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阳针织:从大众创业到万众创新

来源 :纺织服装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_chuan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年前,睢阳产业集聚区(以下简称“集聚区”)成立,政府规划建成标准化厂房,动员企业入驻进行资源整合、组团发展;6 年后的今天,集聚区内一片生机勃勃,家家争创品牌,产业链更加完善,区域品牌名声更响,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特别是去年,睢阳区获得了“中国针织服装名城”称号,再一次吹响了新一轮创新创业的冲锋号。带着对睢阳针织产业的好奇,本刊记者专访了睢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张兵,听他讲述了集聚区的亮点与未来。
  转变思想马蹄疾
  上世纪90 年代,一度辉煌的商丘县针织内衣厂陷入困境,“母体裂变”为多家法人企业,在随后的20 年内,睢阳区“家家都有内衣厂、户户成为加工厂”,但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弱,品牌建设明显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睢阳针织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睢阳区委、区政府在集聚区内规划建设了占地900 亩的“针织服装城”,以提升规模、集约发展。
  集聚区成立6 年来为睢阳针织产业带来哪些变化?张兵非常肯定地回答“改变是根本性的”。具体表现在:以前企业都是粗放式、家庭式的生产模式,产品大都比较低端,硬件基础也很差,通过集聚区的建设,为企业的升级换代和扩大化再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和投融资环境。集聚区相当于一个再创业平台,企业除了生产方式和硬件的改造,更重要的是思维、眼界的提升,“以前是小富即安的思维,现在集聚区的‘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更大程度地激发了企业的潜力。”
  为期3 天的采访中,记者广泛接触了集聚区的多家企业,看见很多企业主都在忙着“改名”,由以前的“内衣厂”改为“有限公司”,建立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正是张兵所说的根本性改变的具体体现。据介绍,目前集聚区已经聚集了138家针织童装企业,上规模的有105家,已有超过半数的企业得到了提升,按现代企业标准来发展生产。“这都是到集聚区之后获得的提升,如果还是原来那种生产方式,不可能达到今天这种水平。所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走的这条路是科学的。”
  目前,集聚区正在进行针织内衣城三期建设,将新增78家企业入驻,这样集聚区针织童装企业数将达到200 家左右,“如此一来,睢阳区近一半的针织内衣企业入驻集聚区,基本达到了当初规划的预期目标。”张兵说。下一步,产业增长模式将逐步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产地优势大文章
  据不完全统计,睢阳区每年年产6亿件套针织服装,年销售收入超80亿元,属于产地型集群,产能充沛,产品覆盖全国。相较于其他产业集群,睢阳集聚区有自己的定位特点。
  “从产品品类上看,我们以针织服装为主,又以针织内衣为主,并且都侧重于童装;从年龄结构上看,又细分为0~12 岁,各年龄段特点非常鲜明。所以说,我们的市场定位很清晰,就是0~12 岁的针织内衣童装。”张兵对睢阳服装产业的特点可谓了如指掌。他认为,产地优势是目前集聚区的主要优势,但还缺少一些规模大、影响力强的骨干企业。张兵说,只要把产地优势对接好,至少可实现三种转型:
  其一,对接品牌创造。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突出创新驱动,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优势,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合作,提升产品档次,最终形成自己的产地影响力。实现“睢阳制造”向“睢阳创造”转变,“睢阳速度”向“睢阳质量”转变,“睢阳产品”向“品牌睢阳”转变。
  其二,对接贸易服务制造。产地优势可由单纯生产向贸易、服务制造型转变。“目前我们加快与国内知名产地广东张槎、中山、沙溪、浙江绍兴等进行交流互动实现优势互补,并对接沿海地区优势贸易公司,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其三,对接“互联网+”。集聚区很多企业都进驻了阿里巴巴平台,通过连接“互联网+”模式,从生产导向型逐步转向市场导向型。
  如今,河南在积极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张兵认为这是时代赋予的良机,“我们要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做好‘产业转移+ 产地优势’这篇文章,让集聚区做大做强,做到全国知名针织童装产业集群。”谋划区域影响力
  在睢阳区委区政府的引导下,集聚区的企业市场意识大大增强,正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根据睢阳区服装产业规划,到2020 年要成为百亿级的针织服装产业集群,为完成这一目标,睢阳区政府动作频频。在张兵看来,当前可做的事情很多,且每一件都事关长远。
  首先,亟需完善提升产业链。虽然睢阳集聚区有集群优势,产业链相对较完整,但在个别环节尚待进一步提升,如印染、面料等环节。“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等多种途径,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先进适用技术应用,从而带动睢阳产业的转型升级。”张兵强调,睢阳的发展绝对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线。
  其次,打造展销平台。去年,商丘举办了第一届童装展销会,今年已是第二届,张兵表示有很多亮点可寻:一方面外地参展企业更多了;另一方面,展销会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互动。随着展会规模越来越大,产地影响力也在扩大,下一步将围绕会展经济搭建更大的平台。
