异丙酚减轻氯胺酮麻醉对幼年大鼠海马神经元和认知功能损害机制。方法将80只日龄7 d的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氯胺酮70 mg/kg组(K组)、氯胺酮70 mg/kg+异丙酚35 mg/kg组(P+K低剂量)、氯胺酮70 mg/kg+异丙酚70 mg/kg组(P+K高剂量),每组20只,均腹腔注射相应药物1 ml,间隔2 h再次注射,维持6 h。麻醉结束后各组随机选取10只处死,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汉族人群与氯吡格雷代谢相关的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并探讨常规剂量氯吡格雷对不同CYP2C19基因型心脑血管患者血管内皮相关因子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的无亲缘关系的汉族人群1 07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CYP2C19基因位点CYP2C19*1、CYP2C19*2、CYP2C19*3,分析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
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A(LDHA)基因敲除联合丝裂霉素C(MMC)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免疫印迹法检测LDHA基因敲除PC3细胞(LDHA PC3)的基因敲除效果,细胞侵袭实验检测LDHA PC3细胞与PC3细胞的侵袭力。流式细胞术检测MMC处理和LDHA基因敲除对PC3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免疫印迹显示,KOLDHA PC3细胞株3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下睑袋伴明显泪槽和睑颊沟凹陷畸形的矫正方法和效果。方法采取下睑缘切口,在眼轮匝肌深面分离,显露眶隔及眶下缘骨膜,将眶隔脂肪释放,重置于眶下缘下方与骨膜缝合固定。若填充效果仍不满意,可将多余眼轮匝肌设计成内侧蒂的眼轮匝肌瓣,转移填充于沟槽凹陷畸形处,并缝合固定。结果本组60例,术后无下睑凹陷和不平整现象。所有患者均获3~12个月随访,见泪槽及睑颊沟均矫正良好,下睑袋消失。结论眼轮匝肌瓣联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