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哲学,特别是在形上学领域出现了蓬勃的创造生机,老一辈学者中有冯契、李泽厚、张世英,中生代学者中有陈来、杨国荣,青年学者有赵汀阳等.冯契的“转识成智说”,李泽厚的“实用理性”概念,张世英的“横向超越”说,陈来的“仁学本体论”,杨国荣的“具体的形而上学”说,赵汀阳的“无立场”的方法等,均高度体现了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创新的活力及其理论自觉.这一理论的活力既来自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现实运动,也与一支非常可观的高素质的哲学专业队伍的形成有内在的关系.从传统中国“小邦周战胜大国殷”的巨大政治实践中产生出西周古典的人文主义哲学的历史经验来看,当代中国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式实现中华民族的现代化事业,也将会产生出与这一历史运动相适应的民族哲学.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哲学理论,今后还将会出现新的与之相适应的哲学理论.传统中国的中道、贵和的哲学智慧,以及“天下”观念所包含的世界一体化的政治建构理想等,在面对当今全球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局面时,将会提供中国式的解决方案.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将促进新的中国哲学形态的诞生并不断地丰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