  第三,为百亿集群留空间。加快生态工业园区的创建,打造“宜业宜居”的城市新区,来保障睢阳针织服装产业的发展。
  睢阳区针织服装产业的未来是非常美好的,在张兵看来,预计到2020年,睢阳区针织童装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将全面提升,成为全国知名针织童装生产、贸易集散地。
其他文献
3月20日,香港HUB展览公司品牌创始人Peter Caplowe作为嘉宾出席了CHIC展上“第二届多品牌店大会——多品牌店在中国”论坛。Peter透露公司即将把AMERICAN RAG CIE引入中国。  AMERICAN RAG CIE作为美国典型的生活方式精品店的代表,今秋将在中国开设首家旗舰店,并计划在未来4年内将在中国大陆增加门店到30~40家店面。AMERICAN RAG CIE 的第
期刊
3月24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中日服装设计专业的老师把服装色彩搭配课堂搬到了户外,利用大自然的缤纷色调教学生分辨配色原理。  老师让同学们拿出围巾互相搭配,模特们在油菜花田上演了一场另类时装秀。校时装学院的服装色彩搭配师张剑锋说道:“穿衣服讲究色彩协调,我就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换了教学方法后,课堂效果好了很多,学生们做专业作业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通讯员_ 王国海 文/摄)
期刊
3月25日,2015年全国纺织品标委会产业用纺织品分会年会暨标准审定会在京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主任彭燕丽,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全国纺织品标委会产业用纺织品分会主任李陵申等领导及委员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全国纺织品标委会产业用纺织品分会副主任方锡江主持。  会上,孙瑞哲介绍了国家及中纺联对标准化工作的要求、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等。他表示
期刊
日前,由浙江理工大学承担的“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智能无循环提花织造方法研究”、“环境催化纤维降解染料的基础研究”在杭州通过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验收。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智能无循环提花织造方法研究”项目基于贝叶斯网络建模,根据设计规则进行多图案的推理布局,实现了有限个花型图案的智能化排列组合变化,并由此提出了自适应任务数据文件生成方法,以实现单台控制器与多台提花
期刊
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疲弱的状态依然持续,经济金融风险上升,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中国针织行业在世界经济复苏步伐缓慢的形势下,全年出口额达1061.4亿美元, 再次越过千亿美元大关,出口情况好于预期,占纺织品服装出口额(3069.6亿美元)的34.5%,下降3个百分点。  从针织行业的出口数据中可以看到,欧美市场的微弱复苏,拉动了部分针织服装出口数量的增长回升,但
期刊
看展会,看球赛,看表演,乃至看电影,但凡这类活动,在现场和在电视网络屏幕上看到的大不一样。这种不同,源于被称之为“现场感”的那种感觉。  上周,笔者参加了中纺联在上海举办的2015年春季联展,着实体会了一把观展的“现场感”。  在现场首先感受到的是展会的规模。此次春季联展的实际展出面积竟然达到了22.2万平方米,置身其中,“史无前例”这个词便会立即闪现于脑海。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规模,就是为了让产业链
期刊
3月18日,意大利高端面料展( Milano Unica)、意大利国家鞋履制造商协会(ASSOCALZATURIFICI)、意大利纺织和服装联合会(SMI)和意大利时尚联合会(EMI)共同亮相中纺联举办的春季联展,向中国展示最好、最优秀的意大利时尚精品。本届Milano Unica中国展已经是第7次亮相intertextile面辅料展,而意大利服装与鞋履首次以展中展的形式出现在CHIC。  展会上
期刊
近两年,河南省政府每年都发布《河南省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行动计划》,明确以“服装服饰”等六大高成长型制造业为重点,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发挥产业倍增效应,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未来,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东接海上丝绸之路、西连陆上丝绸之路的商丘,将通过综合保税区、商务中心区、豫东物流产业园区三大平台借势融入。在此大背景下,商丘市纺织服装业将迎来哪些机遇?就此,本刊记者对河南省商丘市政协副主席、工商联
期刊
中国轻纺城市场经过近30年的发展,经历了市场成长阶段的“一次创业”和提升阶段的“二次创业”,目前,轻纺城市场已进入了新经济时代的“三次创业”时期。  当下,轻纺城市场的“三次创业”面临着全新的外部发展环境,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轻纺城的“三次创业”着力点将更突出市场业态升级、商业模式创新,并以经济生态、国际影响为主要导向,推进市场的智慧化、时尚化、国际化发展,以此引领和带动产业、城市的大发展。
期刊
自《中国制造2025》正式出台以来,中国各行各业,特别是包括纺织服装行业在内的传统制造业纷纷掀起了新一轮推进智能化制造的高潮。本刊也为此开辟了专栏,刊载行业专家关于纺织服装行业智能化制造的相关文章,读来受益匪浅。  就拿本刊上期刊登的《把握行业特点 大力推进纺织智能制造》一文来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优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吴迪从装备、产品、生产过程、制造方式、管理、服务等六个方面对纺织服装行业的智能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