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联系生活实际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628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教学法阐明:“小学教育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强化学生生活体验,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在生活中加以创造性地运用,从而逐步学会生存本领,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活意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学生带入到他们所熟悉的教学情境之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从而主动学习。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为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从学生自己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情景出发,即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好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时刻感受到自身已有知识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有部分受到过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数一数》时,教师应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有三个同学在踢足球,有2个女孩在跳绳,有4个同学在做气象观察等等。让儿童感受上学后自己也将融入学校生活,也将参加学习活动,同时也体会到各种活动需要多少人共同参与。接着再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等教学活动,深切体会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这样可以更好的增强数学的亲和力,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开始了自己的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
  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在学生的练习中存在大量的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诸如:糊纸盒、装配机器等等。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而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比如,在教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某家、某厂或某队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我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对于一些后进生,我还带着他们去学校商店,通过买一些学习用品,让他们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为希望小学献爱心活动过程中,我就借此东风,让学生把家里的零钱凑起来,计算出总金额,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而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
  
  四、将课堂延伸,提取生活中的数学
  
  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现实”理解情境,发现数学,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构建“问题探索应用新问题再探究”的开放式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感悟知识的本来面目,让学生再现生活情境,架起生活现实与数学应用题学习的桥梁,依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无限的思维空间。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其他文献
一、故事喻理法    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这就是“故事喻理法”。运用故事喻理法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揭示故事所展示的思想道德观念。使用“故事喻理法”时要注意切忌单纯追求故事性、趣味性,而忽视了“喻理”性,舍本而求末。除了使用教
期刊
教学语言是教师最主要的工具,大凡成功的教学,无不得力于优秀规范的教学语言。地理学科由于涉及面广,知识跨度大,地理教师更需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和修养。因此,如何规范地理教学语言,已成为新一代地理教师必须练就的教学基本功之一。地理教学语言的规范化,是地理教学科学性的体现,具体体现在语言准确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口语化的要求上。  1、地理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要求  地理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要求,首先体现在音准上。
期刊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如下方法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可有效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全面分析学生,瞄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多层次小步距设疑、释疑;创设新的质疑悬念,促进学生思想向更高层次发展;延伸拓展练习;巧用疑问。  关键词:数学教学;质疑问难;思维能力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正如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以往我们在教学中,习惯于让学生坐等
期刊
一、实践:有价值评价的方法    (一)用好“常法”,实现有价值的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一般都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常用的方法的,用好这些“常法”是实现有价值的基础。  1、教师评价,是指用激励性的语言或描述性的语言对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知识掌握的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表述,侧重于评价学生发展性领域的表现。  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评价对象,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基础差的
期刊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勇于探究,大胆改革,倡导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究,扬长避短,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动”起来,让“自主.合作.探究”为课堂教学起到良好的画龙点睛的教学作用,为课堂上锦上添花。《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时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小学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正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保护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因而,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他们从“不敢问”到“勇于问”,并通过引导,
期刊
在教学中,我特别倡导情景教学。教师要创设出自由、和谐、民主、平等、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下面我结合《瀑布》一诗的教学谈谈我的体会:《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现代诗歌,全诗共三节,分别描写听见瀑布的声音、远看瀑布及近看瀑布的情景。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由于诗词在表达上极其凝练、丰
期刊
一、让学生从“为什么”中思考动作技术原理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动作原理的教学,让学生在探究中去思考运动技术、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术的规律,这应该成为高中体育教学的一个重点倾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使得学生明白我为什么要这样?这样做与那样做的区别在哪里?我为什么要这样学?体育中的一些现象,我们该怎样去解释?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起跳空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一个难题,尤其是物理这门有一定难度的学科,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归纳提出高中物理课堂引入时常用的激趣导入方法,并结合实际教学,举例说明各导入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心理;实验;兴趣;多媒体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促进教育任务的完成。“好的开
期刊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智力的核心部分,语文教学必须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意义;方法    创新能力是社会主义新人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特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