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以鄙远”的“鄙”是意动用法吗?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1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配套练习《世纪金榜》中有一道这样的题目: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 不阙秦,将焉取之B 越国以鄙远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 因人之力而敝之
  拟题者给的答案是B。拟题者认为,“退”是使动用法,而“鄙”是意动用法,“鄙远”是“把远方的郑国当做边邑”的意思。
  “退”字是使动用法,毋庸置疑。烛之武以他高超的外交辞令,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退了秦军,这是客观事实,所以“退”应该是使动用法,“退”即“使……撤退”。再看“越国以鄙远”句,要确定“鄙”是使动还是意动,应该考量“鄙远”究竟是客观事实还是主观意愿。如果客观上使宾语怎样,就是使动用法;如果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怎样,则是意动用法。笔者以为,这里的“鄙”应该是使动用法,名词作使动词,“鄙远”应该翻译为“使远方的郑国成为边邑”,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联系前后文看。该句完整的说法是“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该句是烛之武对秦伯说的话,正确的理解应该是:越过别国(晋国)而使远方的郑国成为边邑,您知道那是困难的。要使远方的国家成为秦国事实上的边境,确实是困难的,是做不到的,因为中间还夹着晋国。如果把“鄙”理解为意动用法,则应翻译为“越过别国而把远方的郑国当作边邑,您知道那是困难的”,虽然句子也通顺,但不合逻辑。主观上认为郑国是秦国的边邑,会有什么困难呢?把郑国当作秦国的边境,人人都可以有这种想法,但是要在客观上使郑国成为秦国的边境,这却是难事。
  在古文中,名词做意动用法的多,做使动用法则比较少见,但课文中也有名词作使动词的例子。如“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句中的“臣”即“使……称臣”。再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句中的“王”也是使动用法,即“使……称王”。
  据此,开头所引之题似乎无解。
  [作者通联:江苏苏州新区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最近,我们对惠州市农村老党员队伍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调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与座谈调查相结合,深入到全市6个县(市、区)有代表性的16个镇、33个村,召开了41个座谈会,分别与
摘 要: 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部分。以制度系统演化理论为基础,系统性地考察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背景下利率市场化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改革内容及其特征各有差异。研究发现,农村金融机构对利率市场化的适应能力较差。进一步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既需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般性条件,还需要结合农村金融市场特征,积极创造相关内外部条件。  关键词: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利率市场化; 制度系
市场经济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谢传仓,方真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中国贡献了孔子、者子等一批大皙学家.然而,今天,中国哲学却很难再贡献一批世界级的哲学家,以至于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
黎锦熙(1890--1978),湖南湘潭人.著名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黎锦熙一生关于语文教育的著述甚多。他的《新著国语教学法》可以看作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该书192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爱国主义情感是人类的普遍的情感。肖邦.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更是一位值得人钦敬的民族英雄.他无时无刻不在怀念故土,怀念亲人,音乐成为表达他对家乡思念的媒介.也成为他召唤
今年3、4月,我们到广东、湖南、湖北三省,对地方党校学习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特别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情况,作了比较广泛的调查。先后同14所地方党校30位校长或副校长进行座谈
教育者在对被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经常遇到逆反心理的问题。这种逆反心理的表现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外露型的逆反心理,它是通过被教育者的语言、表情行为等明显地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所选的《离骚》,有一个难句:“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书下的注释是:“(因为)我的芳香和光泽杂糅在一起,(所以)惟独我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这个注释有如下的毛病:  一是注释一读就知道是一个病句,因为“唯”字具有转折作用,上下文却不具备转折关系。二是强加一个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我认为,把“泽”字解释为“泽漆(一种毒草)”,更为合适。因为在《中华大字典
在我国现阶段,女性的政治参与还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女领导干部的数量与妇女“半边天”的地位很不相称。这固然有妇女自身素质不高的因素,但社会对妇女政治参与的评价显失公正,也